首頁>歷史>

古代的時候有很多著名的讖語,就是一些帶有預言性質的話,或者從某塊石頭上表現出來,或者是某一句童謠。在漢朝乃至三國魏晉時期就有這樣一句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大概是指"當塗高"這個事物要取代漢朝。那麼"當塗高"到底指什麼,為什麼袁術會認為自己是"當塗高"呢?

史料中的記載

"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個讖語比較著名,在史料當中也不乏相關的記載。其實本來這個讖語是比較長的,《漢武故事》中記載"漢有六七之厄……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華陽國志》中記載漢朝國祚九百二十年,"受以丞相,其名當塗高。"

這些內容實在是令人費解,"六七之厄"是怎麼回事完全不知道;漢朝的國祚也遠遠沒有達到九百年,所以這些內容的傳播度並不是很高。另外還有一點,《華陽國志》中記載的讖語提到,一個丞相會取代漢朝。

其實讖語這種東西帶有極其濃厚的政治意圖,很多都成為野心家的工具。如果將代漢者的範疇縮減為丞相,滿足這個條件的人物可不多。那麼這個內容自然就被忽略掉。比較模糊,很多東西都可以往裡面套的"代漢者,當塗高也"就儲存下來,能夠更好地流傳。《後漢書》、《三國志》、《典略》中都有這句讖語的記載,也都是後半部分的內容。

袁術自以為"當塗高"

"當塗高"到底該作何解釋呢?你可以將其視為一個人名;可以從字面意思中解釋,比如在路上的高大建築;還可以進行更詳細的拓展,這完全看野心家個人的需求。袁術就利用了"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將自己定義為"當塗高"。

袁術的理由也很簡單。袁術的"術"字,他的表字"公路"都有道路、路途的意思。所以他用這句讖語當做工具,來宣揚他僭號天子的合理性。至於"高"這個部分不符合袁術的特徵,自然也就被袁術忽視。

雖然袁術的名字確實與"當塗高"沾邊,但是這個讖語卻沒能夠保證他的帝位。袁術在東漢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僭號,這顯然不是一個合適的時機,僭號之後馬上陷入眾矢之的,也眾叛親離,最後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就徹底失敗了。

曹魏利用"當塗高"

袁術想取代漢朝失敗了,曹魏取代漢朝成功了,當權者需要一個合適的讖語來體現出自己統治的正當性,"代漢者,當塗高也"又被拿了出來。在群臣勸進的時候,將"當塗高"理解成"魏",因為"魏"有宮闕的意思,正是路邊的高大建築。

而在《三國志·蜀書·杜瓊傳》中有更加豐富的意思。蜀漢大臣譙周和杜瓊對"代漢者,當塗高也"有一段對話,杜瓊認為"當塗高"不僅代表"魏",還代表"曹"。因為漢朝的官職中常常有"曹"字,而"當塗"也可以理解為做官掌權。

按《三國志》的記載,似乎曹魏代漢是符合讖緯、順應天道。不過小編在上文中也提到了,讖緯之言大多都是為政治服務的。就像陳勝、吳廣搞出來的魚腹藏書一樣,他們如果勝利就成為讖語,失敗就是人為弄出來的。杜瓊和譙周身為蜀漢臣子,不僅討論"代漢者,當塗高也",還將"當塗高"解釋為曹魏,這個時期實在讓人難以理解和相信,恐怕還是受到身為晉臣的陳壽的立場所影響了吧。

參考文獻:《三國志》、《華陽國志》、《漢武故事》

5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韓德勤上將終年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