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伐吳時諸葛亮領軍,劉備坐鎮蜀中,歷史的結局會如何?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新版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曾經在勸服劉備稱帝的時候,與關羽、張飛說過一句話:你們的大哥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結義的大哥了。
啥意思呢?就是說一個即將到達權力巔峰的人,他的心氣和傲氣,已經油然而生。換言之,古今帝王在成就一番事業的時候,劉備素來就是打著仁德的旗號征討四方,最終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但是關羽的是是雙方之間戰爭的導火索,雙方早就看著對方不對眼了。再加上荊州都丟失了,劉備更是心裡窩火。
關羽的死,讓劉備十分難受。但是為什麼劉備非要親自去討伐東吳?是誰給了他那麼大的勇氣呢?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而此時劉備的年齡已經年近花甲之年。當時由於關羽的冒進,導致荊州丟失,自己也被東吳孫權斬首了。這可把劉備給刺激到了,決定用全國的兵力去討伐東吳,為自己的二弟去報仇。隨後事情的發生引發了一系列的後果,張飛在討伐的途中被人殺害,劉備也在夷陵被陸遜火燒了幾百裡。從此,蜀漢便開始一蹶不振,劉備也因為心有不甘,白帝城託孤。
我們可以假設一種情結,如果當年劉備留在大本營,諸葛亮負責討伐東吳,最終是否能取得勝利。答案是否定的。
一、聯劉抗曹是劉備謀取天下的基本策略古代帝王之術很多采用制衡之術,諸葛亮當年的聯劉抗曹或許就是這種原因。因為當時的曹氏陣營中力量過於強大,北方又在曹操多年的治理下,呈現一片繁榮的景象。如果諸葛亮把東吳給滅了,那麼憑藉著劉備的能力去對抗曹操,估計也就是雞蛋碰石頭的結果了。曹操既不是當年的項羽,劉備更不是當年的劉邦。四人之間差別太大,以至於沒有可比性。不過東吳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劉備。江東在孫氏三代的鞏固之下,不是曹操想打就能夠打下來的。
二、吳蜀之間的爭鬥,曹操是很樂意看坐山觀虎鬥。戰爭打的就是國力,當時劉備在稱帝的時候,筆者估計,當年的劉備熬了這麼多年,可算是熬出頭緒來了,自己終於當上的皇帝,也是自己最意氣風發的時刻。可不幸的是,荊州突然間就沒了,自己的二弟關羽也兵敗被殺。一股腦的資訊量太大,才做出來決定,向東吳復仇。
如果劉備老老實實地在家當皇帝,諸葛亮隨兵出征。結局應該會比劉備更好一些。為什麼這樣說呢?諸葛亮在幾次的北伐途中也看得出來,辦事穩重,穩紮穩打。不做冒進之策,這當然也符合諸葛亮的風格。
但是還有一件事就是,新任命的大都督陸遜,同樣是文武全才。軍事能力一點都不比諸葛亮弱小。就像在演義中所描述的那樣,當時天氣很熱,劉備率軍紮營。此刻的陸遜採取的是拖延戰術。荊州已經不在劉備的手裡面了,糧草供給成為了很大的問題。即使前線的是諸葛亮,他能夠草船借箭,但是糧食這個事情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因為糧食而對軍隊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
所以,即使在最後讓諸葛亮去攻打東吳,也會在扛了一段時間之後,撤軍回到成都也無所謂,劉備肯定也會反應過來,自己當時太過於衝動了。可惜歷史不能夠重演,衝冠一怒為兄弟,反害了自己和剛建立的蜀漢。此外荊州的丟失,讓蜀漢的財政更加急劇減少。此外夷陵的失敗,更加讓蜀漢政權雪上加霜。以至於後來諸葛亮在多年之後,才開始了第一次的北伐。同樣是戰爭,孔明的六次北伐中,戰爭收益越來越低。最終諸葛亮死在了北伐途中。
三、換成諸葛亮統兵,東吳即使不滅亡,也會國力大減。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之後,諸葛亮在曹操逃亡的路上,把曹操的每一步算得死死的。可見諸葛亮是個十分具有心計的人。況且人也已經到了中年,社會閱歷的不斷提高。戰爭局面的把控也會全面一些。並且戰爭很多時候打的都是心理戰,雖然陸遜的能力很強,剛開始的時候,劉備也是把陸遜的東吳兵,打得節節敗退。
那麼,如果是換成諸葛亮的話,雖然沒有演義中那麼玄乎,將陸遜困在八卦陣之中。但是玩死陸遜還是可能的,三寸不爛之舌的離間計同樣可以讓陸遜不死也能扒層皮。更何況當時,蜀漢是率領七十五萬大軍來攻打吳國。諸葛亮的勝算是相當大的。所以當年劉備如果不那麼衝動,或許三國的天下還真說不定繼續姓劉,而不是三國俱滅歸於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