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艾森豪威爾終於放棄了他的擴大化戰爭方案,但是如何下這個臺階,仍然是個問題。就在艾森豪威爾進退維谷之時,他的國務卿杜勒斯向他建議,用國際紅十字會來說話。

1953年2月22日,美國駐遠東司令克拉克遵照總統指令給金日成和彭德懷發出一封電報,內容是建議按照國際紅十字會的倡議,先行交換病傷戰俘。

在板門店談判無限期休會四個月後,這無疑是在傳遞一個重要訊號。

中國看到了美國人給出的梯子,計劃順著這個梯子走下去。但是,當中國方面在例行告知蘇聯時,已經病重的斯大林明確表示反對。

中共中央隨即對談判的前景和利弊向蘇聯做出了必要的解釋,並對蘇聯可能的拒絕做了相應的準備。但是,這些都太晚了,因為還沒等蘇聯方面答覆,一個震驚世界的訊息傳來,斯大林病逝了。

晚年斯大林

這又是一個在當時看來微不足道、但卻影響深遠的事件。不僅僅在於斯大林的離世標誌著中國可以獨立自主地開展外交活動,還在於其離去後形成新的政治格局的過程和結果對中國內政和中蘇關係產生的巨大影響。

比較敏感,我只簡單介紹下斯大林離世後蘇聯政局的演變過程,大家自己套吧。

在斯大林離世後,對政治格局產生最重要影響的人是朱可夫。

二戰結束後,朱可夫任駐德蘇軍集團軍總司令和蘇佔區最高軍事行政長官。1946年4月10日回國,擔任蘇聯陸軍總司令。此時的他的光芒已蓋過了斯大林,成為萬眾矚目的英雄,這當然是慈父所不能容忍的。

先是貝利亞的內務部門發現朱可夫“陰謀顛覆政權”,並開始向外吹風。如果這個帽子扣下來,那麼朱可夫是必死的。所以訊息一經傳出,科涅夫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這些重量級的人物紛紛對貝利亞表示,你要是敢對朱可夫下手,軍隊就敢對你下手。他們這麼堅決,倒不是跟朱可夫有多鐵,而是因為按照貝利亞的作風,一旦搞掉朱可夫,肯定會牽連出一大批同黨,他們的名字必然有大機率上榜。

於是,這個事兒就被壓了下來。

在調查朱可夫“陰謀”的過程中,貝利亞的內務部門從朱可夫家裡翻出了好些印著德語的手錶、鐘錶和首飾,隨即內務部以此為突破口開始指控朱可夫。天可憐見,一個國家的軍事統帥,從繳獲物資裡挑了幾件手錶和玩物,就要因此受到指責,這未免有點。。。

但是貝利亞卻如獲至寶,揪著此事不放,並上報斯大林。斯大林對貝利亞的工作表示滿意,並隨即要求朱可夫就此事做出解釋。這位剛剛拯救過蘇聯的大英雄不得不就自己拿了幾塊手錶的嚴重問題做出深刻檢討。

1946年6月9日,斯大林簽署命令,指責朱可夫:

“不謙虛,過於傲慢,把戰爭期間取得所有重大戰役勝利的決定作用歸功於己。”

“朱可夫元帥懷著仇恨,準備網羅一些失意者、被撤職的司令員,從事反對政府和最高統帥部的活動”。

這是很明顯的莫須有,私吞幾塊手錶就是“把戰爭期間取得所有重大戰役勝利的決定作用歸功於己”?

隨後,朱可夫擔任的三個軍政要職被撤銷,從蘇聯黨中央委員會中開除,受到降職處分,貶到敖德薩軍區任司令員,後又被調到烏拉爾軍區任司令員。

至此,朱可夫的心中埋下了對斯大林刻骨的仇恨。

斯大林與朱可夫

但是耐人尋味的是,在斯大林去世之前,曾出人意料地讓人將朱可夫召來。但是當朱可夫到達後,斯大林已經離世了。

或許這位偉人在離世前已經覺察到,以朱可夫在軍政兩界巨大得影響力,足以改變其死後的政治格局。而他在離世前召喚的舉動,或許是委以重任,不然就是讓他跟隨自己一起離去。

在斯大林剛剛去世時,蘇聯的政局是三足鼎立,這三足分別是馬林科夫、貝利亞和赫魯曉夫。而他們之所以能稱為三足,是因為他們各有各的勢力範圍。通俗點說,就是馬林科夫管國家政務,貝利亞掌管內務部門(特務,類似東廠和錦衣衛),赫魯曉夫管黨務。

從表面上看,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無疑地位更高,一個是國家領導人,一個是黨的第一書記。但正如前期清朝皇帝臨死前務必籠絡住九門提督一樣,能夠調動王宮周圍軍隊的人才能掌握實權,所以此時真正掌握權力的是貝利亞。

正所謂權力越大、責任越大、死的越慘,此時的貝利亞很害怕。因為在此之前,他的內務部一直擔任著慈父屠刀的角色,製造了無數冤獄,殺了無數罪不至死的人,導致其在蘇聯高層中的名聲很臭。

所以斯大林剛剛去世,貝利亞就開始了一系列舉措,試圖洗白自己的形象。

在政治方面,實施大赦,將勞改營中數百萬被關押的政治犯釋放並平反;

在國政方面,終止對蘇聯境內各加盟共和國的俄羅斯化政策,恢復本民族語言的地位,允許之前斯大林流放的許多少數民族返回故土;

在外交方面,向西方放出和解的訊號,醞釀使東德和西德合併為一箇中立的德國,和奧地利一起作為東西方在歐洲的緩衝區。

該怎麼解釋這種表現呢?這就像一個殺了一輩子人的劊子手,砍完幾個腦袋後突然表示要愛護一草一木,愛護小動物,並拿起一隻剛剛被踩死的小強放聲痛哭。

很明顯,這是得不到智商正常的人的諒解的。

對於貝利亞這種舉動,赫魯曉夫表面順從,暗地裡則集合了一群元老,準備將其幹掉。

1953年6月26日,在克里姆林宮召開了一次高層會議,貝利亞看到的會議議題是蘇聯的國際外交政策。但是會議剛剛開始,馬林科夫就突然發難,提出了斯大林時期一系列冤假錯案的問題,指出貝利亞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等人隨即群起而攻之,開始指責貝利亞。

其實這是比較扯淡的,因為馬林科夫本人就是大清洗運動的發起者之一。他在大清洗前建立了一整套涉及全黨大大小小官員的虛構檔案,裡面有各種假冒的檢舉信和叛國證明,貝利亞的內務部就是照著這份檔案開展清洗活動的。

貝利亞辯解道,如果你們當時處在我的位置,你們也會這麼做的。這時,莫斯卡連科、朱可夫這兩位軍事領袖突然出現在現場,貝利亞一看到朱可夫,就癱坐在椅子上,束手待斃。因為他知道,唯一能在聲望上壓住朱可夫的人,已經死了。

朱可夫帶來的軍隊隨即控制了整個克林姆林宮,貝利亞被當場逮捕。1953年12月18日,貝利亞以叛國罪、恐怖主義和反革命罪遭到處決。

貝利亞被搞倒之後,馬林科夫逐漸加強自己在政府中的影響力,而赫魯曉夫則不斷增強自己在黨內的權勢。形成了一個二元政治體系,但是雙方誰都不服誰,針鋒相對。

1953年8月,馬林科夫提出降低稅收、增加國家對穀物的採購價格、鼓勵農民經營小塊自留地的農業政策。

赫魯曉夫則唱反調,他在9月提出了更高的採購價格、強化農民自留地等政策,並進一步計劃開墾哈薩克和西伯利亞的荒地。

1954年春夏期間,赫魯曉夫鼓動30多萬志願者來到東部墾荒。在初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由於缺乏科學論證,這場運動在幾年內演變為農業和生態上的災難。

在明爭的同時,雙方也在暗鬥。

馬林科夫拉攏的物件主要是貝利亞被幹掉後留下的內務部內的一眾干將。但是這些人因為看到了貝利亞的下場,加之馬林科夫本身也沒有斯大林那樣的影響力,所以這些人在羅織罪名方面並不太賣力。

赫魯曉夫則將手伸向了司法機關,試圖改變過去私下羅織罪名的特務體系,透過公開的法庭審判定罪。他的舉動受到了布林加寧、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伏羅希洛夫、米高揚等元老的支援。

1955年2月,在最高蘇維埃會議上,赫魯曉夫及其支持者指控馬林科夫對1949年發生的列寧格勒案件負有全責。

這個“1949年列寧格勒案件”是個非常重大的政治冤案,這裡我就不介紹了,因為這個案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今天都有爭議。這場冤案起源於斯大林意向接班人日丹諾夫的撲朔迷離的死因,而在冤案中,斯大林看好的兩位青年一代領導人全部被幹死。此外,還死了一位大名人,庫茲涅佐夫,是的,就是命名航母的那位庫茲涅佐夫。

至於對馬林科夫的指控,則一點兒也不冤。因為他不僅是案件的實施者,還是案件的受益者。最終馬林科夫被解除了總理職務,但仍保留了黨內職務。

馬林科夫

但是隨著赫魯曉夫在1956年蘇共二十大上做了那篇《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報告,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使其在黨內的聲望受到巨大打擊。

1957年6月11日,蘇共中央主席團召開會議,馬林科夫開始發難,他聯合莫洛托夫等七人要求赫魯曉夫辭去第一書記的職務。赫魯曉夫不接受,並表示只有黨中央全體會議有資格決定他的去留。

隨後,赫魯曉夫秘密聯絡朱可夫,朱可夫則表示軍隊將全力支援赫魯曉夫。他命令國防部用軍用飛機和火車將各地的中央委員火速接到莫斯科,在此過程中他們全程由朱可夫的軍隊“保護”。

6月19日,300多名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及檢查委員陸續到達莫斯科並召開全會。在會上,大多數委員表示支援赫魯曉夫,赫魯曉夫的地位得以保全。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被解除職務。

赫魯曉夫並不想在黨內繼續大開殺戒,他打算結束蘇聯之前政策,即政客政治生命的終結也意味著肉體生命終結,但是朱可夫卻不依不饒。

朱可夫在大會上對馬林科夫等人進行了猛烈的批判,說他們也要為30年代參與血腥清洗紅軍指揮人員承擔罪責。

馬林科夫辯解:“在當時誰都不得不在逮捕檔案上簽名表示同意,你朱可夫本人也很清楚,如果翻一翻當時的檔案,大概也可以找到由你朱可夫簽字的檔案。”

在主席臺上的朱可夫突然轉過身怒吼道:“沒有,你找不到,你去翻吧!由我簽字的這類檔案您是絕對找不到的!”

這一幕不僅讓馬林科夫膽寒,也讓在場的赫魯曉夫心驚肉跳。因為凡是在大清洗中活下來的人,或多或少手上都沾著無辜者的鮮血,他自己也不例外。

於是,在這次會議後,他開始謀劃對朱可夫下手。1957年10月26日,朱可夫突然被免去蘇聯國防部部長職務,還被取消了黨中央主席團成員和中央委員的資格。

從此,朱可夫退出蘇聯政治舞臺。

這裡我之所以要詳細描述整個事件的經過,是因為這一系列的事情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在一個國家的最高權力交接時,一個自身有一定影響力的高層領導人,可以在一個軍中有巨大聲望的軍人的強力支援下,透過準政變的方式上位,並全盤否定其前任領導人的一切功績。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那個“軍中有巨大聲望的軍人”和“全盤否定其前任領導人的一切功績”。

所以,在1957年之後的1958年發生了什麼,相信就是不難理解的了。

此處省略很多字。

所以,這並不是題外話,跟朝鮮戰爭還是有很大關係的。

還有個類似的事件,勃列日列夫上位是在1964年,兩年之後發生了什麼,我也不說了。

斯大林去世後,1953年3月8日至3月17日,周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在莫斯科參加這位共產主義國際領導人為期十天的葬禮。緊接著,在3月18日,周總理又率同一個代表團前去布拉格,參加捷克共產黨主席哥特·瓦爾德的葬禮,這就拖了一個月。

在這一個月期間,中國、北朝鮮、蘇聯三國領導人就朝鮮戰爭的問題進行了商談。此時的蘇聯外交政策決策人是貝利亞和莫洛托夫,貝利亞本身希望同西方緩和局勢,以給他時間來穩定國內政局,所以他贊成迅速同美國達成某項和平協議。

從3月28日起,中、蘇、朝三國開始採取一個一致地、新的重要舉措。而這時,中國已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以自己的意願來處理國際事務了。

3月28日,美軍遠東司令克拉克的電報發出一個月後,金日成、彭德懷覆信,同意先期交換病傷戰俘。

兩天後,也就是3月30日,周恩來發表宣告:

“我們主張,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停戰談判代表應立即恢復與聯合國軍談判代表的談判,內容是在戰爭期間雙方現行交換病傷戰俘。如果可能,雙方應就戰俘問題的徹底解決達成一致。”

3月31日,金日成發表宣告,表示支援周總理的宣告。

4月1日,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發表宣告,支援周恩來和金日成的宣告。

4月6日,雙方設在板門店的電臺在例行通話時間裡,中方收到美方電文,美方談判聯絡組組長,海軍少校丹尼爾,已經到達板門店,希望同中朝方面進行會談。

這裡插個很有趣的事情。

雙方設在板門店這個電臺,幾乎是每天都開機的。雙方在每個月會交流一次軍事話題,會互相表達一些建議或願望。根據事後統計,美方提議最多的兩件事兒,一是宣傳畫裡不要把他們畫的那麼醜;二是儘量不要使用喀秋茶火箭炮。

隨即,中朝方聯絡官進入板門店,開始與美方代表談判。

至此,和平的大門終於被緩緩打開了。

2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死在公知手上的喀提林∶提前上演了凱撒遇刺,刺激了三巨頭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