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博覽群書,卻從來沒有把書讀死,因而他既是一個文人,又是一個戰略家。
今天來了解一下毛澤東一生中為數不多的“送禮”事件:200條槍的故事。看了主席當年的神操作,同樣作為讀書人的你,肯定會佩服得五體投地。
如果沒有這一次“送禮”,中國歷史或許就會改寫。
禮物送給誰呢?送給“土匪”!
革命軍隊主動給“土匪”送禮,和“土匪”搞好關係,團結他們,這是需要勇氣和智慧的。
為什麼說需要“智慧”?因為教科書上不是這麼寫的,1927年的共產國際也不會作出如此接地氣的指示。
凡書上沒有寫的東西,你敢去做,而且事實證明你做對了,這才叫“智慧”。人們常說“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因為他從來不按常理出牌。
上井岡山,只是中國革命的無數次危機中毛澤東成功挽救軍隊的案例之一。
200條槍,在波瀾壯闊的歷史舞臺上只是小小的道具而已。然而這些道具卻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1927年9月,轟轟烈烈的秋收起義遭到失敗,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從開始時的三個團共計4300餘人銳減至1600餘人。
秋收起義的前委書記是毛澤東,軍事指揮官都來自黃埔軍校,包括:師長餘灑度,總指揮盧德銘,第三團團長蘇先駿等。他們有良好的軍事素養,作戰勇敢,對革命抱有極高的熱情。
接下來,在是否繼續攻打長沙的問題上,毛澤東與黃埔軍官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在湖南瀏陽文家市鎮召開的前委擴大會上,除了毛澤東之外,其餘參會人員均表示支援繼續攻打長沙,以完成上級的命令。
文家市不是市,而是瀏陽市南部的一個小鎮,距長沙100多公里。
在文家市會議上,主張放棄攻打長沙的毛澤東成了絕對少數,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這種情況在以後的歷史程序中多次出現。
然而歷史不止一次地證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餘灑度是黃埔軍校的優秀畢業生,他骨子裡看不起毛澤東,他曾質問毛澤東:
你搞過農民運動講習所,你指揮軍隊打過仗嗎?你知道士兵的步槍有幾斤重,機槍能壓多少發子彈?
可以說,餘灑度的提問非常犀利,直擊毛澤東的痛點。當時,人們對毛澤東的稱呼是“毛委員”,在此之前,他還真沒有帶過一兵一卒。
與之相反,這些黃埔軍官是從槍林彈雨中一路走來的,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在東征討伐陳炯明期間立過不小的戰功。
面對這樣的刁難,毛澤東非常淡定,他提出了“兵退湘南”的戰略。關鍵時刻,總指揮盧德銘支援了毛澤東的意見。
盧德銘是黃埔一期生,久經沙場,在部隊內有很高的威信,在他的支援下,文家市會議最終作出了戰略轉移湘南的決議。
在戰時,沒有完成上級任務卻私自退卻是非常忌諱的,因此在如何向上級交代的問題上,毛澤東表示“前委有權臨時處置,這個責任由我來負”。
這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了事情我負責!
但是事情的發展並不順利,部隊在撤退過程中被敵人的奸細引導進入伏擊圈,第三團傷亡慘重。更令人悲痛的是,總指揮盧德銘在這次戰鬥中壯烈犧牲。
隨後,在偷襲蓮花城戰鬥中革命軍取得了一次勝利,給養得到補充,士氣得到提高。即便如此,經過前面幾次殘酷的戰鬥,革命軍的數量仍然從1600多人減至700多人。
1927年9月,秋收起義部隊僅存的700多人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休整。毛澤東和餘灑度等人商量後對部隊進行了改編——史稱“三灣改編”。
因為部隊只剩700多人,所以在毛澤東的建議下被改編為團,下設七個連隊,由陳浩任團長,徐恕任副團長,韓昌劍任參謀長,黃子吉任一營營長。這幾個軍事骨幹都是黃埔同學。
在“三灣改編”中,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連上" 、"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工農革命軍朝著新型人民軍隊邁進。
毛澤東還提出,不願乾的士兵可以領路費回家,但是槍不能帶走。事實上,自秋收起義失利以來,不斷有官兵因為看不到前途而開小差,非戰鬥減員中“逃兵”佔據的數量著實不少。
讓士兵自願選擇“幹”還是“不幹”,也讓部隊在縮編後變得更加純潔和精悍。
部隊繼續向井岡山挺進。
由於盧德銘的犧牲,在前委會中,毛澤東再一次成為絕對少數。部分黃埔軍官在上井岡山等方向性的問題上再一次提出反對意見。
為了聯合井岡山地區的袁文才和王佐兩支農民隊伍,毛澤東親自和他們進行了談判。
毛澤東先是給袁文才100條槍作為見面禮,後來又給了王佐100支槍。這次操作絕對是大手筆,然而在送槍一事上餘灑度等人是持反對態度的。
餘灑度認為,像袁文才這樣的“綠林強盜”,應該尋機剿滅,而不是低三下四地去尋求合作。
事實是,一支700人的部隊,有能力去“剿匪”嗎?在井岡山地盤,對方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就算打贏了,也是兩敗俱傷。更壞的情況可能是:把革命軍這點家底都賠光了。
危難時刻,以求生存為第一要務,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最終毛澤東力排眾議,以200條槍作為代價,取得了這些農民自衛軍的信任,在井岡山站穩了腳跟,為中國革命保留了薪薪之火。
這就是紅軍初創時期關於200條槍的真實故事。
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主席擁有的廣闊胸襟和常人所不具備的戰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