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古代官員丁憂守制,是必須要辭去官職的,這一來是古代沒有停薪留職這回事兒,二來是因為若是不辭職,也就沒有辦法去守制,還會被人指責為貪戀權位,是被人不齒的。

其實守孝三年這檔子事,最早是源自於禮法,由於這符合儒家精神,又利於國家管理,所以有些朝代也因此立法加以強化。

所以守孝三年不僅僅是習俗,同時也是古代的一種制度,所以守孝也叫守制。特別是對於讀書人和官員來說,守制是必須的,如果讀書人和官員不守制,就會認為是在人品上有缺陷,對今後的發展就會有極大的影響。

不過平民老百姓做一天吃一天,要是也這麼守,只怕沒幾天就餓死,跟著故去的爹孃走了,也算闔家團圓。所以這種制度多數也是讀書人或者官員才嚴格執行,平民老百姓都有自己的變通辦法,反正當生存成為第一位需求的時候,能不能被人看不起,也就不是第一位的考慮了。

但如果讀書人在會考前父母去世,那麼就要停止會考;如果是官員父母去世,那麼就要辭官回鄉守制,又叫丁憂。

丁憂守制的時候,還有許多的規矩需要遵守,比如必須披麻戴孝,三年內不能喝酒,不能娛樂,不能和女人嗯嗯嗯,並且在父母墳前結草廬而居。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有人打擾,也不會有朋友深夜拉去泡吧,畢竟人家在盡孝,作為好朋友是不能破壞別人的孝道的。

於是在父母的墳前結廬而居,對於有的讀書人出身官員還是很有誘惑力的。因為這些官員做官只是為了個人功名,讀書沒個功名也是不好看的。但是他們本身已經把讀書當成了一種樂趣,但是平時奔波於公務,也沒多少時間讀書。因此他們對於守制還是很嚮往的,比如明末的盧象升,為國操勞半生,原本是想借著守制期間,清理一下頭腦,讀上幾年書,誰知卻被崇禎皇帝“奪情”,在既無糧草支援,也無援兵支援的情況下,最後英勇戰死,只希望天堂也有圖書館,了卻其想讀書的心願吧。

當然了,像盧象升這種人傑世間少有,很多官員回鄉守制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很多人守制時是哭著上路的,這哭不是因為爹孃死了,而是因為暫時做不成官了。而在丁憂守制期間,有些人偷偷喝酒找女人的事兒都發生過。

其實丁憂守制如果做得好,有了忠孝之名,對於官員日後的發展還是很有幫助的,比如范進中舉之後,她老孃一開心就死了,范進就開始守制,三年後就一掃前半生的晦氣,一路高升做了大官,除了有老師周進提攜,自身文章功底深厚之外,守制的孝名也為其爭分不少。

到了近代乃至現代,守制這種情況就越來越少了,畢竟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正所謂一百年太久,只爭朝夕,所以守制這種事情早就名存實亡,就連守制需要遵守的規矩,只怕也沒有幾個人能說得出來啦。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守制需要三年,若這人是小老婆生的,就得為一個老爹,兩個老媽守制,運氣不好就是九年,算上往返路途就是十年,人生有幾個十年能拿來守呢?

3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守舊司令費多爾馮博克是波蘭戰役德軍的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