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宋太祖死後,趙光義繼位成了大宋朝的最高領導人,此事在後世中有著諸多的猜測,更有陰謀論的“燭影斧聲”說法,究其原因是他哥哥趙匡胤死亡的突然性,還有就是趙光義的繼位方式,中國自周朝以來,就確定了嫡長子繼位的原則,除非君王絕後,一般是輪不到兄弟繼承,而太祖死後,他還有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按常理應該是他們中的一個接掌皇帝位。

不過細想,趙光義當皇帝或許有不尋常的地方,但當時宋朝建國不久,國內國外的形勢還是比較複雜的,北有強大的遼國虎視眈眈,而宋朝的內部機制也還處在健全完善中,宋太祖可繼位的兒子德昭,才十五歲,應該還缺乏對局勢的把控力,為了宋朝的江山穩固,為了趙家能綿延不斷,讓經歷和經驗豐富的叔叔趙光義執掌政權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但是,趙光義的登基,雖然是奉太后“金匱遺詔”之命行事,但在外人看來總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這也是趙光義的一個心結。

這個時候,賦閒在孟州的趙普出手了,他用一系列的運作,確立了趙光義繼承的合理合法性,也因此重回大宋政壇,再登宰相的高位。

而趙普能迴歸朝堂,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當時,趙光義登上大位後,趙普曾以入朝慶賀的名義,大表忠心,以試探新天子的態度,結果碰了個軟釘子,不僅沒有被啟用,反而把原來太祖給他的待遇給降低了。

這也是有原因的,趙普和趙光義是老熟人了,當年他們都是趙匡胤身邊的自家人,共同參與策劃了許多宋朝建國的大事件,建國後更是成為了太祖的左膀右臂。早年他們的關係還是不錯的。

然而趙光義是有野心的人,他一直不甘於活在兄長的光環之下,在逐步獲得權力的同時,開始積極培養自己的勢力。當時,他曾向身居相位的趙普投過“橄欖枝”,此時的趙普在趙匡胤的信任下,如日中天,根本沒把趙光義放在眼裡,甚至還提醒太祖留心這一異常情況,但血肉親情,太祖沒把趙普的話放在心上,而趙普的舉動,卻讓趙光義知道了,於是他對趙普開始保持防備之心。

就是因為心有此芥蒂,宋太宗對趙普的示好十分懷疑,而且當時在位的宰相是盧多遜,一直就與趙普不對付,趙普自然沒有好果子吃。

天子冷落,政敵打壓,朝廷眾臣更是避之不及,史書記載,此時的趙普“鬱郁不得志”,政治前途一片渺茫,然而經歷過風浪的趙普,並沒有氣餒,他繼續反思,同時靜觀局勢變化,他在等待機會。

979年,趙光義上臺的第三年,一心要樹立皇帝威信的趙光義,做出了北伐決定,並親率大軍進攻北漢和遼國,開始進展很順利,消滅北漢政權後,在進攻遼國時,形勢逆轉,宋軍大敗,他大腿中箭,狼狽而逃。

當北伐失敗的訊息傳到內地,朝野議論紛紛,趙光義的威信不增反降,更有甚者,在他被困幽州時,一些將帥在一度找不到皇帝的倩況下,竟然想擁立燕懿王趙德昭繼承帝位。

這讓趙光義深感不安,順利回朝後,他痛下殺手,先是將趙匡胤時代的老臣石守信等將帥貶責,接著逼死了自己的侄兒趙德昭,但是仍然無法堵住天下的悠悠眾口,此時的他,面臨著一個不好收拾的政治困局。

這時,一直在關注大宋朝堂變化的趙普出山了。

981年9月,趙普向皇帝上了一份奏章,奏章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告訴趙光義,他可以證明“金匱遺詔”的真實合法性,此舉一下就戳中了趙光義的心思,他被打動了。

這是因為趙普的身份不一般,當年他與趙家的關係十分好,因為悉心照顧趙老太爺,讓趙家的老太太,也就是後來的杜太后十分信任和喜歡他,視他為家裡人,同時趙普也是趙匡胤的好兄弟,再加上他前朝宰相的身份,他出來證明,還是很有公信力的。

太宗立即召趙普入宮,當面接見,此時君臣見面,自然是心照不宣了,以前二人的芥蒂也一掃而光了。

在《宋史杜太后傳》中就有了這麼一段的記敘:

建隆三年,太后病,太祖始終在旁服侍不離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長,召宰相趙普入宮。太后問太祖:‘你知道怎樣得天下的嗎?’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統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所擁有乎?汝死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能立長君,國家之福也。’太祖頓首泣道:‘敢不如教誨!’太后轉過身對趙普說:‘爾同記吾言,不可違背也。’趙普於床前寫成誓書,普於紙尾寫‘臣普書’。藏在金匱,命謹慎小心的宮人掌之。

趙普是事件見證人,由他出面證明事實,再詔告天下,宋太宗的繼位就名正言順了。

歷史本來就是人寫的,真真假假,後人自會有不同的解讀,也是從這件事開始,六旬的趙普性格轉變了,開始從固執走向了圓滑和投機。

站對了位置的趙普,又成了皇帝身邊的重臣,不久就恢復了相位。

此時的趙普成為了趙光義處理政治難題的關鍵人,為繼續鞏固帝權,在他的謀劃下,趙光義以謀逆罪,解決了最後對皇位構成威脅的皇弟秦王趙光美,與此同時,趙普也“一石二鳥”,將他的政敵盧多遜也牽扯進來,最終盧多遜死在了流放之地崖州。

趙普的相位坐穩了,他只用政治的手段,就解決了太宗的心病,讓太宗愈發重用這位有本事的老臣了。在趙普和太宗的配合下,繼續推動朝政建設,到了太宗後期,朝中太祖時代的舊人都被替換下來,朝廷上都成了太宗趙光義的人了。

隨著朝廷的關鍵部門都人事都安排妥當,圍繞著帝位的枝枝蔓蔓都清理乾淨,精於權術,老謀深算的趙普在太宗眼中已經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生性剛愎自用,而且心裡陰暗面多的趙光義也看不得有比他能力強的臣子,在他前面指手畫腳的。

983年,趙普再次從相位上下來了,不過這次趙普沒有失落,因為他已經深知政治的無情。但他臨走前,還是埋下了伏筆。

當時,宋太宗設宴餞行,並賦詩一首以示恩寵,這本是官面文章,而趙普卻假戲真做,在謝恩時,痛哭流涕的,真摯的表達了自己對皇帝的感激和不捨,說要將皇帝賜的詩詞刻成石碑,終自己一生紀念。

趙普這一番情感催淚大戲操作下來,讓皇帝趙光義感動了,甚至留下了眼淚,此時的趙普在皇帝眼中是個知分寸,懂感恩,忠心無比的社稷之臣。

身在民間的趙普,心卻依然留在了朝堂,他閒居期間,不時的向皇帝上書,提出自己對國家建設,政治方針的合理化建議。

趙普的努力沒有白費。

986年,太宗再次發起對遼國的進攻,期望一舉收復幽雲十六州,實現宋帝國的一統,但是他再次失敗了,同時又引發了大宋朝堂的爭議,面對如此亂局,趙光義突然想起了趙普早先寫給他的奏章,他在仔細閱讀後,深有感觸,趙普在文中為他找到了戰敗的藉口,就是諸將不守聖命。

此時的太宗感覺到了趙普的處事的老道,以及為國謀事,為主分憂的苦心。

988年,朝廷舉行皇帝親自主持的籍田大典,趙普請求參加,獲得批准。此次太宗與趙普相見,再次上演了一出君臣情濃的戲碼,現場趙普見到皇帝后又是哽咽不止,又是熱淚盈眶,太宗感動了,群臣也感動了,趙普被誇讚成魏徵、房玄齡樣的治國名臣。

籍田大典結束後,趙普重登相位,這是他第三次執掌相位,這一年,他67歲。

再次回到朝堂的趙普,已是磨去了早年強硬專橫,顯示出了謙謙君子之氣,做事很有分寸,既維護天子的面子,又能把事辦好,皇帝由此對他更是眷顧。

當時太宗考慮到趙普年紀大了,在大暑時節就安排他提前回家休息,還安排他不用朝九晚五的坐班,有大事可直接上殿奏事,太宗對他的物質獎勵更是多多。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年紀畢竟擺在這,僅僅為相兩年的時間,趙普的身體已經一天不如一天,他再也無法適應繁重的政務了,他真的累了,就主動上書請求退休。這次,皇帝捨不得趙普了,在趙普的堅持下,只是安排他回鄉養病,他離京時,太宗更是親自相送。

回家養病的趙普,太祖沒有忘記他,多次派人前來慰問,還給他寫下了情感真摯的慰問信,大概意思是,我本捨不得你退休,但考慮你的身體,又不得不讓你暫時離開,你要好好養病,我還等著你回來共商國事。

看完此信的趙普哭了,這次是真摯的,他覺得自己奮鬥一生能獲得如此榮光,人生值了,縱有遺憾,錯也罷,對也罷,都不過是雲煙一縷。

992年,七月十四日,趙普病卒於洛陽,終年七十一歲。

宋太宗聽到趙普去世的訊息後,悲痛不已,痛哭涕泣,並下令贈尚書令,追封定郡王,諡忠獻。次年二月,葬於洛陽邙山。

寫在後面

趙普從亂世中走出的一代宰相,他的一生可謂起起落落,他有性格的侷限,但很善於學習,會抓機遇,更善於自我調節,最終到達了他心中的彼岸,不愧為人中之傑,而他的仕途經歷也堪稱一部經典的職場生存學。

資料出處:《宋史》

2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潤芝邀賞捉潤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