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商鞅變法之後,曾經的邊陲小國秦國便強大起來,到秦國攻入四川盆地,吞併巴、蜀國,佔領天府之國作為糧食和後勤基地,此時的六國已經無力單獨與秦國抗衡,為了削弱秦國,保證自己不被秦國吞併,六國開始了“合縱”,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共組織了五次合縱攻秦。

第一次是周慎靚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孫衍發動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推楚懷王為縱長。公孫衍還說服義渠攻秦側背。楚、燕暫時受秦威脅不大,態度消極,心存觀望。實際出兵僅魏、趙、韓三國。聯軍攻至函谷關,被秦軍擊退。次年秦在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大敗三國聯軍,殲敵八萬兩千人。第一次合縱攻秦之戰失敗。

第二次距上一次合縱攻秦時間過去20年,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秦攻楚,戰於析(今河南西峽),殲楚軍5萬,並占城邑十餘座。齊、韓、魏恐秦繼續擴張,對己更為不利,乘秦軍久戰疲憊,於當年聯合攻秦。經三年苦戰,終於擊敗秦軍,攻入函谷關,迫使秦歸還韓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第二次合縱攻秦之戰取得勝利。

第三次攻秦在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齊、趙、魏、韓、燕五國聯軍攻秦。五國目的不同,各有打算,進至滎陽、成皋(今河南滎陽境),即互相觀望,不肯首攻。秦為破壞五國聯盟,主動取消帝號,將前佔之溫、軹、高平歸還魏國,將王公、符逾歸還趙國。聯軍遂撤走。第三次合縱攻秦,未交戰即告瓦解。

第四次合縱攻秦在周赧王四十六年(前269年),秦與韓聯軍攻趙,在閼與被趙將趙奢擊敗後,範睢入秦,建議秦昭王實行“遠交近攻”戰略,以利於鞏固佔領之土地。秦遂將打擊重點指向最近的韓、魏、趙。三十六年(前279年)鄢郢之戰中,秦將白起以水攻殲楚軍民數十萬,迫其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四十二年(前273年),白起在華陽之戰中殲魏、趙聯軍15萬,迫魏再獻出南陽地區(今河南沁陽以南、溫縣、孟縣;地區);五十五年(前260年),白起在長平之戰中,殲趙軍45萬;還攻滅西周、東周及義渠,蠶食了大片土地。這促使各國再度聯合。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魏、趙、韓、楚、燕五國組成聯軍,由魏信陵君無忌指揮攻秦,在河外(今河南西部黃河以南地區)大敗秦軍,並尾追至函谷關後撤軍。第四次合縱攻秦之戰獲得了勝利。這一次攻秦是上次伐秦的40年後,六國再次合縱,但在此40年裡六國有生力量已經被消滅殆盡,雖然六國合縱成功但也是慘勝,我們並未看到秦國大敗後的敗象。

最後一次合縱攻秦距上次合縱攻秦過去了六年。前246年,呂不韋掌權,依舊採用遠交近攻方針,五年間攻魏四次,攻韓三次,攻趙一次。黃河以北,全部佔領韓上黨郡,並重建太原郡(西至黃河,北至山西繁峙,東與燕趙交界,南接上黨郡),切斷了燕、趙與魏、韓間聯絡,並在戰略上造成對趙、魏、韓三國側翼包圍態勢。中原各國為打破不利局面,以圖生存,盡最大努力於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再一次組成趙、魏、韓、燕、楚五國聯軍,由趙將龐暖指揮攻秦。秦新佔區大,兵力分散,且人心尚未穩定。進攻開始順利,深入至函谷關內,距秦都咸陽僅七、八十里的蕞地(今陝西臨潼北)(參見蕞之戰)。當秦集中兵力進行反擊時,聯軍不支敗退。第五次合縱攻秦之戰失敗。不久,秦王政親政,用李斯“滅諸侯,成帝業”、“數年之中盡兼天下”(《史記·李斯列傳》)的建議,加快了各個擊破的步伐,不給各國再次聯合行動的機會,合縱戰略至此破滅。

這五次合縱攻秦,六國即使有勝利也絕對是慘勝。第二次到第四次攻秦都沒有失敗,但第四次攻秦後的六年,秦國就開始全面對抗六國合縱。六國每一次的軍事行動無論勝敗,總是損失的大量的兵力,而秦國處於劣勢時會求和,會割讓土地,但是這樣的目的是為了不損失有生力量,保留實力。秦國的戰略高瞻遠矚,目的只有一個,統一中國。戰爭不在於勝敗,而在於盡力消滅敵方有生力量,削弱敵國國力。秦國不管軍事、經濟還是政治體系,都遠遠領先於其他六國,秦國的統一,是歷史的必然。

149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盛世毀於楊貴妃?還是楊貴妃毀於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