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肇恆昌講的一個滿洲民間故事。封建社會皇帝一般從登基之時,就開始找安葬之地,並建陵。但滿洲早期沒有這些習俗,老罕王太祖爺努爾哈赤生前就沒考慮安葬之事。老罕王是1626年,後經過找地和建陵,到1629年才安葬福陵,即今天瀋陽的東陵。之所以安葬這裡,流傳著很多傳說,這裡講的就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老罕王去世後,皇太極登基繼位,因為過去講究安葬地點風水,會影響後代。皇帝的安葬風水,就會影響國王王朝的興衰。所以就開始派風水陰陽先生到各地檢視哪裡是適合安葬的風水寶地。
幾個月過去了,各路的看風水的陰陽先生回來報告,沒有找到上好的風水寶地。皇太極就很不高興。等上早朝時候,就跟文武百官說:你們跟父汗南征北戰,去過萬水千山,現在需要找安葬父汗的風水寶地,請大家獻計獻策。
過去朝中有專門管理天文地理的部門欽天監,這部門的大臣就說了:京城以東二十里地,有一座山叫鐵木山,老罕王生前征伐明國,路經此地,命名天柱山。長白山餘脈,此山不高,但很雄偉。山不大,但方圓幾十裡,前邊護城河,後靠大排山,中間有興公嶺。俗話說:兩山夾一嶺(也有說兩山夾一槓),輩輩出皇上。此地依山傍水,林木叢生。據說山中有湧泉百眼,有一百口山泉眼,來自長白山天池。這裡水土好,是風水寶地,如果先皇安葬在此,先祖必保佑江山永固,天下歸順。
東陵現在的山叫天柱山,但以前叫石嘴子山。這一百將士就上山了,山上花紅草綠,風景如畫。但他們沒心賞景,而各地找泉眼,每個草叢和每個樹下,都仔細查詢,如果發現泉眼,就做個記號,然後畫地圖示記出泉眼位置。
從南找到北,從東找到西,找到五九四五天,找到99個泉眼。又過了六九五十四天,結果還停留在99個泉眼,可最後一個泉眼,怎麼也找不到。帶頭將軍跟大家說,明天還有一天,如果明天還找不到,那咱們都沒命了,因為皇帝讓提頭來見、
一晚上,大家也沒睡好覺,天朦朦亮,大家就開始從後山往南邊查,每一處都要仔細查,連有石頭子都要挪動看看,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地方。到晌午,也沒心思吃飯。一直查,到天黑了,突然聽到爽朗的笑聲,從林中衝出一位老獵人,雖頭髮都斑白了,但身材非常魁梧。
老獵人看他們沒吃飯,拿出煮好的獸肉,一人給一塊。但這一百個將士憂心忡忡,擔心找不到泉眼,明天腦袋就搬家了,也沒心思吃。老獵人看他們一個個垂頭喪氣,就問你們有什麼心事?將軍就跟老獵人講:我們是汗王宮裡的御林軍,汗王派我們這裡查詢一百口山泉,給期限一百天,今天就是一百天頭上了,我們只找到99泉眼,就差一口,怎麼也找不到。如果找不到,明天腦袋就要搬家了。老人家在山上度過七十多年,能不能給我們一些指點。
老獵人看他們都非常誠懇,就說:我年輕的時候住渾河邊上,我們妻兒老小一共六口人,冬天進山打獵,夏天到河裡抓魚。我父親病重臨終時候對我說:這山風水最後,他死後,給他埋在山後天龍出現的地方。不料晚上下起大雨,渾河發大水,我當時年輕力壯,抱著一顆大樹儲存了一條命,但我家人都去世了。
從此以後,我就一人到深山裡打獵為生。渴了就喝山泉水,餓了就打獵吃獸肉。一年冬天,連降了三天大雪,漫山遍野都是白雪皚皚,只有山後一塊地方熱氣騰騰。夏天,一場大雨過後,有一道彩虹又出現在那地方,我過去發現,那有一個碗口大的泉眼,上邊都是雜草覆蓋。我想,那就是我父親說的天龍出現的地方。於是我就在這地方搭了草棚,住這裡。想自己未來就死在這裡。
你們上山找泉眼,我早看到你們,料定你們肯定找不到。但是你們都非常年輕,我不忍心你們為此丟了命。而且,我們的老罕王建立八旗軍隊,統一女真,再度創造出我們民族的輝煌。我也應該把這塊寶地獻給皇上,作為老罕王萬年安身之所。
老獵人說我就拿鐵鍬,把灶臺拆了,下邊是一木板,把木板拿開,就是一口熱氣騰騰的泉眼噴了出來。這100名將士看到後,歡呼雀躍,悲喜交加,並集體給老獵人下跪,感謝老獵人的救命之恩。因為如果老獵人不說,這100名將士可能都沒命了。
後就開始在這裡建造老罕王的福陵,天聰三年安葬在這座山。關於老罕王為什麼葬東陵?滿族民間有很多的傳說,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為各種傳說幾乎都提到有100口泉眼,所以這則故事比較有代表性。
作者肇恆昌,愛新覺羅三世祖後裔,瀋陽東陵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是省一級的。網名叫河洛噶善是滿語,意是'山谷(山溝)裡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