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家最早由斯拉夫人所建立,於公元15至16世紀由莫斯科大公國為中心發展成一個封建帝國。
沿襲了300年,歷經16位沙皇伊凡四世於1547年自稱“沙皇”,建立了沙皇俄國,本人也被稱為“伊凡雷帝”。
暴君“伊凡雷帝”雖然奠定了帝國的基礎,卻沒有留下子孫。這個暴君死後,俄國在15年間陷入帝國無皇帝的混亂之中。
為了政權穩定, 1613年,貴族、商人、僧侶和哥薩克上層推舉了伊凡皇后的孃家侄兒米哈伊爾繼位,沙皇從此轉到由羅曼諾夫家族繼承,這堪稱世界歷史上皇位繼承的罕見現象。
羅曼諾夫王朝沿襲了300年,在這300年中,俄羅斯在富國強兵、對外擴張和國家實行“歐洲化”的過程中保持了一貫性,使俄羅斯帝國由一個東歐小國變成了世界上幅員最大的帝國。
300年共歷經16位沙皇,其中以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影響最大。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他的母親與父皇所生子女中僅存者,10歲被立為沙皇,又與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婭爭奪權力,17歲時靠兩個團兵力逼迫姐姐索菲婭退位,並把她送進尼姑庵變相囚禁。
這種生長環境,決定了彼得大帝在家庭內部和對外都十分殘暴。後來人們稱“彼得大帝把東方的野蠻與西方的科技結合在一起,從而建造了俄羅斯帝國。”
彼得大帝后來突然死亡,沒有明確的遺囑,權貴們便擁護彼得的第二任皇后葉卡捷琳娜一世接任沙皇。皇后成為皇帝,這在中國歷史上只有武則天一人。
葉卡捷琳娜一世死後,傳給彼得大帝第一任皇后所生之子留下的年僅11歲的兒子彼得二世(即彼得大帝孫子),這個少年即位不到3年即去世,皇室又出現殘酷爭奪。
彼得大帝的小女兒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於1741年繼位,當了20年女皇,她死後因無子女,把已經嫁到德國的姐姐的兒子也就是彼得大帝的外孫德國人彼得·路德維希大公接回來繼承皇位。因此有的史學家說,俄國就此由德國人統治。
貪婪北極熊的野性發揮到了極致在世界歷史上,一國皇室的內部相殘往往會導致國運衰敗,可是沙俄宮廷中的野性卻在很長時間內刺激了對外的野蠻擴張。
在18世紀到19世紀,沙俄“貪婪北極熊”的野性也發揮到了極致,幾乎從所有鄰國身上吞下肥肉,攢下了2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江山。
1894年,俄羅斯最後一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繼位,隨之把對外擴張發展到頂峰。他制定了“黃色俄羅斯”計劃,在1900年出兵佔領中國東北,還想佔領朝鮮。
尼古拉二世
這一東方擴張計劃,自然引發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英國、美國便大力支援新興的日本對俄開戰。
1904~1905年,日俄在中國東三省爆發日俄戰爭,沙俄慘遭失敗。
當時俄國因對日戰爭促成經濟惡化,彼得堡幾萬民眾到冬宮前請願要求改變經濟政策,尼古拉二世不僅不接見,還下令開槍鎮壓,在冬宮廣場前當場打死打傷了一千多人。
隨後,沙俄爆發全國範圍的革命,只因陸軍還聽命於尼古拉二世,所以革命很快被鎮壓下去。
但沙皇也不得不採取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進行了以首相之名為稱謂的“斯托雷平改革”,成立了仿照西方議會形式卻只起諮詢作用的杜馬,對地主特權予以部分限制並鼓勵富農經濟。
1907年至1913年間,沙俄帝國一度出現“迴光返照”,糧食出口居於世界第一位,石油、木材也成為另外兩大創匯產品。
妖僧拉斯普丁尼古拉二世出於聯姻需要,娶的皇后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皇的外孫女亞歷山德拉,其父親是德國的一個親王。
據說英國女皇有血友病的不良遺傳基因,所以導致其外孫女的唯一兒子、俄國皇太子也有了先天先天性血友病。
當時世界上醫療水準不高,有人向皇室介紹了一個聲稱具備先天催眠本事的妖僧拉斯普丁,能解除皇太子的痛苦。
於是,一個來自西伯利亞的妖人進入了彼得堡皇宮,取得了皇室尤其是皇后的信任與依賴。
蘇聯的歷史書都稱,這個妖僧拉斯普丁是“罪惡的沙皇政權”的代表。此人生於俄羅斯薩拉托夫省農家,後移居西伯利亞秋明地區,年輕時是個無賴,還做過偷馬賊,被同村人稱為“拉斯普丁”,意為意為“淫逸放蕩”。
他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從事神棍生涯,以散播預言和施展神醫為絕活。這個披著宗教(實為邪教)外衣的酒色之徒到達彼得堡之後,不僅宮中施“法術”,還同首都的俄國上層婦女們打得火熱,搞得烏煙瘴氣。
據後來披露的訊息,皇后也與拉斯普丁有了曖昧關係。這個妖人的臭名在全國遠播,也使皇室聲名狼藉。
二月革命1914年8月,沙皇俄國聯合英國、法國同德國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爆發。
尼古拉二世在國內危機四伏的情況下把國家推入對外戰爭,目的是轉移國內矛盾,並想借對外戰爭的勝利重塑威望。
然而,腐朽的俄國戰爭機器在開戰的兩年間連遭挫敗,昏庸的尼古拉二世和皇后竟乞靈於妖僧拉斯普丁幫助,前線作戰行動也要依據他占卜。
面對前線失敗和國內民怨沸騰,資產階級政黨和部分上層人物對沙皇極度不滿,密謀結束帝制、建立西方式共和政體,俄羅斯大地已佈滿乾柴烈火。
1916年12月29日,俄國的尤蘇波夫親王感到國家危機,挽救的辦法便是首先除掉禍亂宮廷的妖僧。他約了幾個朋友,以色誘把那個拉斯普丁召到一個密室,然後用下毒、開槍等辦法將他殺死,然後扔到彼得格勒(這時因迴避帶有德國氣味的“堡”而稱“格勒”)的涅瓦河裡。
儘管除掉了這個禍害,沙皇政權的危機卻無法避免。 當時俄國面對的最大危機是全國出現飢餓,人民不想再繼續進行戰爭。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8日,一批彼得格勒紡織女工點燃了燎原火星。她們長時間排隊買麵包,卻被告知無貨,氣憤之下衝進麵包店搶劫,接著動員其他人一同上街。第二天,涅瓦河邊大街上到處是遊行隊伍,人們高喊“打倒德國女人”。
遠在白俄羅斯莫吉廖夫大本營的沙皇很快得到報告,在身邊的軍人支援下命令鎮壓示威群眾。軍隊雖然短時間控制了局勢,但經過短暫沉寂後,工人們又重新走上街頭,示威者喊出了“打倒戰爭!”“打倒沙皇!”“要求麵包!”的口號,並且攻佔彈藥庫。
此時,軍隊中的厭戰情緒也很高,除忠於皇室的哥薩克騎兵外,多數士兵同情暴動者,經過宣傳,最先入城的沃倫斯基團發生兵變,接著蔓延到其他部隊。
看到軍隊已經控制不了局勢,俄國資產階級上層人士組成的杜馬也對沙皇政權失望,想廢除帝制建立共和國。
俄國上層和下層一同反對沙皇,暴動就不可阻止。這場發生於1917年3月初的革命史稱“二月革命”,是因為按照俄歷這時是二月。
尼古拉二世退位首都的暴動發生一星期後,3月15日沙皇乘專列趕回,在距城240公里處的普斯科夫被杜馬要員和一些將領攔住。
這些見風使舵的上層人士說,軍隊和民眾已失去控制,唯一辦法是結束帝制。沙皇隨後進駐彼得格勒郊區的沙皇村,仍想從外地調兵。
3月19日,國家杜馬主席羅將柯親向尼古拉二世報告局勢並警告說:“革命將推翻您,您也將不再能稱王稱帝”.。
尼古拉二世說:“那就求上帝幫助吧!”羅將柯又警告說:“上帝什麼也做不了,您和您的政府把一切都搞糟了,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了。”
看到國內局勢一片混亂,尤其是上層人士也大多不支援他,尼古拉二世不得不同意退位。
沙皇退位後,俄國上層組成的臨時政府,實行共和制。
臨時政府成立後,曾決定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驅逐出俄國邊界,送往英國,皇后也想回到自己的故國。
不過,彼得格勒蘇維埃卻做出決定:逮捕沙皇及其家屬,使之處於革命軍隊的監視之中。
白衛軍劫獄二月革命爆發時,列寧等布林什維克領導人大多流亡在國外,斯大林則在西伯利亞流放地。訊息傳到瑞士,列寧喜出望外,馬上利用帝國主義矛盾同德國聯絡借道回國。
1917年4月間列寧回到首都,提出口號便是退出戰爭和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反映了俄國最廣大人民的要求。
設在冬宮的臨時政府得到英法美支援,堅持進行戰爭,遭到社會上多數人強烈反對,八個月內五易其主,政局風雨飄搖。
進入俄歷十月,設在斯莫爾尼宮的蘇維埃革命軍事委員會組織赤衛隊,於1917年11月7日發動暴動奪取政權。
十月革命
布林什維克暴動時,守衛冬宮的只有士氣沮喪的軍校學員士官生,發現水兵和赤衛隊來攻時放了幾槍後也作鳥獸散,真是人心喪盡!
過去蘇聯故事片為宣傳暴力革命,在鏡頭中渲染了激烈戰鬥場面。據20世紀60年代出版的蘇共黨史記載,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奪取政權當天,革命武裝只戰死6人,負傷50人。“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發射的是虛彈作警告,佔領冬宮的水兵和赤衛隊員不是戰鬥衝鋒而是整齊列隊走進。
十月革命勝利後,布林什維克奪取了政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被推翻。三個多月之後,即1918年2月起,蘇維埃“契卡”(肅反委員會的俄文簡稱)人員接管了對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監控。
由於局勢動盪,小城難於控制,蘇維埃政府將沙皇一家送到當時烏拉爾的中心城市葉卡捷琳堡,以便於看管。
此時的蘇維埃政權建立後處於被圍攻狀態之中,除了彼得格勒、莫斯科這兩大城市外,對外地城市的控制力大都比較薄弱。
當時沙皇雖然退位卻仍有最大影響力,成了敵視蘇維埃政權的白衛軍、保皇黨乃至已出兵遠東和西伯利亞的日本軍閥想搶奪的重要目標。
據日本檔案說明,荒木大將想利用俄國的混亂建立一個親日政權,制定了一個秘密把沙皇一家劫往遠東的計劃。日本大正天皇對此也表示同意,認為如果讓這個末代沙皇復辟重新執政,出於感激肯定會執行親日的政策。
1918年春夏之交,反蘇維埃政府的叛亂開始在全國蔓延,反蘇的幾派白衛軍卻群龍無首,沒有統一的核心,於是許多人也揚言要重新擁立沙皇。
1918年6月初,由戰俘組成的捷克軍團在俄國中部發動反蘇維埃叛亂,臨時組建的赤衛隊一時無法鎮壓。接著,白衛軍在烏拉爾地區也發起一系列叛亂,6月17日還有一支叛軍企圖衝進葉卡捷琳堡城內營救尼古拉二世,一時被紅軍擊退。
蘇維埃政權槍斃沙皇1918年7月12日,烏拉爾省蘇維埃執行委員會緊急透過決議,決定不再等待審判,就將羅曼諾夫一家處以死刑,四天後執行。
1918年7月16日夜,負責看管沙皇一家的“契卡”負責人向尼古拉二世宣佈:“由於城市裡情況不穩,必須將羅曼諾夫一家從樓上搬到地下室去。”
尼古拉二世和妻子、兒子、四個女兒以及醫生、廚師等被帶進空無一物的地下室後,馬上走進來12名持槍者,宣佈對沙皇執行死刑。
尼古拉二世還沒有反應過來,行刑者的排槍便齊射,沙皇一家當即死亡,屍體被秘密掩埋在一處廢礦井裡。
處死沙皇一家的決定,蘇聯史書中曾說是由烏拉爾當地蘇維埃做出,事後得到中央認可,目的是“防止白軍劫獄”。托洛茨基在回憶錄中則說,是列寧親自下的命令。
不論是哪種說法,這一行動都是緊急情況下的被迫之舉。 從歷史的程序看,蘇維埃政府處決沙皇一家,確實是面臨“劫獄”危險時的臨時決定。
此時,俄羅斯國內各派白衛軍還是各自為政,如果沙皇復出或有一個皇族出來作為旗旗幟,就會使全國的反革命力量聚集到一起,因此決定必須將其全家消滅。
蘇維埃政權處決沙皇幾天之後,白衛軍便攻佔了葉卡捷琳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