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錦大捷後,袁崇煥重創後金的同時,得到了來自朝廷的高度賞賜。尤其是崇禎帝繼位後,繼續重用他,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袁崇煥畫像
袁崇煥回京面聖,對崇禎帝誇下海口,號稱五年平遼,收復失地,這讓崇禎大加讚賞。那麼,袁崇煥為什麼敢自信滿滿的說五年平遼?是因為他對麾下的關寧鐵騎無比自信嗎,還是像他說的,僅僅是為了安慰崇禎,隨口吹牛?
其實,如果考察當時的情況,袁崇煥還真不是吹牛,而是有一定底氣這麼說的。也就是說,五年平遼,實際上還是有可行性的。
袁崇煥劇照
袁崇煥說這話的時候是崇禎元年,這個時候後金正是皇太極統治時期,此時的後金正處在一個極為艱苦的時期,出現了重大的人口損失。
《滿文老檔》裡記載“時國中大飢其一金斗糧價銀八兩。民中有食人肉者。”諸臣入奏曰:“國中盜賊倘若不嚴加懲處,則不能止息矣。”汗曰之:“今歲國中糧食失收,民將餓死,是以行盜也。”
也就是說,此時由於天災,後金正處於糧食極度短缺的時期,同時期的明朝史料也有相關記載,說後金“人相食”,並不亞於後來崇禎時期的陝西災荒。
而在軍事方面,寧錦之戰的失敗也讓皇太極明白,此時以後金國力和後勤能力尚不能支援過遠距離的長時間的攻堅戰爭。事實上錦州地區已經是八旗後勤能力的極限,即使是後來的松錦之戰,結束時滿洲統治區內也已經極為蕭條,糧食物資緊缺。
皇太極劇照
換句話說,即使到了明朝將要滅亡的崇禎16年,八旗軍依然無法逾越寧遠城,被吳三桂擋在關外。同時,八旗軍一旦攻擊受挫未能在攻克的城池內得到補給,就不得不撤軍。擺在眼前的寧錦防線是後金難以逾越的天塹。想要打破明朝的經濟封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種情況下,皇太極統治的後金統治出現了崩潰的前兆:從崇禎元年到崇禎二年,不斷有滿洲八旗下各牛錄女真逃亡到錦州明軍處投降,以祈求吃口飯。在《明清史料》兵部題《薊遼督師袁崇煥塘報》中甚至出現了中級滿八旗將領叛逃明朝的事件。
明末後金形勢圖
袁崇煥在遼東、多年,熟知後金情況,對於這樣的重大利好不會不知道。對天災打擊下的後金實力大減不會不瞭解,所以他能說出“五年平遼”,是有一點底氣的。
利用後金統治區的天災,同時在袁崇煥的長期封鎖之下,皇太極無法堅持,後金出現內亂,這樣袁崇煥就可以毫不費力取得平遼的功勳。當然,如果皇太極迫於壓力,議和認輸,與後金和議成功,也可以算是一種意義上的平遼了。
然而,皇太極並沒有坐以待斃。他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孤注一擲,力排眾議繞道蒙古進行一次超遠距離無後勤補給的千里奔襲。這是一次驚險但成功的軍事冒險,八旗軍在蒙古人的引導下從防守薄弱的喜峰口破關,順利攻克遵化。
這次軍事冒險直接拯救了行將崩潰的後金。如果皇太極不能順利突襲攻克明朝城池獲得補給,或是陷入耗時未久的圍城戰,對於千里奔襲的後金軍來說,全軍覆沒是其必然結局。也因此,當皇太極行軍到蒙古時,就遭到多位旗主王爺勸阻要求退兵,畢竟風險太大。
皇太極劇照
然而考慮後金統治區的極端困難,皇太極不得不執行這次賭博似的軍事冒險以求打破封鎖。令人遺憾的是明朝守軍對後金破口入關反應遲鈍,政令不一,毫無全盤統籌計劃。最終讓皇太極兵臨北京城下,並輕鬆從北京周邊掠奪到大量物資和人口返回遼東。
這次歷史上被稱為己巳之變的豪賭,使皇太極不僅一舉帶領後金打破明朝封鎖,甚至通過蒙古和晉商取得一定程度的貿易接觸,並掠奪大量財富和人口,從此後金各牛錄士兵一聽說要繞道入關全家就如過節一般興高采烈出征。
己巳之變中皇太極與袁崇煥的路線圖
皇太極也透過這場戰爭取得絕對的權威地位,原本並列的四大貝勒莽古爾泰、阿敏等人皆被壓制,權力進一步集中到皇太極手中。
而誇下海口的袁崇煥,不僅要為自己對後金入口的判斷失誤疏忽大意負責,還讓崇禎對他的信任出現動搖,最終又陷入了黨爭,最後落得凌遲處死的悲慘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