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禮法是中國古代封建皇族最大的一塊遮羞布,也是統治階層自持身份的最佳裝飾。"禮"的概念出自周王朝,但東周以來周天子統治力下降,春秋開始禮樂崩壞,中國古代史開始進入第一個諸侯混戰的時期。

雖說經過春秋戰國的禮樂崩壞,但漢朝建立後又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封建王朝指導思想,禮法再次成為了最大的約束。滿清入關後為了加深對漢族的統治,以及加強百姓對自己統治的認同,也吸納采取了很多漢族文化,其中就包括漢族的禮法制度。

中國封建王朝很重要的一個制度就是嫡長子繼承製,說白了就是嫡庶有別,皇后才是唯一正妻,皇位唯有皇后之子方才可以染指,這樣的繼承方式大大保護了王權不容易被分割,同時消除了部分兄弟鬩牆。

既然皇子嫡庶有別,公主肯定也有區別,清朝建立後特地在這些等級上作了區分,最高級別的公主稱為"固倫公主","固倫"在滿語中是"尊貴、至尊"的意思,唯有皇后之女方才能獲此殊榮;次一級的就是"和碩公主",適用於一般妃嬪所生的公主。

但清朝的這些規矩開頭也說過,不過是塊遮羞布罷了,他們連嫡長子繼承製都能換個說法,到時候將皇子的母親追封個皇后的名號就好成,更別說公主。實際上清朝不按規矩給公主封號也不是一兩位皇帝的事。

只是今天要講的這兩位公主比較特別,她們擁有同個母親,封號卻一嫡一庶,她們就是"魏瓔珞"的原型孝儀純皇后所生的七公主跟九公主。

七公主固倫和靜公主生於公元1756年,九公主和碩和恪公主稍晚兩年,生於公元1758年。這個時候令妃還只是令妃,沒有生下皇十五子永琰,雖然因為富察皇后去世,因著侍奉過富察皇后這層關係被乾隆很是憐愛,但上面還有個繼後那拉氏壓著。

如果那拉氏的皇后之位坐得穩,那這兩公主一輩子都只能是和碩公主,但誰要十五皇子永琰被秘密立儲,那拉氏又被乾隆所厭棄,在1765年南巡之時直接被提前趕回紫禁城,順便收繳了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雖沒直接廢棄,但到底咋回事懂得都懂。

正是那拉氏被趕回去的這一年,令妃被封為了皇貴妃,從此執掌後宮,成為了實際上的後宮地位最高之人。

令妃之所以沒被封為皇后是因為畢竟出身擺在那裡,縱使清朝皇帝對禮法基本都是陽奉陰違,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但滿清八大姓的面子還是得給,直接封個地位如此低下的女子為皇后相當於打了所有滿清貴族的臉。

但不論如何,只要十五皇子不整么蛾子,這個皇位可以說已經是板上釘釘,那麼令妃被追封皇后也是必然之事,令妃所出的兩個公主地位自然水漲船高,勉強夠觸碰固倫公主的門檻。那麼為何只有七公主才真正被封為了嫡出公主才能得到的固倫公主名號呢?因為出嫁。

七公主嫁的人是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的拉旺多爾濟,這個姓氏乃是蒙古皇室之姓,當初滿清打天下就是藉助的蒙古鐵騎的勢力,因此清朝前幾任皇帝后宮中大部分都是來自蒙古的貴女。後來滿清皇位坐穩後便不願再與蒙古平分天下,可又懼怕蒙古鐵騎,只能時不時安排個公主去和親。

既然是跟蒙古皇室和親,那這公主的地位自然不能低,所以將七公主抬為了固倫公主。

七公主跟九公主雖然是皇后之女,但由於令妃這個皇后之位是死後追封,因此正兒八經論起她們的身份的確是庶女;可由於永琰的儲君地位,所以她們又擁有了超過一般庶女的身份,這個時候再碰上個和親,七公主被抬為固倫公主也沒什麼好意外的了。

所以說如今總是喜歡對皇室,尤其是清朝皇室大書特書愛情的美好,純粹無稽之談,我們如今所看到的一切,大部分還是出於政治目的考量,而非所謂的真愛。

1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秦賦中一生精明的李斯,為何被太監趙高連騙三次,騙到任其擺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