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貴人的逆襲
慈禧是大清朝末年的實際統治者, 同治、光緒兩個皇帝都是她的傀儡。她能夠走上末代封建王朝的權利巔峰,其實也可以看做一部“勵志奮鬥小說”,因為慈禧是靠著自己一步一步走上去的。慈禧在剛入宮的時候,只落得個貴人的封號,雖然聽起來感覺比較尊貴,但實際貴人的地位是很低微的。
後宮的等級森嚴,共分八個等級。地位最高的自然是皇后,然後依次是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要知道雖然後宮佳麗三千,但是不是皇帝想和哪個女子發生關係就可以的,皇帝也要遵守規矩。能夠在晚上單獨陪皇帝侍寢的只有嬪及以上等級的妻妾,嬪以下的側室是沒有資格單獨侍寢皇帝的,要隨著妃嬪一同侍奉皇帝。這是清宮的秘聞,在影視劇中是不可能表現出來的。可見慈禧從貴人一直做到貴妃,得到咸豐的專寵,是經歷了非常艱辛的過程的。
慈禧雖然做了很多壞事,但是不能否認慈禧的長相絕對是非常美的,網路上有不少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復原她年輕時相貌的圖,可以證明這一點。在同時入宮的少女中,慈禧的長相是出眾的,但是為什麼她只得到了貴人的封號呢?原因就是她的姓氏——葉赫那拉。這還要從兩個家族的世仇說起。
葉赫與建州的淵源在東北遼闊的土地上,生活著眾多少數民族,女真就是其中一個。明朝時,女真分為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個部分。永樂年間明朝在綏芬河流域設建州衛,努爾哈赤的先祖就是建州左衛都指揮使。葉赫部是海西四部之一,葉赫先祖本姓土默特氏,本是蒙古族,後來滅掉呼倫那拉部,改姓那拉氏,那拉是太陽的意思,這就是葉赫那拉姓氏的來源。
由於建州右衛反叛明朝,明遼東總兵李成梁圍剿,誤殺了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努爾哈赤因此反叛明朝,拉起一支隊伍起兵。某天努爾哈赤經過葉赫寨,葉赫首領揚吉努要把自己的小女兒嫁給他,努爾哈赤答應了。揚吉努的小女兒就是葉赫那拉·孟古哲哲,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孝慈高皇后。孟古在婚後一心侍奉和輔佐努爾哈赤,並生下了皇位繼承人皇太極。那個時候建州和葉赫兩個部落之間的關係還是非常融洽的。
兩個家族的世仇努爾哈赤起兵後,連戰連勝,勢力逐漸壯大,葉赫感到自己的優勢受到了威脅。在向努爾哈赤索要土地遭拒的情況下,又聯合其他部落一起勸說努爾哈赤放棄對明朝用兵,同樣遭到了努爾哈赤的嚴詞拒絕。於是在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葉赫對建州發動了襲擊,努爾哈赤沒有退縮,反而大獲全勝。同年九月葉赫又糾結了九個部落分三路攻擊建州,努爾哈赤用計誘敵,擊敗了九部聯軍。葉赫首領之一的布齋被殺,後來布齋的弟弟納林布祿向努爾哈赤索要兄長的屍身。努爾哈赤恨極了葉赫,親手將布齋的屍身割下了一半給了納林布祿。納林布祿受到侮辱,不久抑鬱而亡。從此兩個部族之間結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恨。
在失去兩個首領後,布齋的兒子布揚古,納林布祿的弟弟金臺石繼任貝勒。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布揚古表示願意將他的妹妹嫁給努爾哈赤為妻,金臺石也表示願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為妻(從這裡可以看出少數民族的倫理關係有點混亂)。但是仇恨實在太深,連表面上的妥協也無法做到,金臺石始終無法忘卻兩個哥哥的死,最後本許配給代善的女兒嫁給了蒙古喀爾喀部貝勒,違背了盟約。
孝慈高皇后
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孟古哲哲病危,臨終想見自己的母親,努爾哈赤特遣使臣到葉赫接岳母。金臺石不許,只派了孟古乳母的丈夫去探視。努爾哈赤宣佈從此兩國為仇國。不久孟古哲哲去世,努爾哈赤極度悲傷,三年後才下葬於尼雅山崗。
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割據遼東稱汗,定國號為金,史稱後金。萬曆四十六年,在明朝的支援下,金臺石的兒子率軍攻擊了後金。但好景不長,第二年努爾哈赤就給予了報復。明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率軍徵葉赫,發誓不克葉赫,誓不回師。面對葉赫城池堅固,努爾哈赤命軍掘地為穴,城牆倒塌,後金軍攻入城中。金臺石拒不投降,自焚未死被捉。布揚古見東城已破,孤城無援,在得到降後不殺的保證後投降。努爾哈赤為防止葉赫東山再起,沒有履行諾言,殺了布揚古和金臺石,並將葉赫的平民遷到建州,入籍編旗,成為自己的臣民。
金臺石臨死時大喊:“我生前不能存葉赫,死後有知,一定不使葉赫絕種,即使剩下一個女人,也要報仇雪恨!”也許以這個傳說為藍本,傳出了清朝宮中后妃不選葉赫的祖制。因此慈禧在剛進宮的時候被封為貴人,很有可能是因為祖上定下的這個規矩。但是歷史彷彿就是那麼巧合,慈禧當政後將本就沒落的清王朝徹底帶入末路。葉赫部的仇真的由一個女人給報了
魚眼觀古今,思想皆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