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始皇被稱為暴君的幾點

焚書

公元前213年,在一起秦廷宴會上,淳于越等大臣提出秦國繼續實行分封制,不要再實行郡縣制,讓皇子分封領土。而李斯認為分封制已經不適合當時的歷史潮流,而且隨著年代的久遠,各皇族子孫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遠就會產生謀反自立的心思。

最終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繼續實行郡縣制。下令焚燒了各種民間支援分封制的書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看,這種想法是超前的。以我們現在的眼光看,這種方式才是正確的。我們現在的體制,大多都是從那時延續了下來。這就是所謂的焚書。

坑儒

坑儒事件是指活埋了一些儒士中一些信奉陰陽五行學說的術士,當時秦始皇受蠱惑,急於尋求長生不老仙藥,派這些術士前去尋找。最後這些人沒有找到,擔心受到秦始皇的處罰,於是就聚在一起商議逃出秦國。

秦始皇下令抓到這些人,抓到的人再互相揭發,最後遷出了一批人。最後秦始皇下令將這群人活埋。

修建萬里長城

在嬴政進行統一天下的滅國大戰時,位於北部的匈奴一次又一次入侵秦國北部邊境。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嬴政不得不派蒙恬率兵迎戰,蒙恬率領30萬蒙家軍收復失地。

匈奴一次又一次的挑釁,對於一個剛剛進行完天下一統任務的華夏民族來說,已經是不堪重負。此時的大秦需要的是休養生息,只能改進攻為防守,修建萬里長城抵禦匈奴的入侵。卻被噴是勞民傷財,不顧百姓死活。

此上事件在現在看來,基本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為何還要稱他為暴君?

是由於其所在的歷史時期,當時人們的認知以及後來儒家重新崛起後代對其否定造成的。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了後代封建社會統治衣缽,所以秦始皇被罵成了“暴君”!

‬應當如何正確看待秦始皇呢?

我認為是:功大於過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大爭之世,沒有鐵腕手段,如何能將紛亂的六國統一?不焚書,如何能將天下思想一統?難道讓一個國家每個地方各唱各的調?而且焚其他國家的書籍,焚的都是無用迂腐之書,其中的有用的醫書等書籍都被保留了下來。不修建長城,難道讓匈奴之禍蔓延到內地?

‬匈奴之禍有多嚴重?

大家都知道我們為什麼叫漢族!漢武帝在位了五十四年,和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打的匈奴不敢進中華大地半步,這才有了聞名於世的大漢民族!

晉朝時期,由於皇帝以及朝廷的無能,導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事件,匈奴及其他部族侵入,導致我中華大地的華夏民族幾乎被宰殺殆盡!這種境況竟持續了幾百年!!

由此就能看出始皇帝嬴政為了華夏百姓不受匈奴之禍,承受了多少罵名。勞民傷財是不錯,但如果讓匈奴攻入,是命重要還是勞民傷財重要?

統一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幣制、修建萬里長城等等功績都為後世留下了無窮的財富。

為什麼叫漢承秦制?劉邦建立了漢朝,但是沿用的還是秦朝時候的制度,而且當時的很多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秦朝二世而亡,不能說和嬴政沒有關係。

1. 嬴政做事過於急躁,急於一統天下,沒有做到相應的文化、農業、經濟入侵。很多百姓只知道,我現在過得好好的,你非要來打我的國家,讓我沒好日子過,心裡肯定會埋下一顆種子。

2. 掃滅六國後,沒有相應的善待六國王族後裔,六國後裔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早知道這些人在他們的國人心中是有很重要的位置的。越能善待,也不至於後來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3. 律法嚴苛,要知道秦國的律法一直是商鞅變法的律法。就是因為這種刺激耕戰,嚴苛律己的法律讓戰時的秦國慢慢強大。光變法就變了二十多年,期間死了多少人,而且有秦孝公的大力支援。

這時的秦朝已經實現了大一統,很多戰時的律法已經不宜再用,而且其他六國剛剛統一,還不知秦法為何物,便要其強行遵守秦法,違者連坐重罰等,百姓豈能不怨聲載道?

此時若能循序漸進,稍加修改秦法,慢慢讓六國之民適應,自然就能穩定過渡,形成較好的結果,也不至於各地揭竿而起,秦朝二世而亡。

‬總體來說,秦始皇絕對稱得上千古一帝!

秦王朝一統天下,為後世所有華夏民族心中都留下來中國必須一統的思想。不管後世華夏大地經過怎樣的動盪,最終都會出現相應的歷史人物完成統一的歷史任務。

中華統一的思想已經深入我們每個中國人的骨髓深處,我相信不管將來會發生怎樣的動盪,中國人都不會允許有任何分裂祖國的行為。一旦有人想將中華大地的任何一寸土分裂獨立出去,她一定就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敵人,人人得而誅之!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1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新四軍與百姓的魚水情是如皋解放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