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歷史改編的大型古偶劇《燕雲臺》正在熱播中。
劇中耶律賢為了所謂的漢改制強娶兄弟的妻子蕭燕燕,一代帝王的耶律賢為留住韓德讓不惜下跪,耶律賢這個角色顯然已經成為了男女主角的背景板。
而歷史上的耶律賢不僅政見獨到、深沉隱忍,還有預見性輔助蕭太后為政,實乃大遼的一代明君。
電視劇為了突出蕭燕燕這個人物,將很多耶律賢的權鬥戲份給了蕭燕燕。
並且在歷史中的耶律賢也並未爭奪過韓德讓的妻子。
歷史中,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擁有三個兒子,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
這三個人便成了後祖三大支系,也成為了大遼權位的爭鬥者。
耶律阿保機去世之後,由皇后述律平代管朝政。
述律平推崇的是草原本位,而主張漢改制的長子耶律倍並不受述律平的欣賞。
於是在母親的推崇下,耶律德光順利繼承了皇位,封號遼太宗。
耶律倍最終為躲避禍患離開了大遼,最後死在異鄉。
長子推崇漢改制度,而餘下兩支顯然跟母親一樣推崇草原本位,太祖三支權力爭奪的背後其實是漢制與草原本位的爭奪。
耶律德光死後,述律平打算讓幼子耶律李胡繼位。
當時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在大臣的擁立下自立為王。
述律平不喜愛長子耶律倍,自然也不會欣賞長子的兒子,所以派自己的幼子耶律李胡(耶律喜隱的爹)派兵搶奪皇權,只可惜技不如人,耶律李胡戰敗了。
見兒子不給力,述律平自好自己帶兵攻打,耶律屋質(也就是電視劇裡出現過的屋質大王
)不願意看到戰火連天,於是勸阻了述律平,聽從了屋質大王的勸解,述律平也只好放棄了攻打耶律阮的想法。
耶律阮和父親一樣想要推行漢制,只是大遼的草原制度太過根深蒂固,而耶律阮的漢改制又走得太急,在這種情況之下必然會遭到反噬,果然不出所料,阿保機的侄子耶律察割帶兵殺了耶律阮,想要自己獨享皇位的風光。
屋質大王為了平亂大遼,於是輔佐耶律德光的長子耶律璟帶兵稱帝。
所謂的平亂不過是以暴制暴,就如同殺惡龍的少年一樣,最終勇敢的少年也會成為了惡龍。
跟電視劇大同小異,耶律璟性情暴戾亂殺近侍,最終死在了近侍手中。
當時的蕭思溫是耶律德光的女婿,燕國的駙馬。
耶律璟死後,蕭思溫將耶律璟死亡的訊息封鎖,並幫助了耶律賢登上皇位,還將幼女蕭燕燕嫁給耶律賢為後,而當時的蕭燕燕還沒有見過韓德讓,更不存在耶律賢奪兄之妻這一說法。
因為耶律賢體弱多病,耶律賢允許蕭燕燕代為掌政,還手把手教導蕭燕燕權謀之術。
耶律賢不久後病逝,二人兒子尚小,蕭燕燕只好繼續掌政。
蕭思溫權力太重遭人嫉妒被害,蕭燕燕一時間無依可靠,內憂外患。
而韓德讓和蕭燕燕到底有沒有過婚配都是後宋的揣測,但二人的情意未必就比愛情差,兩個人都一心為大遼,韓德讓欣賞蕭燕燕的政見獨到,蕭燕燕也欣賞韓德讓帶兵打仗的能力,這種君臣之間的惺惺相惜比愛情更加彌足珍貴。
自此之後韓德讓扶持蕭燕燕為政,將大遼的江山穩固了下來,蕭燕燕在大遼輔政的時間甚至長達四十多年。
因為對蕭太后的扶持和幫助,韓德讓在大遼也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頗受尊崇。
去世之後的韓德讓還受到了蕭太后兒子遼聖宗的哭號,最後在遼聖宗的決定下將二人葬在了一起。
韓德讓的父親韓匡嗣的一生也是極具傳奇色彩,唐末時期,韓匡嗣的父親被契丹人俘虜到大遼為奴隸,韓匡嗣精心醫術,得到了當時皇后的欣賞,後來有機會帶兵征戰,成為了大遼的一員猛將。
而電視劇中韓德讓與耶律賢是至交兄弟也不屬實,實際上與耶律賢十分交好的是韓匡嗣,韓德讓對於耶律賢來說不過就是好友的兒子。
韓德讓從小受父親的薰陶,也練的一身的本領,有勇有謀,得到了蕭太后的欣賞,最終成為了大遼的攝政王。
《燕雲臺》畢竟是改編的電視劇,為了戲劇性對歷史也稍有修改。
這種情況也十分常見,包括後世的很多話本都經過歷代的人人傳頌最後變了味道。
就比如人人都知道的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一樣,歷史上的潘金蓮出身名門閨秀,不僅知書達理,對武大郎更是一心一意。
不僅如此,潘金蓮善良賢惠的形象一度聞於鄉間。
而曾經幫助過武大郎的黃堂家中失火,因此藉機投靠武大郎,希望他能幫自己謀求一官半職。
然而武大郎並沒有絲毫的表示,為了洩憤,黃堂到處貼告示宣揚潘金蓮不守婦道,當地惡少西門慶也開始添油加醋,於是潘金蓮不守婦道的謠言已經傳遍了大家小巷,等到黃堂回到家後卻發現武大郎早已派人給黃堂修建了新房子。
黃堂雖然無比懊惱,可是潑出去的髒水卻收不回來了。
而《燕雲臺》在改編上太過於注重愛情的美好,往往忽視了很多真實性,甚至會稍顯醜化歷史人物。
情之一事十分複雜,有親情,有友情也有愛情……
但最美好的未必就是愛情,蕭燕燕與耶律賢執之以手,互相信任愛戴,一個為你鋪路,守護你的下半生,一個代為掌政,替你守護江山和子明,這種相知相守的情愫讓人敬佩又感動。
在耶律賢離世之後,蕭燕燕能得到韓德讓的賞識和幫助,這種互相欣賞的知己之情也讓人動容。
並不是只有愛情才稱得上美好,在你孤身一身,我替你守護江山,祝你庇佑大遼子民,陪你看遍這大好江山,希望這盛世如你所願,何嘗不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