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就講究"蓋棺定論",也就是說一個人到底如何,要等到人死了以後才能夠對其進行評判。古詩也有云:"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一個人,不僅僅是活著的時候的名聲,更重要的是死後的名聲,這才更能彰顯一個人的功績、品性和節操。新中國開國將領王近山病逝之後,鄧小平親自為其修改悼詞,中央軍委補發南京軍區顧問的任命通知。僅僅是這兩樣我們便可以窺見將軍其人的品德和成就了。
新創練軍之法,六縱被《人民日報》表揚一個優秀的將領,不僅僅是要帶著部隊衝鋒陷陣,奪得軍功,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整個部隊的發展問題,要不然,再厲害的人,再兇猛的部隊也會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戰鬥消耗而消逝,不會留下半點痕跡。對於這一點,從古到今的各個名將都有自己的一套辦法。
一支隊伍的延續和發展,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如何讓新兵儘快適應戰爭的節奏,新老交替這是每一支部隊都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巴頓將軍曾言:"一個軍人最好的結局,就是在最後一場戰爭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戰場就是軍人的榮耀,此話不假。但是,如果可以活下來,相信許多人都會選擇活著接受勳章而不是死亡。因此,一支部隊的生存率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解放戰爭初期,為了應對戰鬥,部隊擴充了許多新人。每一個新兵都有著對部隊的嚮往和使不完的力氣。但是,這些新兵蛋子,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打仗,和敵人相對,一顆子彈就可以要了他們的命。如何讓這些人儘快適應部隊生活,提高他們戰爭當中的生存率,成為了每一個將領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王近山將軍當然也不會例外,當時,王近山將軍旗下也有一批新兵。王近山將軍經過反覆思考,想出了一個妙招,將軍給其命名為:"老部隊啃骨頭,新部隊吃肉。"俗話說:"實踐出真知。"任何東西,紙上談兵都是空的。給戰士們講再多的大道理,都沒有什麼用。只有戰士們自己親身經歷,有了親身體會,比再多的講解都要管用。因此,每次打仗,王近山都安排老部隊衝鋒陷陣,先把對方打怕,心裡一旦產生畏懼之情,那麼事情便相當好辦了。一旦敵人開始退,王近山便讓老部隊退下來,讓新兵蛋子上。新兵蛋子們勇氣是一點兒也不缺,追擊敵人,追得是相當的猛,收繳敵人的武器也相當賣力。更不提什麼抓俘虜了,人人搶著幹。常常人敵人納悶,這些人的精力為何這樣好?根本不知道,人早就換了一批了。
這樣子,新兵的第一仗往往都是獲勝了的。這可是給了新兵很大的鼓舞,打仗是要死人的,自己毫無經驗,居然可以把這些打趴下,心裡便對打仗這件事情產生了很大的信心,認為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自己完全可以勝任。一個人一旦心理上接受了某件事情,那便是很快就可以上手了。
因此,王近山將軍帶領的六縱雖然有許多的新兵,但是沒要幾仗下來便早已經有了老兵的風範,業務十分熟練,是當時其他部隊比不起的,迅速成為了晉冀魯豫部隊的主力軍,表現相當亮眼。
1947年初,晉冀魯豫中央局機關報《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向六縱學習》。很快,王近山將軍帶領的六縱聞名全國。大家都知道六縱的這種練兵的方式,都在部隊進行推廣。後來發現確實很好用,一時,對王近山敬佩不已。
王近山將軍自己琢磨的練兵之法,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王近山將軍真的配得上:"因為熱愛,所以出眾"。王近山對部隊有著很大的熱情,是一位相當負責的領導。因為時時放在心上,所以才會想出這樣的妙招,無怪王近山後來取得的大成就。
王近山夫人騎騾子,劉伯承假裝沒看見王近山將軍除了鐵血的一面,當然也有鐵漢柔情的一面。王近山將軍曾經說:"衝鋒陷陣,需快,需猛,茶壺倒開水,半天一點點,不行。要揭開壺蓋,翻轉茶壺,將滾燙開水猛澆下去。"王近山將軍說起打仗頭頭是道,很是有大將風範。但是,對上自己的夫人,將軍卻是鐵骨柔情。
我們都知道王近山將軍和自己的愛人韓岫巖是在將軍受傷住院的時候相識的。戰爭年代的愛情總是帶有幾分傳奇。王近山將軍幾次救韓岫巖於危難之間,打過幾次十分漂亮的圍殲戰鬥。有一次,王近山向延安前進的途中,聽說後勤部隊被日本人包圍了。王近山一聽,後勤部隊,不正是有韓岫巖所在的一二九醫院麼。這下子是真的坐不住了,立刻前去營救。誰也沒有料到,中途會遇到鬼子的觀摩團。根本就來不及向上級請示。王近山也根本就沒有打算放過他們。直接在一處山坡山伏擊鬼子。
很快,兩軍便相遇了。鬼子一到山谷,便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日本人雖然裝備精良,但是毫無準備,戰鬥很快就結束,同時也解除了後勤部隊的危機。王近山看到韓岫巖安然無恙心中的大石頭才落了地。
韓岫巖作為軍醫,始終都是跟在王近山身後,時刻準備著,一旦有受傷便寸步不離。戰火中的感情總是讓人矚目,兩人形影不離,感情非常好。但是,韓岫巖身體柔弱,跟著部隊顛沛流離,是吃了很多的苦頭。但是,韓岫巖作為一名革命女同志,雖然柔弱,但是從不抱怨,很有些毅力。
但是,有一次,身懷六甲的韓岫巖在爬山崖時,一不小心摔了下去,自己受了傷,胎兒也沒有保住,看到韓岫巖眼淚直掉,王近山也沒控制住,跟著掉了眼淚。同時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子,王近山找了一輛平板車,還從農戶那裡買了一頭驢子。像王近山這樣的大老粗能夠想到在車子邊上圍一圈簾子,可想而知,這個人確實是被將軍放到了心尖兒上。
就這樣,韓岫巖便一直騎著騾子。但是,八路軍一二九師有規定:"行軍,軍官夫人不準騎牲口。"對於這一點,軍中其實大傢俬下里還是議論紛紛。但是,王近山這個人,自己做事有著自己的一套原則,自己的媳婦本來就身體不好,又經歷了這樣的傷心事。自己不心疼,誰心疼呢?故而我行我素。有一次,正好被師長劉伯承看到了。劉伯承非常生氣,軍規人人都要遵守,是誰如此明目張膽?劉伯承正要發火,身邊的人趕忙說道:"裡面是王近山的夫人。"劉伯承一聽這話,不怒反笑,騎著馬便走了。
因著劉伯承師長的"區別對待",軍中還編起了順口溜調侃:"劉師長,一隻眼,看不見,韓岫巖。"由此就可以知道上級有多麼寶貝王近山此人了,會因為王近山而對韓岫巖另眼相待,全得王近山自己的做人做事。當然,王近山將軍自己是十分遵守軍規的,但是願意給自己的妻子"例外",真的是一位好丈夫,真正的鐵漢柔情。其實,放到今天依然可以理解,一個身體本就柔弱的女人,又加上小產,稍微特殊一點也沒有關係,畢竟法外還"有情"。
鄧小平修改王近山悼詞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在南京去世。國家高階將領去世,這對國家是一大損失。當時,王近山的悼詞送到了鄧小平的手中。面對這樣的一位老將,鄧小平十分慎重。看著悼詞,字字斟酌,仔細審查。最後,鄧小平對王近山的悼詞,添了一句,改了一句。當時添的一句是:"一員有名的戰將。"改的一句是:"'副參謀長'改為'顧問'。"不僅如此,第二天,中央軍委就補發了任命通知:"任命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王近山為南京軍區顧問,喪事按照大軍區領導待遇辦理。"
能夠讓鄧小平同志親自修改悼詞的人,估計也只有王近山將軍一人了。多年以後,有關王近山的文集出版,將軍的老政委鄧小平題了四個大字:一代戰將。這無疑就是對一名軍人的最高讚譽了。
在王近山將軍死後多年,《亮劍》這一部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一經播出便受到大家的喜愛,重新讓年輕一代的我們,重新走進那一段崢嶸歲月。我們方才知道原來那個真性情的李雲龍原型就是王近山將軍。
一個人活著的時候能夠取得很大的成績,這當然是相當了不起的。但是更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像王近山將軍這樣的人,在死了之後依然有許多人關心他、瞭解他、認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