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太平天國,指的是發生在清末1851年~1864年的一場農民起義,習慣稱為太平天國運動。

這場運動,達到了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關於這個太平天國政權,在歷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議,現在什麼樣的論調都有,但不能否認的是,這場運動開啟了近代史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序幕,並被刻在天安門廣場的英雄紀念碑上。

關於太平天國的研究文章與故事,學術的,坊間的,正史的,野史的,一搜都一大把,所以現在想要深入瞭解這場運動,方方面面都可以很容易的瞭解到一二。畢竟,太平天國的武裝力量曾經到達過近二十個省,影響更是廣遠,直接攻克過600餘座城市,無論時間長短,都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相關的記錄,事情過去的時間久了,好壞與否,沉澱下來,也就是地方歷史人文了。

這些地方人文當中,最重要的,話題最多的,自然就是人了。比如說太平天國的王侯數量,受到一些地攤文學的影響,現在對於太平天國時期的封王有一種說法,說整個時期共封了二千七百多個王,這成為一種共識了,以此為基礎的文章,一搜一大把。

這數字真不真實,各說各理了,反正現在已經數不出來了。太平天國曆史中,常提起炒作的,來去也就是那幾個王而已,再多點,也過十數人。更多的,即使有名有姓,要麼是被一筆帶過,要麼查不到什麼史實記載,總之,都也講不出相關什麼故事經歷來了。

太平天國的封王,在前期還是執行著嚴格的分封制度的,永安六王的建制,一直維持到定都天京。後來天朝初定,鑑於原六王已失二,所以又增加燕,豫二王,這時候還說得過去,但,再後來的一系列事件之後,這個封王封爵的制度就慢慢亂了,有點不受控了。

怎麼亂的,什麼時候開始亂的,又亂到什麼程度,講起來就長篇了。簡單說也是和當時政治環境有關係,人與人之間權力鬥爭,時局與時勢之間影響。就後來羅爾綱的《太平天國史》中實錘並列出事跡的王侯,就有二百五十幾個,更多沒有列出來的,那就實在難以查證了。  

桂平作為太平天國的爆發地,自然有很多人參加了,當中也有些人一直跟到天京,甚到直到太平天國失敗,後來得到了分封,成為了太平天國的王侯。除了一些眾所周知的人物,史料記載的還有三十幾位,這些人光看名字,即使熟讀太平天國史,也是有一多半不認識,不瞭解的,這些人為什麼能封王呢,又是何時封王的呢?

粗看錶中名錄資訊,就可以知道一二了,用太平天國的話來說,他們就是起事時廣西出去的老兄弟,或是本家親戚。他們的封王封爵要麼是後來追封的,要麼是在後期因為裙帶關係得封的。

這當中的一多半人,起碼是為太平天國上場征戰過的,套句豪言壯語來說,“就是為太平天國流過血,出過汗的”,因此,在後來的制度中,他們能得到王侯的封號,這還說得過去;還有一小半,雖說沒什麼記錄,但從名字上,也可以猜到一二,是裙帶關係;再有個別沒記錄的,那就有點講不清了。

再細看錶中名錄資訊,就可以看到一個現象了,每個人的記錄都有缺失的部分,特別是年齡,三十幾人,僅四人有準確的生卒年份,剩下的或是知生不知卒,或是知卒不知生,更有的生卒都不知,下落不明。這是為什麼呢?

不說這些少聞於史的天國人物,就是聞名於太平天國史的那幾位王侯中,都有幾個是在簡單的身份資訊中是有缺失的,如記不下準確年齡,或是分不清籍貫。

其實這也是太平天國這個歷史事件中比較有話題的內容之一了。如求王林鳳祥(翔),各種文章中,對他的年齡有31歲,30歲之說,對他的籍貫有武緣(武鳴)說,桂平說,廣東揭陽說三種。

造成這樣的混亂,按當時的時局說,太平天國是反方,而封建制社會中,對造反者的刑罰是非常殘酷的,除了反叛者本人,其三族老幼都要被處罰,連祖墳都得刨掉。更甚者,如電視,小說中講的:“一人犯錯,誅連九族”,重的滿門抄斬,輕的只留個別發配到邊遠地帶。就像西王蕭朝貴,天王洪秀全,最後還不是被挖出來處理了一番,所以,失敗者被俘時,很多都不敢報出自己真實籍貫,怕的就是家鄉族人被被清算。

太平天國中的諸位將領,很多被俘後可能就是這原因,除了個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沒辦法改的以外,有的在供詞中對這些基本資訊也有幾次不同的迴應,胡亂報幾個地名,今天這是這的,明天是那的,混淆視聽,你慢慢查去吧,到最後加上各種因素,流傳出去,流傳下來,他們的籍貫一時也就成謎了。

由此引出的故事也就多了,就像林鳳祥(翔),有人考究並寫了文章,大概意思就是:在押到京城時,審問官一看,在江南一帶鬧得挺歡的啊,是不是江南的,好了,江南說出來了;又換一個審官審查,原來是廣西人啊,必定是從桂平出來的那幫人,桂平說出來了;後來人在歷史研究中,不對哦,他是武緣(武鳴)人啊,有證據,併成為普科說法,武鳴說出來了;再深入研究,你們都不對,這說有誤,那說有漏洞,廣東揭陽人才是正確的,廣東說出來了。

這種種說法,說到底,也就是因為當時太平天國失敗後,被清廷清算了,像太平軍北上離開桂平金田後,清軍就在當地屠了一遍,燒了一遍,留不下什麼。勢力不在,知情人怕惹火上身,也只能迴避這個話題,否認一些事情。對於史料記載也是一樣的,作為當時正方的清廷,記錄反方的事,講述反方的事的時候,因為立場問題,自然也就有所偏執,有成見,什麼該記,什麼不該講,應該如何記,都是有選擇的,於是很多記錄也就偏離事實真相了。

還有一點,就是太平天國集團本身從上到下大多數人都是底層出身,出力可以,讀書寫字就難了。算是文化人的,讀過幾本書的,集團中能數出來也只是寥寥幾個,加上當時太平天國的環境也沒幾天安穩,要面對生死存亡的事情很多,於是更不會重視這些文書,文化,文史工作,就沒有功夫,沒精力去整理這些人員的檔案。

打打殺殺中,誰還去關心你是哪裡人,多少歲呢,有空去建功,去活命吧。這就造成了太平天國各種檔案空缺,造成很多人的基本資訊不健全。前代留下來的記載少,後人在研究歷史過程中有效的資料就少,很多事情只能途聽道說,半猜半測中想當然的,就把很多太平天國人物中籍貫亂安一處,最終三十幾歲的樣子。

後來,很多人物被套上籍貫桂平說,就是因為各種特殊歷史原因造成的,越早的文獻越簡單,桂平是爆發地嘛,正值當打之年,他們都是從這裡出發的,籍貫不確定是吧,好,這有什麼好研究的,劃為桂平籍,封稿上交。

在桂平早期的文獻,如八十年代的《桂平縣誌》中,記載的桂平籍太平天國人物,大概有四十幾位,除了上表中的,還有十餘位有列傳:如嘏王盧六,西王蕭朝貴,吳王梁立泰,烈王曾天養,祝王吉文元,曾王黃益雲,求王林鳳祥(翔),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補天侯李俊良,衛天侯黃玉昆,英王陳玉成,慕王譚紹光,章王林紹章,遵王賴文光

當時編志自然有當時找到的資料作證了,畢竟編寫地方誌不是那麼隨便的一件事,不過定稿是定稿了,但這些人物的身份資訊還是有存疑的,只能加一句,“另一說是哪哪人”,沒辦法,那年代查資料可不像現在這麼簡單豐富。所以,後來引出的故事就多了,年齡就不說了,僅籍貫來說,都好多了。

更早期文獻中的解說的永安六王中,除了天王,南王,剩下四王都標註為桂平金田或紫荊山的,比如在民國時期的1944年,在現在中山公園這裡,就建了一座太平天國紀念館,一座紀念亭,紀念館展示的,就是太平天國的事情,而紀念亭則講的是這幾王的桂平籍貫問題,不過,這兩座紀念建築建成不到三個月,即遇上日軍飛機來桂平轟炸,就成為歷史了。

當時結論大概是: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比較明確了,祖上都廣東過來的,都在這一帶出生,桂平籍無異;西王蕭朝貴祖上武宣的,其父入贅桂平,生下他,桂平籍無異;石達開家剛好在桂平,貴縣交界,有認為是桂平這邊,所以按這種說法都正常。

隨著後世的研究,考證頻出,這些說法也就變了,更正了,如蕭朝貴定為武宣東鄉人,到八十年代編《桂平縣誌》時,不認為石達開是桂平籍人了,因為早在1934年貴縣就建有翼王亭,是現在存最早的太平天國紀念建築,並由太平天國史研究泰斗羅爾綱考究過,石達開為貴縣籍無異。

除了這六王,太平天國被濃墨記載的幾十人中,很多人的這些基本資訊也都是不清晰的。如燕王秦日綱,現在認為他是貴縣人,不過在早期,認為他是白沙人,當時在白沙就有和他同輩份的幾個人被封王了,表中就有幾個“秦日某”,認為是他的同族同宗同輩兄弟,封上王和他必定有所聯絡。

其他人物存在類似問題的,也有多位,如靖王李開芳,有玉林說,武緣(武鳴)說;慕王譚紹光,有桂平說,象州說;祝王吉文元,補天侯李俊良,有不明說,桂平說;英王陳玉成,有桂平說,藤縣說;章王林紹章,有桂平說,平南說;羅大綱,有廣東說,廣西說。。。。。。

總之,太平天國很多人物都有此類的籍貫多地說,年齡不詳的問題。隨著後來太平天國史成為一個歷史學術研究領域,關於太平天國人物的真實籍貫,才慢慢有定論,也體現出分化。在不同地方人有不同的說法;不同的史籍又有不同的記載;即使同一地方的史籍,在不同時代,又有截然不同的說法;更為難言的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候研究,又有不同的解說。

現在各方文豪你引用這說,他引用那說,傳播開來,就分不清了,分幫分派系了。到最後,說錯說對吧,認真考究起來,到處都有證據,都有支援論據,誰都說服不了誰,連自己都不知道該信哪個了。

最終形成了同一人,有不同出身資訊,就形成了話題,這就是故事了。

桂平:府八景之四東塔迴瀾

桂平:府八景之三羅叢巖月

桂平:府八景之二西山晚照

桂平:府八景之一白石洞天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代東西髒怎麼洗,沒想到人們竟用了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