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上一篇文章《身為皇后,卻遭皇太極等人脅迫殉葬,努爾哈赤的遺言是真的嗎?》中,敘述了努爾哈赤在死後16個小時,作為大妃(皇后)的阿巴亥即被逼迫殉葬。那麼,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濟爾哈朗等諸王貝勒,為何要迫不及待地逼令阿巴亥自殺殉葬呢?我們這篇文章著重探討一下阿巴亥,這位努爾哈赤晚年最寵愛的妃子,究竟做了些什麼,被逼死的真正原因。

努爾哈赤晚年最喜愛的當屬大妃阿巴亥,這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帝王大多好色,美色多多益善。努爾哈赤亦不例外。他一生有名分的妻妾十六人,沒有名分被寵幸過的女人難以數計。阿巴亥十二歲進宮那年,努爾哈赤已四十三歲,論年齡完全可以做她的父親。這位豆蔻年華、貌若天仙的少女,很快佔據了努爾哈赤的心。她入宮二十六年,當了二十四年大妃,在後宮獨領風騷。她不僅年輕漂亮,而且善解人意,將四處征戰、鞍馬勞頓、煩難多多的努爾哈赤,熨燙得妥妥帖帖。

她還是努爾哈赤最稱心的性伴侶之一,兩人生育了三個兒子,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生下阿濟格,七年後生下多爾袞,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又生下多鐸,此後一直保持大妃地位,可見努爾哈赤與她恩愛情深。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努爾哈赤快嚥氣之時,有名分的后妃隊伍,以及沒名分的準后妃隊伍中,像阿巴亥那樣美貌的女人為數不少,比她年輕的宮女更是大有人在,但最後時刻,大汗誰都不見,獨將遠在瀋陽的阿巴亥召來,只與她秘密相見。可以推斷,金國大汗臨終前夕召見的女人,不僅是感情深處最難割捨的女人,而且是他最信賴的女人。

從初七日努爾哈赤乘船返回,召大妃來見,到十一日死去,前後共五天時間,從本溪湯泉乘船到渾河是順河漂流,按理說無須花這麼多時間;而努爾哈赤身為病篤垂死之人,如果急於趕回京城瀋陽交待後事,不會在路途中故意拖延時間。因此,不排除一種可能:努爾哈赤將大妃阿巴亥召到渾河之上密見,乃是精心安排的。

金國大汗與寵愛的女人阿巴亥會合後,朝夕相處,密談三四天之久。他與天下許多行將絕命的最高統治者一樣,有許多重要的交待,有許多放不下的東西,要告訴他最信得過的人。這位被召見者是其忠實可靠的接力棒,透過她,他最後的意志可以準確無誤地傳達到另一人手上,他的意志因此得到再生。密見內容,作為大金國的最高機密,滴水不漏。

與天下垂死老人的最後交待一樣,金國大汗的最後囑託大概也是斷斷續續的,有的還可能含糊不清、沒頭沒腦、一鱗半爪,只有平素對其細枝末節都瞭然的貼心之人,才可能分辨得清、點到就明。

晤談,往往因重要而單獨安排,往往因重要而高度保密。金國大汗努爾哈赤很可能在渾河之上的舟楫中,向阿巴亥留下了重要遺囑。遺囑內容是什麼,除了天知地知,只有阿巴亥一人知道。

終極密晤還表明,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在努爾哈赤心目中有獨特的地位。

努爾哈赤不僅對阿巴亥情有獨鍾,而且對她三個兒子特別厚愛。天命五年(1620年)九月,三人就被封為“和碩額真”,均躋身於金國九大貴族之列。時年,多鐸年僅六週歲半,多爾袞不滿八週歲,阿濟格也才十五週歲零兩個月。因此,在當時金國,阿巴亥三個幼子,有著顯赫的地位,高居統治集團金字塔頂端。

對此,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等人,以及努爾哈赤已經成人的幾個侄子,內心很不平衡。金國能有當時的局面,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大貝勒,以及阿巴泰、德格勒、嶽託、杜度等人,追隨努爾哈赤捨生忘死、浴血奮戰得來的。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只有阿濟格立過一些戰功,多爾袞、多鐸乳臭未乾,未建點滴軍功,他們憑什麼得到如此浩蕩的恩寵?

努爾哈赤死前,受其特寵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已各領一旗或即將成為全旗之主。他們三兄弟的實力,僅次於代善和皇太極。《清初諸王爭國記》載:“天命間,四大貝勒各擁重兵,覬覦大位。顧阿敏為太祖侄,莽古爾泰之母得罪太祖,故以代善與皇太極最有望。當開國之初,削平諸部,奪取遼、沈,二王功最高。”但阿巴亥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女人,她聰慧機智,心氣很高,頗有將兒子撫養成汗位繼承人的壯志。而作為金國大汗努爾哈赤,在嚥氣前獨召大妃阿巴亥前來密見,不可能僅僅是老夫少妻的纏綿,有可能留下了特殊的政治囑託,要將阿巴亥三個兒子中的某一位推薦為汗位繼承人。事隔多年,多爾袞在入關掌握朝廷大權後曾說:“太宗之位,本系奪立。”這話,是頗為耐人尋味的。

幾乎可以斷定,正是渾河之上的最後密晤,將美人阿巴亥送上了絕命之路。

獲悉父汗努爾哈赤急召大妃前去密見的訊息,皇太極等人極度敏感,高度緊張。為何父汗獨召阿巴亥一人?為何召見如此機密?為何不將八位和碩貝勒一同召去聆聽囑託?

這一非同尋常的事件,令關注最高統治權力和切身利益的四大貝勒,以及其他利益集團,幻起百端,腦海裡急劇冒出一個個“為什麼”。這些“為什麼”,最終大概都會歸結到“莫不是”——那個最壞的猜測,他們最不願看到、最不願接受的結局。

努爾哈赤四年前春天釋出汗諭,在後金確立了八位和碩貝勒共理國政制度,規定汗位繼承人不能由先汗一個人指定,也不能由誰自封,必須由八位和碩貝勒共同推薦。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生前就放棄推薦權,甚至並不意味著他會以臨終前的最後一道汗諭來否定前一道汗諭。長子褚英曾被父汗預立為汗位繼承人,但他因福得禍,沒有成長為父汗理想的繼位人,反而在權力角逐中倒斃了;代善繼褚英之後被立為汗位繼承人,但他因與大妃關係曖昧,失掉了這個地位。他們兩人先後栽在汗位繼承人位置上後,努爾哈赤直到臨死前,再沒有明示過他看好的繼承人,金國上下都不知道誰將繼努爾哈赤之後登上大汗寶座。

皇太極等覬覦汗位的大小貝勒,滿腦子轉著努爾哈赤召見大妃事件與大汗寶座的關係問題。

料知大汗寶座與己無緣,退而關注金錢、馬匹、人口等利益的其他大小貝勒們,則各自猜度,算計著這一事件會不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可能會損害多大的利益。在他們眼裡,參加絕命之見返回的大妃阿巴亥,渾身上下攜帶危險,她是一枚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

利益使他們結成臨時同盟。這個同盟脆弱得也許只能存在一個時辰,也許隨時都可能發生內訌,但在速戰速決幹掉大妃阿巴亥問題上,他們取得了驚人一致的意見。

大妃阿巴亥不是一個老辣的政治家。對與大汗密見可能激起的政治風暴,可能帶來的危險處境,她都沒有預見到。

有人會說,或許有一種可能,努爾哈赤只是想最後見一面年輕美貌的妻子,這完全是一位年邁統治者留下的最後一頁私生活,只是一縷尋常不過的黃昏夕陽,至於繼承人之類的話題,根本沒有提及。

果真如此,美人阿巴亥就死得更冤了。

皇權角逐的巨大碾石轟隆隆滾壓過來,折磨著年輕、美麗、鮮活的生命阿巴亥,彷彿一顆微不足道的麥粒,等待她的命運只能是粉身碎骨。

襲殺大妃阿巴亥的行動非常突然。從八月十二日卯時代善通知各位貝勒議立皇太極為汗,至辰時阿巴亥被迫自盡,前後不到兩小時。

阿巴亥死了。努爾哈赤與她在最後三四天裡所說的一切,被清風帶走了,被渾河之水捲走了。最後的約會,永遠籠上了神秘的霧紗。

皇太極如願以償。本來,先汗努爾哈赤作為金國最高統治者,臨死前說了些什麼很重要,沒說什麼也很重要,皇太極都得高度關注,深刻領會,奉為信條。但這會令他很不自在,感到礙手礙腳。現在多好,羈絆沒了,他可以放開手腳,無所顧忌地揮寫皇太極時代了。

9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溥儀的一生是悲哀的,他的善終也是一種萬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