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閱讀楊樹達《積微翁回憶錄》1951年7月24日條:“姚薇元宣讀自傳,言在南京大學時,以文字送朱希祖審閱,朱遂剿襲之以佈於世,即蔡元培六十五歲紀念論文集所載是也。”所謂“蔡元培六十五歲紀念論文集”即《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捲上有朱希祖《後金國汗姓氏考》。但《後金國汗姓氏考》這一論文與姚薇元的研究專業似乎不搭界,這或可能是楊樹達的記憶有誤,應該是商務印書館1937年出版的《張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紀念論文集》,內中有朱希祖的《西魏賜姓源流考》。朱希祖的這一論文與姚薇元的研究領域有相同處,但是否這就此可以斷定老師朱希祖抄襲了學生姚薇元呢?

姚薇元的學術代表作之一

在1936年9月9日學生姚薇元將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論文《北魏胡姓考》(《北朝胡姓考》原名)送給朱希祖審閱修改之前,朱希祖在這一方面早已做了資料蒐集的準備工作。此前,朱希祖在上海四馬路受古書店購得清光緒丁酉刊刻的陳毅撰著的《〈魏書·官氏志〉疏證》以及郭時川《西魏賜姓考》。在閱讀了姚薇元的《北魏胡姓考》後,朱希祖建議將論文題目改為《〈魏書·官氏志〉廣證》,因陳毅有《〈魏書·官氏志〉疏證》,姚薇元當場也點頭同意了。朱希祖對這一課題本來就有研究興趣,也因受到了姚薇元論文題目的一些啟發,朱希祖開始埋頭撰寫《西魏賜姓源流考》,因為資料多,論文越寫越長,近三萬字。論文寫畢後,朱希祖給商務印書館總經理王雲五寫信,準備以《西魏賜姓源流考》提交給《張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紀念論文集》刊佈。姚薇元的研究生論文《〈魏書·官氏志〉廣證》自然沒有朱希祖的論文那麼早公佈於世。作為晚輩的姚薇元就有點牢騷,說是老師早發表搶了先。但這一怨言應該僅僅只是表現為腹誹,沒有上升到抄襲之說,更沒有公諸於世。

朱希祖論文《西魏賜姓源流考》

1951年,姚薇元在湖南大學歷史任教授,他在知識分子思想改造時說朱希祖抄襲他的論文,此時朱希祖已辭世七年,姚薇元是個什麼心態,不好說;楊樹達不經論證而將之寫到自己的日記,是怎麼考慮的,我們也不知真假。直達楊樹達《積微翁回憶錄》出版,學術界才知道有朱希祖抄襲之事;抄襲是否坐實,也不得而知。直到《朱希祖日記》出版,這一不實之詞才豁然清晰。朱希祖1944年病逝到1951年,七年時間內,姚薇元都沒有吭聲說朱希祖抄襲了自己的論文,他在朱希祖死後發表了《可汗稱號源出中國說》、《藏族考源》、《唐代諸帝享年考》、《北朝帝室氏族考》、《唐代回紇人華北考》等論文,都沒有涉及到《西魏賜姓源流考》的內容。這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著名史學家朱希祖

楊樹達以姚薇元的悠悠之口敘說朱希祖的學術抄襲,在為他的朋友陳寅恪出怨氣。實際上也暗涵了朱希祖與陳寅恪的一段學術恩怨。這需從朱希祖與傅斯年關於明成祖生母的爭論開始。傅斯年本來是朱希祖北大的弟子,他寫了《明成祖生母記疑》,認定永樂皇帝朱棣是高麗碽妃,非高皇后子。朱希祖作了《明成祖生母記疑辯》,斷定明成祖為高皇后之子,這引起雙方的往復辯爭論戰。在朱希祖、傅斯年的論戰中,陳寅恪跳出來支援傅斯年,這自然在朱希祖與陳寅恪之間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史學家傅斯年

在蔣夢麟出掌北京大學校長開展“辭舊聘新”人事改革中,身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傅斯年在北大史學系兼課,暗中鼓動蔣夢麟將老師朱希祖解聘了,朱希祖離開北大,而在清華大學歷史系的陳寅恪被傅斯年請到北大作兼職教授。陳寅恪在北大講授魏晉南北史和隋唐史,撰寫了《李唐氏族之推測》。朱希祖認為陳寅恪的論文臆測成分太多,就開始閱讀《周書》、《魏書》,展開反擊。這個時候陳寅恪指導的研究生姚薇元的論文成了朱希祖的一個駁斥的視窗。

朱希祖的論敵陳寅恪

朱希祖在給自己的女婿羅香林的信中很明確地說:“餘近來所撰《西魏賜姓源流考》及駁陳寅恪二篇,皆與唐代姓氏有關,想已閱及。 姚薇元撰《北魏胡姓考》,餘囑其改為《〈魏書·官氏志〉廣證》,大體尚精博,然衍陳寅恪鑿空臆測之謬法,論據多未精確,已指出數十處,勸其大加修改,頗見採納。唐代姓氏與此書大有關係,惜其書未付印,不能供參考,然陳毅《〈魏書·官氏志〉疏證》亦頗佳。”在這一私信中,朱希祖是駁斥陳寅恪的臆測的,對陳寅恪指導的研究生姚薇元的論文《北魏胡姓考》也判定為“衍陳寅恪鑿空臆測之謬法”。所以姚薇元請朱希祖為他的書寫序,朱不置可否。後來序文由陳寅恪寫就,改名為《北朝胡姓考》的姚書也沒有已過世的朱希祖的痕跡了。朱希祖與陳寅恪的學術恩怨,因為姚薇元的刻意隱瞞而失去了原來的學術真相了。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的塵埃——鄭莊公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