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素來崇尚智慧,熱衷謀略。所謂“攻人以謀不以力,用兵鬥智不鬥多”,正是這一文化傳統的形象寫照。因此,歷史上凡在政治上有所建樹的人物,其最大的特色必定是政治智慧超凡入聖,謀略運用爐火純青,風風雨雨等閒而過,把握主動永不言敗。春秋初年的鄭莊公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之一。
鄭莊公在歷史上的最大作為,是透過各種手段使西周末期才立國的小小鄭國,在春秋初年率先崛起,“小霸”天下。當然,在今天看來,這點兒事功也算不得驚天動地,可歌可泣。但若從鄭莊公所作所為所體現的政治技巧來考察,就不能不讓人對他表示佩服了。
鄭莊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表現之一為遇事能忍。蘇軾《留侯論》有云:“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鄭莊公就是這樣的人。當他的母親姜氏與胞弟姬段串通一氣,給他多方製造麻煩的時候,他能做到隱忍不發。姬段想佔好的地方,他就把姬段分封到京地;姬段貪慾不足,大修城邑,圖謀不軌,他也裝出一副漫不經意的樣子,忍下一時之氣。
鄭莊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表現之二為出手能狠。鄭莊公在胞弟逼宮問題上的隱忍,在周桓王打擊面前的退讓,說到底不是單純的隱忍或退讓,而屬於韜光養晦,後發制人。他不曾馬上實施反制,是他不願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過早地和對手攤牌。所以,鄭莊公在隱忍的同時,私底下一直在作充分的準備,以求一招制敵。可笑的是,他的對手卻對此茫然無知,把鄭莊公的剋制隱忍、妥協退讓誤認為是軟弱可欺,於是乎步步進逼:姬段動員軍隊企圖偷襲鄭國國都,周桓王大舉起兵進犯鄭國縱深之地。誰知他們忘乎所以的舉動,恰好為鄭莊公痛下決心全面反擊提供了機會,在有充分準備的前提下,他予對手以迎頭痛擊:“克段於鄢”,一舉端掉國內動亂的禍根;戰於?3葛,用新型的“魚麗”陣法殺得周室聯軍人仰馬翻,落花流水,連周桓王本人也中箭負傷。可見,不出手則罷,一旦出手,就又準又狠,雷霆萬鈞,摧枯拉朽,給對手以毀滅性的打擊。這也是鄭莊公戰略意識高度成熟的顯著標志。
鄭莊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表現之三為善後能穩。孔子說“過猶不及”。真正高明的戰略家對戰略目標的設定都是非常理智的,決不會在勝利面前頭腦發熱,忘乎所以,而是能注意掌握分寸適可而止,見好便收,用現代的話講,就是能做到“有理,有利,有節”。鄭莊公在這方面的作為,同樣可圈可點。當挫敗姬段的叛亂陰謀、迫使他逃竄共地後,鄭莊公便不再追擊,因為他知道,姬段此時已惶惶似喪家之犬,實在不值得繼續花功夫去對付。
鄭莊公的政治智慧與戰略意識卻依舊讓今之讀史者歎服。的確,從更深的層次進行考察,我們不難發現,遇事要忍,出手要狠,善後要穩,又何嘗不可以成為今天從事國際戰略角逐的有益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