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蜀漢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元旦,蜀漢政權的宰相大將軍費禕,在漢壽大宴蜀國群臣。

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費禕,有個眾所周知的嗜好——喝酒,但他自制力極強,從不因喝酒而誤事。

不過在延熙十六年元旦這天,正逢過年,官員眾多。而且幾個月前,劉後終於答應費禕開府,不過地點不在成都,而是在前線的漢壽。

因此,馬上就要成為第二個諸葛亮的費禕十分高興,怎能不多喝幾杯?

可是誰也沒想到,一向眾從不會因喝酒誤事,但這一次,可誤了個大事。魏國降將,也是費禕的參謀郭循竟然在酒席上當眾把他刺死。

堂堂一國的宰相,後主劉禪駕前的一把手,竟然在酒宴上被當眾刺殺,這種事情實在太不可思議,也出乎所有人預料。

而費禕的被殺直接導致了蜀漢政局動盪不安,因為它的發生如此突然,令所有人始料未及。

當年諸葛亮在五丈原北伐軍中去世,作為蜀漢政權的實際掌控者。諸葛亮在臨終之前向劉禪推薦了自己死後的繼承者。

分別是出身荊州集團的蔣琬和出身東州集團的費禕,希望藉此來平衡自己內部的派系,而後主劉禪也全面採用了諸葛亮的建議。

在諸葛亮去世後的幾年中,實際上形成了蔣琬、費禕共同執政的局面。諸葛亮的這種安排,除了平衡內部,也還有其他深意。

蔣琬為政清靜, 以安民為主,是—個守成之才。諸葛亮選蔣琬繼任,是為了充分積蓄國力。

而費費禕恰恰相反,是一個才能很高非常會辦事的人,諸葛亮讓他繼蔣琬之後, 就是想讓他建功立業。

先蔣而後費,等於就是厚積而薄發。而費禕與蔣琬兩人的合作,一直非常融洽,確實沒有辜負諸葛亮的期望。

延熙六年(243年),蔣琬退居涪縣後,讓“雅性謙素”、“識晤過人”的費禕接替自己任大將軍錄 尚書事。

由於蔣琬生前及時選定接班人,妥善地移交軍政大權,所以在他逝世後保持了蜀漢政權的穩定。

而費禕和劉禪的關係本來就很不錯,史書記載“後主踐位,為黃門侍郎”。黃門侍郎可是皇帝的近臣了。

可以說,費禕的擢升,不僅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更是得到了劉禪地信任,這是非常難得的,所以其能起到溝通的重要作用,不會受到內廷的制約。

但是,費禕的突然死亡,導致其不能像當年蔣琬一樣,提前選定繼承人並交接權力,無法實現權力的順利交接,因此引發一連串後續反應。

關於費褘被刺身亡事件,好像純屬意外,千百年來也沒有人提出什麼疑問。

後人往往把費褘被刺看作是偶發事件,認為郭脩在投降蜀國後,“為了還在魏國手中為人質妻兒掙取一份榮華富貴所以才兵行險招,刺殺蜀漢的宰相。

因為郭脩是戰敗被俘後投降的,對於投降的將士,曹魏是有規定的。

早在建安八年(203)曹操就頒佈法令:“古之將者,軍破於外,而家受罪於內也。……其令諸將出徵,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所以,郭脩降蜀,其家屬也應被押在保官內作為人質。用人質控制將士,在東漢末年非常普遍將領投降,其家屬就會受到連累。

而兵敗被俘的郭脩,不甘心就這樣淪落異國,令妻子蒙難,所以想透過刺殺的手段立功,蔭及家族後代。

因此,郭脩在行刺時選擇了費禕這個重量級人物,地點漢壽這樣一個著名的戰略要地,時間為歲首大會這樣盛大的節日,行兇方式又是廣坐之中殺人,目的就是為了造成轟動,並把訊息傳到魏國,結果他如願以償。

而在郭脩殺費褘後,其果然受到魏國皇帝的大力表彰,不僅死後封侯加諡,而且兒子襲爵拜官,並賜予大量的賞賜,可謂是榮華富貴都有了。

雖然這個理論和表現上都無懈可擊,可是可是身為一國宰相,竟然在自己舉辦的宴會上被當眾刺殺,若說裡面沒有什麼陰謀,三歲小孩都不信。

雖然郭脩刺殺費褘,表面上看魏國是最大受益人,人在家中躺,喜從天上來。平白無故的撿了個大禮包,用一個投降的將領兌換了蜀國的宰相,怎麼看都超值。

但是,若是我們細讀史料就會發現,其實費褘死後,在蜀漢內部還有一個受益人,正所謂誰是受益人,誰就最大嫌疑人,而且這個嫌疑人還和郭脩有著千絲萬縷的糾葛。

他就是後來執掌蜀國政權的姜維,為何姜維會成為費褘死後受益人之一?這還要從兩人的政治分歧說起。

雖然是諸葛亮親自選定的繼承者,但是費褘得政治理念和諸葛亮卻並非完全一致,尤其是在對待北伐這件事情上。

《漢晉春秋》裡記載費禕對姜維說:

“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僥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在費禕看來,北伐並非易事,就連有著經天緯地才能的諸葛丞相,都無法取得北伐的成功,何況我們這些才能平庸之人。

現在更重要的是如何安定國內,休養生息,這才是最符合蜀國的實際情況的。

但是這對於志在攻魏,佔據隴西的姜維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他認為費禕既然是諸葛丞選定的繼承者,更應該繼承丞相的遺願,矢志北伐,而非苟且偷安。

但是,每次姜維想發起大的軍事行動,都受到大將軍費禕的牽制,史書記載:(姜維)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而在費禕死後,姜維領兵的數量障礙消除了。

“十六年春,禕卒。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明年,加督中外軍事”。

領兵的數量在短短几個月內從“不過萬人”到“數萬人”,姜維軍事權力急速膨脹,並於三年後遷升為大將軍。

由此可見,除了躺贏得魏國,姜維就是費禕之死的最大的受益人。而通常來說,最大的受益者,往往就是最大嫌疑人。

並且郭脩被擒是在魏嘉平二年(250)十二月姜維攻打西平時所俘虜的。郭脩在蜀國受到禮遇並能夠近距離接觸蜀漢上層人物,離不開姜維的提攜。

姜維和郭脩都是來自涼土,都是來自魏國的降人,郭脩不肯效命蜀國,並不代表他同姜維沒有私交。

《傅子》曰:“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脩布衣之業。”恐非虛談。因此,郭脩極有可能成為姜維的“死士”。

所以,在曹魏對將領的人質手段下,郭脩既不敢同蜀國合作,同時還要尋找立功的機會,以表白自己對曹魏的忠心。

為了家族私利,他所要做的就是要造成轟動,引起曹魏政權的重視,這一點被好立功名的姜維利用。郭脩在實施刺殺計劃前,很可能受到了姜維的唆使。

長期以來,時人和後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起精心策劃的謀殺,反以為那是由於費褘的個人疏忽所導致的意外事件。

費禕被刺本身就是蜀漢將相矛盾的反映,該事件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姜維在軍事上更加獨斷,結果勞師而無功,還消耗了蜀國的巨大財力,從而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2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上的今天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