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爭議問題,是各地之間以至各國之間長期不易解決的一大難題。最近,我臨習西周青銅器《散氏盤銘文》,領略了周人解決這一難題的風彩。
因為矢國多次攻打散國,散國損失了不少城池和土地。戰後雙方坐下來和談,矢國同意把侵佔的城池和土地歸還散國。
於是,矢國和散國雙方派人進行實地勘察。
經勘察,矢國侵佔散國的第一塊土地是:從憲城到憲城以南的大沽是一部分。從陟城到邊柳是另一部分,包括與憲城和陟城接壤的雩、揸、彖、渼等城,其西部邊界止於敝城、楮木,止於芻來,止於芻道,包括陟芻,連著廠湶,止於者岸、渼陵、陵崗、岸,止於單道,止於原道,止於周道;其東部邊界止於卓東疆,止於眉眉道;其南部邊界止於峪來道,其道以西止於鴻莫。
矢國侵佔散國的第二塊土地是:從桹木道的左邊到井邑道止,以東一個區域;以西一個區域;從陟城到崗城一個區域——其南部止於同道,包括陟州、崗、登、岸等城,還有棫城兩地。
矢國方參加勘界的組成人員有:鮮苴、微、武父、西宮襄,還有豆國人虞考、錄、貞、師氏右省、小門人繇,原國人虞艿,淮國司法人員虎、孝樂、豐父,鴻國司法人員刑、考,共15人。
散國方參加勘界的組成人員有:戎、微父、孝未父,還有襄國司法官員袍州京、倐從鬲,包括其他工作人員,散國方參加勘界的組成人員共10人。
參加矢國與散國勘界的公證人員有:周王朝司徒屰寅、司馬單堒,邦國司法人員驚君、宰德父。
周厲王乙卯年九月,矢國和散國代表團在周王朝官員的主持下,於周王豆新宮東廷舉行土地交割會議。
會上,矢國代表團團長鮮苴發言,說明整個事件的經過,並盟誓說:“我國既然歸還散國的土地和城池,就要守約。如有違約,或者我國對散國又起賊心,大家要怎麼處罰就怎麼處罰,以至拋棄我國。”接著,矢國官員西宮襄、武父又盟誓說:“我國既然歸還散國的水田和旱田,就要守約。今後我國若有違約或變更,大家要怎麼處罰就怎麼處罰。”隨後,他們在周王豆新宮東廷給散國官員遞交了所歸還的城池和土地的地圖。周王史正仲農執副本留存。
會議結束後,散國將這份契約鑄於青銅盥洗器內底,作為永久憑證。
作者簡介:張雙鎖(1958——),男,莊浪人,大學文化,莊浪商務局退休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