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亦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時間為1939年—1945年9月2日,是以納粹德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戰爭最後以美利堅合眾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世界大戰誰是最大的贏家綜合客觀等方面來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頭號贏家應該是美國,第二名才應該是蘇聯,第三名的話是中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就已經崛起了,在西方的眾多列強中,美國的綜合國力以及軍事實力就數一數二。在納粹元首希特勒上臺後,在他發動二戰之前,就對美國非常忌憚。而在那個時期,世界公認的第一、第二強國並不是美國,而是歐洲的老牌列強英國與法國,至於一戰戰敗的德國,則是鉚足了勁兒一直想往上爬。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法國雖然是戰勝國,但早已被德國榨乾了;英國雖然沒有淪陷,但也面臨重建等諸多問題。而美國人,則抓住了此次百年不遇的機會,經過了二戰,一躍成為了世界超級大國,軍事不僅世界第一罕見敵手,而且經濟更是達到了世界巔峰。短短几十年裡,美國從”不入流“,一躍成為了世界之最,最大贏家。而且,自二戰之後,美國勝利所取得的優勢,一直延續至今。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參戰,直到日本偷襲了珍珠港以後,美國才真正參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1941年12月7日)。從參戰到結束,美國一共參戰了三年八個月的時間。美國為什麼這麼晚才參戰?因為剛開始戰火沒有蔓延到美國,在幕後給各個國家提供武器、裝備賺錢,這是二戰前期美國做的事情。雖然美國參戰,但傷亡人數並不多,因為戰火沒有蔓延到美國,與英國和法國差不多基本在20萬至30萬人左右。在德國這邊傷亡有350萬,而義大利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運氣最好的國家。參戰沒多久就投降了,義大利士兵經常投降,所以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傷亡最多9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家之一,日本的傷亡僅有約185萬人,其中近50萬人受到美國原子彈的影響。這和戰爭沒有在日本領土上進行也有關係。
第一次世界大戰屬於歐洲列強的內訌,英法是慘勝,德國是惜敗,總體上造成英法德等歐洲列強的集體衰落。世界經濟中心開始由歐洲向美洲轉移。最大獲利者是美國,其次是日本和俄國。美國向交戰雙方賣資源和武器,賺的盆滿缽滿。兩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都在歐洲,遠離美國本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雖然曾進攻阿留申群島,並放飛艇轟炸美國本土,但對美國本土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其他參戰國的本土都遭到嚴重破壞,唯獨美國本土自始至終沒有被戰火波及。也就是說,相比其他參戰國,美國的戰爭成本是最低的,獲得的利益幾乎是純收益。一戰是1914年7月爆發,1918年11月結束,而美國人是1917年4月6日參戰的。一戰歷時4年4個月,美國人只打了一年半,而且是看到德國敗局已定時才參戰的。再不參戰,戰爭就要結束了,就無法搶奪勝利果實了。二戰中美國出錢出物資讓蘇聯人正面戰場與德國死磕,直到1944年6月蘇聯人已經快攻入德國本土時才發起諾曼底登陸,直接派兵參戰。如果美國再不發起登陸戰,蘇聯就要獨佔德國了。二戰歷時四年,美國在歐洲直接派兵打了不到一年。總之,美國對參戰時機把握的特別好,既能最大程度降低損失,又能獲得最多的勝利果實。
下面再來看看蘇聯,雖然說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但其所付出的代價也是極為慘重的,據不完全統計,一場二戰使得蘇聯戰損三成的國力,兩成的人口,資源消耗更是不計其數。到二戰結束,蘇聯人口只剩下1.67億人,當時的蘇聯幾乎沒有完整家庭,蘇聯在戰後很長時間男女比例始終嚴重失衡。其主要戰場更是擺在蘇聯西部地區。而這裡是蘇聯人口和工業區的主要聚集地,是名副其實的蘇聯中心,這意味著蘇聯大部分財富都在二戰中遭到空前摧殘。不過即便是第二贏家,蘇聯在二戰中的收穫可謂盆滿缽滿。自蘇聯開始從東線出兵對德國首都柏林發起進攻後,他們就掠奪了不少的土地,蘇軍每每拿下一寸土地,都會將其納入其勢力範圍。直到最後,蘇聯的勢力範圍一直從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地一直延伸到了德國的東柏林。蘇聯人在二戰的後期,透過以戰養戰,同時並運用政治輸出的手段,組建了一個極其龐大的“紅色陣營”,完全能夠與西方各列強抗衡。這個時候蘇聯,已然成為了世界的第二位巨頭。可以說二戰造就了蘇聯,使得他們從不入流的強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把交椅,也的確是一個大贏家,可是,其所付出的成本與代價則遠超過美國。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自己的偉大貢獻的同時,也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它,改變了中國。毛澤東曾指出,我國從19世紀40年代起,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共計105年時間,全世界幾乎一切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我國,都打過我們,除了最後一次,即抗日戰爭,由於國內外原因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告終外,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我國失敗、簽訂喪權辱國條約而告終。包括中國抗日戰爭在內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時14年之久,是蘇聯、美國進行反法西斯戰爭時間的三倍半,是英國進行反法西斯戰爭時間的兩倍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長達10年的時間裡,中國人民獨立堅持抗擊日本侵略軍,是東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戰場;中國人民在持久抗戰中取得偉大戰績,共斃傷俘日軍佔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70%以上;日本戰敗後,向中國投降的日軍佔當時日軍海外投降總兵力的50%以上;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由於中國連續失去了兩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機遇,以至於抗日戰爭,只能是以農業時代的生產力和戰鬥力,對抗工業時代的生產力和戰鬥力。而不得不承受戰場上人員慘重的損失。
二戰增進了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瞭解和團結,為中國社會主義結構重建和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戰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打擊了法西斯勢力,但抗戰勝利帶給中國的不僅於此,還有更加內在的收穫,就是使中華民族獲得了足夠的信心去重新締造一個嶄新的國家。 抗日戰爭的勝利說明,覺醒了的中華民族並不畏懼戰鬥和犧牲,她有決心有能力在“亡國滅種”的“最危險的時候”救祖國於危亡。從此以後,任何帝國主義國家都不敢再把中國視為一個欺壓的物件,中華民族開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說,抗日戰爭堪稱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復興的偉大轉折點。中國軍民所取得的對日作戰的最終勝利,不僅捍衛了中華民族的生存,而且對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對人類的進步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言:“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的重大貢獻,永不可沒。在人類歷史上的戰爭中,幾乎都沒有真正的贏家!就拿兩次世界大戰來說吧,無不是其中一方被消耗殆盡,才決出輸贏的!二戰的贏家,現在的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都是;除法國外,其它四國都是主要戰勝國;法國在二戰中雖然有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但被德軍繞過,法國舉國投降了希特勒,名副其實的敗軍之將,不知怎麼”混”進了戰勝國的常任理事國,從這一點上講,法國可謂”最大贏家”了!也是最大的笑話!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蘇聯蘇聯在二戰中共有2680萬人死亡,其中正規軍隊死亡人數有890萬人,其餘是平民。二戰蘇聯士兵死亡人數一直是個爭論很大的問題,因為在衛國戰爭時期,許多平民男子和婦女被臨時編入了紅軍,所以很難說清他們是正規士兵還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萬和1400萬兩種說法,不過西方認同前種說法的多。其中死於蘇德戰場計程車兵有880萬左右;死於蘇日戰場的有1萬人不到;死於蘇芬戰場的有近9萬人。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是沒有疑問的。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排名第二,約為1800萬,其中士兵死亡人數約148萬,其餘為平民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死亡人數排名:1、蘇聯 6000萬;2、中國 3500萬;3、德國 2800萬;4、波蘭 750萬;5、日本 690萬;6、南斯拉夫 470萬;7、美國190萬;8、英國 160萬;9、義大利70萬;10、法國 50萬。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主要以德意日為首的法西斯發動的戰爭,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傷亡人數達到幾億人,其中以蘇聯的損失最為慘重。蘇聯,從德軍剛開始進攻的第一年就損失了100多萬士兵,差點把莫斯科的佔領,在這種殘酷的情況下,蘇聯人民沒有放棄,還是投入很多計程車兵來參加莫斯科保衛戰,死了一批又上一批,是什麼原因致使蘇聯人民不怕死!其一,政治鼓勵,宣傳愛國主義,當時雙方殺紅了眼,蘇聯號召全國人民來反抗侵略者。其二,不當亡國奴,如果自己被俘了,自己死活不說,還要連累家人,不如放手一搏,說不定還有一條生路。其三,俄羅斯是戰鬥的民族,他們在戰爭中的表現真的令人佩服至極。
戰敗的德國面臨著鉅額的戰爭賠款,根據雅爾塔會議作出的決議,規定德國應賠償200億美元;其中,100億給蘇聯,80億給美國,剩下的20億分給其他國家,直到2014年半個世紀後,德國才基本上還清了外債。德國被分解為東德和西德兩部分,西德由美國負責,東德由蘇聯負責,區域性地區被英國和法國佔領,因此東西兩德互相敵對,對峙了近半個世紀左右。直到上世紀90年代,東西兩德才得以統一,也是德國被迫接受了很多條件才被國際社會允許統一的。但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就是失去了東普魯士,對於德國人來說東普魯士是德國的發源地,是德國當年輝煌的象徵,是德國的靈魂所在,如今變成了立陶宛的梅梅爾地區和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二戰中德國損失了近700萬的成年男性,整個德國的男性勞動力幾乎喪失殆盡,大量被俘的德國士兵都被髮配到蘇聯西伯利亞做苦工,並死在了那裡,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德國人發動戰爭罪無可恕,最終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二戰前還是輝煌一時的德國,二戰後國際形象一落千丈。德國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戰爭的代價巨大,無論戰勝國還是戰敗國,所以要堅定不移的發展自己,才能堅決捍衛國家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