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如今已成為大秦帝國僅存的遺蹟之一,而如此規模龐大的兵馬俑坑,卻僅僅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至今仍然未能窺其全貌。
而這項工程的主持者,正是秦始皇時期的權臣李斯,這位秦國客卿的功績不僅僅是幫助秦始皇掃平六國,一統天下,他還為中國歷史帶來了更多東西,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正是其一,而且還由此奠定了後世帝王陵寢的基本形制。
“漢氏諸陵皆有園寢者,承秦所為也。前廟後寢,以象人君前有朝後有寢也。廟以藏主,四時祭祀。寢有衣冠,象生之具以薦新。”
在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將葬禮論說得最透徹的,當屬李斯的老師荀子。荀子的《禮論》,其核心便是論說葬禮。
李斯的決心,便是要以老師立論為根基,將始皇帝葬禮操持成有理論依據的亙古未見的盛大葬禮。
在縱覽歷代君王陵寢及其老師荀子理論之後,李斯提出了他的方略:
先帝偉業,冠絕華夏而超邁古今,葬禮陵寢亦當如是也。老臣總司國葬,擬議方略:以荀子葬禮之說為本,大象其生,禮極致隆,陵極宏壯,室極深邃,工極機巧,材極精麗,藏極豐厚。非此,不足以大象先帝之生也!
大意就是人之葬禮應當與生前身份相合,秦始皇開創了的豐功偉績,一定要有一座冠絕歷史的宏大陵墓才能與其相匹配,且陵墓及地下寢宮之形制鋪排近似於生前行為環境。
這一葬禮法則,決定了諸如兵馬俑軍陣等種種盛大氣象的現世所本,而並非時人的憑空臆想。
李斯的設計是:仿照秦國都城咸陽的佈局,以始皇帝陵墓(山墳)為軸心,建造一座分為內城外城的壯麗城邑,內城周圍五里,外城周圍十二里,城垣四面設定高大的門闕,形制為三出闕的屬天子之禮,是帝國頒佈政教法令的地方。
而在陵園城邑之內,除地下鋪排兵馬俑坑以及六百餘座陪葬墓、陪葬坑等等宏大格局外,地面山墳一側同時建造祭祀之宗廟,供皇室與天下臣民入廟祭祀。
這種設計其實是極具開創性的,在此之前,中原文明的古人,祭祖皆是在宗廟,而不到墓地祭祀。在墓地建造宗廟(寢廟),堪稱一件改變天下葬禮習俗的全新事物。
“今始皇為極廟,四海之內皆獻貢職,增犧牲,禮鹹備,毋以加。天子儀當獨奉始皇廟,以尊始皇廟為帝者祖廟。”
自此,皇帝陵寢宗廟制正式確立。也就是說,自始皇帝陵墓開始,廟祭與墓祭合二為一了。
可以說,這座耗費人力70萬人用時近40年才建成的秦始皇陵,在中國古代陵墓制度的嬗變及演化中堪稱獨冠千古的里程碑。
《漢書·劉向傳》雲:“始皇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石槨為遊館,人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珍寶之藏,機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
然而如此規模宏大的工程卻在短短几年之後便被付之一炬,《 史記 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
直至當代,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築早已蕩然無存,而地下發掘多有成果,目前發掘出的兵馬俑坑只是冰山一角,但僅僅是兵馬俑,人們依然不敢相信,如此龐大輝煌的奇蹟能在兩千多年之前創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