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863年7月,李秀成“進北攻南”作戰失敗,十餘萬大軍渡過長江時,遭湘軍水師截擊,幾乎全軍覆沒。8月,李秀成向洪秀全“請假”四十天,趕往蘇州救援譚紹光,對付淮軍。可惜,郜永寬等8悍將兵馬眾多,暗中投降李鴻章,蘇州最終陷落,慕王譚紹光被刺死。李鴻章背信棄義,誅殺8大將,屠殺太平軍4萬餘人,是為“蘇州殺降”事件。

“進北攻南”作戰失敗,蘇州陷落,太平軍精銳損失殆盡。此時,曾國藩聚集各路湘軍近十萬人,攻打天京,將城池包圍得水洩不通。外面沒有援兵,城內沒有糧草,天京危在旦夕,陷落乃早晚之事。如李秀成在《自述書》言:“京城不能保守,曾帥兵困甚嚴,深溝高壘,內無糧草,外救不來,讓城別走。”

李秀成《自述書》言:“那時兵荒馬亂,尋思無計,暫扎丹陽。那時堂弟李世賢屯兵溧陽,勸我前去,別作他謀,不准我回京,我不肯從。其欲出兵前來,逼我前去,不欲我回京。後見勢不得已,見我母親在京,難離難捨,血骨之親,故而輕騎連夜回京。”堂弟之“美意”,李秀成心領了,但他還是要回京,去協助洪秀全守衛城池。

從當時局勢看,天京陷落乃早晚之事,太平軍沒有水師,又缺乏重武器,根本無法突破湘軍“龜殼戰術”,打通城內外聯絡。那麼,明知天京守不住,李秀成為何還要回去送死呢?採納堂弟李世賢建議,帶兵外出單幹,成就帝王大業不更好嗎?李秀成是忠王,號稱“萬古忠義”,但不會“愚忠”,做無謂犧牲。

從《李秀成自述》看,李秀成連夜跑回天京,是因為六十來歲老母親,他捨不得母親,要回去陪陪家人。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非也,捨不得母親,將她接出來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回京不可。要知道,當年李昭壽叛變,李秀成還能順利將其家人送出去,一點壓力都沒有。

更重要的是,李秀成有“洋兄弟”呤俐幫忙。只要他願意,將母親從天京帶到自己軍營,城外湘軍也無法阻止。原因很簡單,湘軍不敢惹洋人。

捨不得年邁老母親,並不是李秀成回京之主要原因。那麼,李秀成為何非要回去送死呢,他就那麼的“愚忠”嗎?筆者認為,李秀成連夜趕回京師,並不是“愚忠”,而是最佳選擇,也是最明智選擇。

李世賢建議單幹,一定行得通嗎?答案是否定,李秀成外出單幹,只能是死路一條,更早滅亡。想當年,翼王石達開威望如日沖天,麾下精兵悍將眾多,一言不合就率十餘萬大軍外出單幹。結果呢?單幹後的石達開,堪稱“戰五渣”,連地方雜牌軍都打不贏,最終兵敗大渡河,受凌遲處死。

相對石達開,李秀成沒有那麼高威望,無法拉攏數十萬兵馬,拿什麼單幹呢?李世賢有兵嗎?答案是,還有二十萬,幾乎都是雜牌軍,且處在左宗棠包圍中,處境不妙。退一步講,就算李秀成能拉起一幫人馬,結果會比石達開更好嗎?

石達開外出單幹,兵敗大渡河,受凌遲處死,李秀成可不想重蹈覆轍。李秀成連夜趕回天京,有自己考慮。此時,太平天國戰略環境已經惡化到極點,內部叛徒眾多,外部湘軍、淮軍、楚軍步步緊逼,滅亡就在旦夕之間。有困難,就需要抱團取暖,團結一致,而不是搞分裂,最後被對手各個擊破。

李秀成迴天京,自然不是死守城池,與城池共存亡。李秀成回京,主要目的是勸諫洪秀全,實行“讓城別走”之計,放棄天京,率主力前往關中發展,躲避湘軍兵鋒,圖謀東山再起。此時,陳得才在關中有20萬兵馬,兩淮地區還有盟友“捻軍”,這是成功實行“讓城別走”計劃之條件。

洪秀全去關中,太平天國這面旗幟就不會倒,各地太平軍就不會失去目標,就有可能東山再起。天京陷落,洪秀全等被一鍋端,太平軍人心渙散,李秀成又如何能躲過一劫呢?

綜上所述,太平天國內憂外患,李世賢建議李秀成外出單幹,壓根就行不通,只能加快滅亡速度。石達開威望如日沖天,外出單幹後屢戰屢敗,最終兵敗大渡河畔,被凌遲處死。李秀成威望不如石達開,無法聚集眾多兵馬,拿什麼外出單幹呢?此時,太平天國處境艱難,抱團取暖才是出路,鬧分裂行不通。

所以,李秀成拒絕堂弟建議,他連夜趕回天京,勸諫洪秀全實行“讓城別走”之計,去關中發展,圖謀東山再起。可惜,洪秀全拒絕採納,李秀成很無奈。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俘虜李秀成,將其處死。

參考書目:《李秀成自述》

4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姜維得到了諸葛亮的真傳,為何沒能挽救敗亡的蜀國?鄧艾一語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