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先生一生大概有太多被人誤解的地方:胡適先生以為張謇先生很失敗,但很少有張謇先生的同時代人像他那樣把各種手創的事業傳承到今天,很多的操作還可以為後世範;有人以為張謇先生只是一位政治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張謇先生那個時候做的每一樣事情其先進性不只國內首創,也算與國際看齊;有人認為張謇先生做成的事情,是“以一己之力”,很少有人認識到張謇先生是集民資、啟民智、用民力、成民事;有人認為張謇先生把南通建設成了一個立體的“近代第一城”,但很少有人認識到張謇先生是想把那個時候的中國建成這樣的南通。
大商也很容易被人誤解:大概生意做得大就是大商,生意做得小就難以算大商,沒有上市更不好算大商;一俊遮百醜,只要生意做得大,說的就是對的,做的事情就算有了合理性,贏家就可以通吃,財富就成為擁有一切光環和資源的核心門徑;似乎成功就等於首富,不是首富就擴音成功,人們更難想象很多“首負”可能才能走向首富,或者難以想象不是首富卻可以大過首富。當人們對其他人高喊各種道義的口號與正確的金句的時候,其實我們很多人自己是做不到的,或者假裝做到而實際做不到。
飛馬星駒也很容易被人誤解:看起來就是一些普通的創業者,在很多普通的創業領域,既不是奈米科技,也不是晶片區塊鏈,他們怎麼會有多大的機會?很多飛馬星駒從開始的創業形態不斷轉型調整,看起來也步履艱辛,不像天資聰穎的創業奇才,它們怎麼會走出獨特的道路?如果讓大家展示下創業的功績,很多企業創著創著公司都倒閉了,團隊都散了,它們是不是就是反面教材?
就像人們對於大閘蟹的誤解:人們就知道它們橫著走,但是大家不知道它還會脫殼長、洄游生,一隻我們吃到的半斤蟹其實是一整個曲折的成長曆程淘汰的成果;對於螃蟹來說,只要有適當的食物,它們就能把這些食物轉化成長殼脫殼的材料與動力,大閘蟹不是努力成為那一隻蟹王,每一隻蟹都是努力競爭成為可以脫殼成長的下一個自己。
所以我們學習張謇不是要成為張謇,我們努力奮鬥不是要成為某一位大商。我們創業不是要模仿做成任何一個財富英雄的模樣,就像每一隻大閘蟹的生命旅程也不是另外一隻螃蟹的轉世。無論張謇、無論馬雲、無論尤努斯、無論蟹王,他們都會有啟發我們、打動我們、促動我們的地方,但是他們最多也就是大糞、是肥料、是食物、是某些營養,多多少少能滋養我們、補充我們、強壯我們,讓我們成為我們自己本來應該可以成為,但被我們的很多環境因素耽誤、誤解、忽略、遮掩的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這樣看待我們張謇會、大商學院、飛馬旅這一次聯合舉辦的“學習張謇好榜樣”的論壇,還有我們這樣2020蟹王會的聚會。感謝張謇先生的重孫張慎欣先生,南通援疆指揮部張華書記,大商學院王仁定院長,徐子望師父、倪建達師父,張謇會蔡洪平、施永雷、周杰、楊林,飛馬旅CEO錢倩和絲路探險戈友們帶來的分享,如果歷史是一面鏡子,那麼張謇先生是一面獨特的鏡子,照見我們的時代與我們的作為;如果大商是一面旗幟,那麼我們可以看看自己離這面旗幟有多遠的距離;如果飛馬是一種行動,我們想想自己是在爬行、停頓還是飛翔;如果化鳳成龍是一種難以企及的昇華意像,那麼也許大閘蟹的蛻變和成長,才是離我們所有創業者和具有創業家精神的人最切近現實的喻示——每一隻成品的大閘蟹已經成為了自己生命的蟹王。
即將告別2020,為2021年的每一位創業者的新成長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