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漢初這段歷史的政治格局是中國封建歷史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因為漢初處於中央集權從失敗走向成功的過渡期。打個比方來說,這就有點類似我們今天的公司混改一樣,既不能徹底推翻原來的分配模式,也不能一點都不植入新的經營理念,得一步一步地向著新的理念推進,溫水煮青蛙地防止被改制的一方觸底反彈。所以,流氓而有智慧的劉邦創造了“皇權——王權——相權”三權分立的政治局面。

但是,劉邦這個三權分立又不是真正的三權分立,劉邦在這個過程中耍了很多心機。他把對他威脅最大的“王權”摻了雜質之後,在皇權和相權之間用火烤。首先,劉邦把韓信、彭越等人有資歷、有功勞、有山頭的人封為異姓王,算是暫時穩住了他們。同時他要封了更多的劉姓王,對“王權”進行稀釋。然後,把蕭何、曹參、周勃這樣的功臣宿將全部只封為列侯,滿滿的拉仇恨的感覺。所以,功勞排第一的蕭何只被封侯,而半途入夥的韓信、彭越卻被封王,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

這種格局下,韓信、彭越等異姓王所代表的王權肯定是會成為劉邦率先消滅得物件的,劉邦也確實在去世前完成了這一政治目標。同時為了防止異姓王死灰復燃,也為了能和軍功集團所代表的相權和平共處,從而使得劉姓江山能夠長治久安。劉邦又和軍功集團的代表們立下了“白馬之盟”的誓言。

可惜的是,率先打破劉邦白馬之盟的不是別人,正是他那個偉大、能幹的老婆呂雉,軍功集團由於事不關己而選擇了袖手旁觀。呂雉大封呂姓王一事終於成了亞馬遜河邊蝴蝶的翅膀,引起了漢初一連串的政治連鎖反應。我們來看看具體是怎麼反應的吧?也從中思考一些人性中醜陋的習慣性。

呂雉廣封呂姓王的邏輯與思路

呂雉在得到陳平、周勃這些軍功集團的元老的默許之後,又把王陵那樣的頑固主義者成功搬開,於公元前187年開始著手打造她的呂氏政治王國了。

但是,做大事的人必須要思路清晰,思路不對、邏輯不清,一頓操作猛如虎,事後感覺二百五的事情不能幹。特別是政治利益分配這樣的大事,它比一個人的眼睛還“純粹”,容不得半粒沙子、半點錯誤。呂雉顯然不是這麼莽撞的人,她是一個特別能控制自己情緒、儘量在做事的時候保持理智的人。

呂雉先追封了她死去的大哥呂澤為悼武王,以此作為封立諸呂的開端。為什麼呢?因為呂澤是呂家以前的掌門人,關係、功勞、資歷、實力都是冠絕一時的,而且他還是一個死了人,給他封王一來各方面都震得住。二來封一個死人當王爺,不會過於傷害活著的人的利益,他們不會有什麼過激反應。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封了自己的大哥之後,呂雉靜靜地觀察了一段時間,朝廷之上果然如她預料的一樣,一切風平浪靜。於是,她又開始了各種試探。她先是恢復了外孫張偃的王位,封他做了魯王,但是封地卻是瓜分了楚王劉交的地盤。然後,她又換了一個套路出招了,又封了一批劉姓王。封劉強(惠帝子)為淮陽王,佔的地盤原來是劉友的,劉友被遷封趙王,這塊地上暫時沒有王;封劉不疑(惠帝子)當常山王,地盤是瓜分趙國的;並把惠帝其他三個兒子都封為候。走完前面兩步,呂雉才開始大肆分封呂姓子弟。呂澤之子呂臺被封為呂王,後傳至呂產,瓜分了割齊國的地盤。呂釋之的兒子呂種被封為沛侯,呂平被封為扶柳侯。公元前184年,呂雉又封其妹呂嬃為臨光侯(罕見女侯爺),侄子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公元前180年,呂雉封呂祿為趙王,替代了已死的趙王劉恢;封呂通為燕王,替代了已死的燕王劉建。

呂氏家族十幾人先後被呂雉封為王或者侯,但是,大家可曾發現,呂雉封的呂姓王侯都是在搶劉姓王的地盤和利益,從來沒有動過軍功集團的利益。這也就是當時的軍功集團的人都默默地看著呂雉隻手遮天地把呂家扶到如日中天的位置而置若罔聞的原因。

這其中的政治邏輯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一句話:小錯可以忍,大局不能亂。只要不打破預設的利益平衡,軍功集團都是能接受的。你呂雉搶的是劉姓王爺的蛋糕,人家當事人都沒跳,我這個外人著什麼急?就像我們生活中,人家兩夫妻在家裡爭得你死我活的,只要他們沒有把危險和傷害蔓延到看熱鬧的人身上,大多數看熱鬧的人都會保持吃瓜群眾的覺悟,絕不輕易摻和的。

呂后做的非常剋制且聰明。她把她的政治侵犯一直控制在“自家人”範圍內,我怎麼折騰我那個流氓先夫的兒孫們,那是我們老劉家和老呂家的事,你們都是外人,看熱鬧就可以了,別起哄也別吐口水,否則老孃翻臉不認人。這一點在很多家族企業中,屢見不鮮了,前董事長死了,董事長夫人和他的繼子繼孫們爭權奪利,你們那些公司元老、部門經理還真不好瞎摻和,她有沒動你們的位置,你們好好當你們的部門經理就完事了,你們的待遇和地位我已經承諾過了,維持董事長生前的標準不變。

綜上所述,呂雉這個女人的政治思路與邏輯是相當清晰的。看看人家這種侵吞財產的操作,簡直到了標準化的高度了。

呂雉走錯了哪兩步?

呂雉確實是一個政治智慧十分高超的女人,但她終究是一個女人,或者說,她終究是一個凡人。一個凡人,是不可能擺脫所有人性的反噬的。呂雉最終還是走錯了兩步棋。

第一步錯在她把劉姓王逼得太狠了。雖然呂雉也封了一部分劉姓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她封的可都是劉盈的孩子,都是她的親孫子。而她封的呂姓王侯都是處處針對劉姓王的,瓜分人家的地盤,等別人死了立馬搶佔別人的位置,太特麼赤裸裸了。狗急了後跳牆,人急會幹啥?可想而知,劉姓王不是不恨呂雉,只是暫時沒實力、沒機會而已。你呂雉總不能保證你能長生不老吧?你也沒法保證你的子孫後代都永遠牛逼吧?所以,我們在做人做事的時候,一定不要把對方往絕路上逼,要適可而止。兵法中的“圍三缺一”、書法中的“留白餘韻”都是這個道理。果然,後來呂雉一死,齊楚兩地就跳出來造反了。限於篇幅,這事的惡劣後果以後再聊。

呂雉走錯的第二步棋就是她最終還是沒有忍住,臨死時對“相權”開始插手了。這直接導致軍功集團在呂雉死後,默契地選擇對呂氏集團發起突然攻擊,平定了歷史上的“諸呂之亂”。這也給劉邦的識人之明加分不少,因為他臨終前就斷定周勃是那個能保他劉姓江山的人。事實上,周勃在呂雉專政的時候就背叛了革命,背叛了誓言,人家只記住了白馬之盟後面的一句,並沒有把前面一句放在心上。所以說,利益才是人性之中最核心的東西,像誓言、信仰這些都不過是利益的遮羞布。

呂雉走錯這兩步棋,造成了劉姓王和軍功集團都在她死後咬牙切齒地要對付呂氏家族,再加上她呂氏家族確實後繼無人,所以盛極一時的呂家剎那間便灰飛煙滅了。人世間,往往傷害有多大,報復就有多重。呂雉搶走了多少利益,她的家族就要遭受多大的災難。呂氏家族最後慘遭軍功集團滅族,這件事也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還是那句話,如果你不能確保你永遠是一個勝利者,就儘量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有時候給別人留點尊嚴和餘地,也是給自己積點陰德和生機。

“諸呂之亂”是如何引爆的?

公元前180年七月,呂雉病重。每一個人面對死亡的時候,其實內心都是虔誠的。呂雉也開始回顧自己的人生並思考自己和家族的歸宿,在彌留之際,她做了臨終的最後一次人事任命,把趙王呂祿封為上將軍,統御長安城內的北軍,讓梁王呂產統領南軍。並用盡最後一絲氣力對病榻前的呂祿和呂產說了這樣的一段話:“當年高祖起過白馬之盟的誓言,現在我們呂家這麼多王爺,別看那些大臣表面上不吭聲,內心不服是肯定的。只是我活著,他們怕而不敢動,我一死,你們恐怕鎮不住他們。所以你們必須牢牢掌握手裡的兵權,守住宮門,守住小皇帝,這樣才不會被他人所制。千萬要小心,就連給我送喪你們都不要參加!”

這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一生的經驗和見識,是其敏銳的嗅覺與意識,更是其最後的智慧與靈感。這也是我們經常說“要聽老人言的”道理,因為很多見識、經驗和智慧是學識和能力所不能彌補的,它必須要有經歷的沉澱才行。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往往在專業上不一定幹得過一個老農民工,原因就在這!何況,呂雉還不是一個農民工,人家是一個博導級別的政治教授。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呂雉都想得這麼清楚、安排得這麼周到了,那麼“諸呂之亂”就不應該發生了呀!這表面上沒錯,但是我們要知道,生活並不會按照我們想象的邏輯進行,很多事情,我們猜得中開頭,卻猜不中結尾。

是年七月三十日,呂后逝世,遺命呂產為相國,呂祿女為皇后。呂雉其實知道她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麼——她要和軍功集團翻臉了。但是她還是想冒一次險,在風險和利益並存的時候,呂雉和大多數人一樣選擇性地看到利益。呂雉想她死後小皇帝能夠安全地長大,完成一個皇權真空期的過渡,雖然呂祿和呂產已經掌握了軍權,但是如果能夠把相權也掌握在自己人手裡,無疑是更安全了。另外,呂雉覺得呂家有軍權在手,再不濟也不會一敗塗地。

所以呂后做出了上述判斷,並再三囑咐呂產和呂祿,千萬千萬把好軍權,護衛好皇宮!

呂雉的初衷,是想鞏固住當時的權力格局,等到小皇帝長大時,平穩地進行權力過渡。她並不想急著去挑戰軍功集團!這些年,我好他也好的日子其實過得挺香。而且,政治鬥爭中,大張旗鼓地去攻擊對方永遠是下策,悄無聲息地蠶食對方才是上策。呂雉是深諳其中之道的。

呂雉之所以會突然變得這麼不講江湖道義,歸根到底還是不自信,而且主要還是對她死後的呂氏家族不自信。一個人越是不自信的時候,就越對絕對安全充滿幻想,就越容易衝動地去消滅所有風險,最後萬劫不復。所以,一個人不管過得好不好,適當的自信是必要的,只要別自信過頭了就行!

又有人會說,你呂雉都安排呂祿和呂產分別掌管南軍和北軍了,還有啥好不自信的?那我們先來看看南軍和北軍是幹什麼的。南軍是拱衛京都的,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首都司令部。北軍是保衛皇宮的,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首都武警部隊。北軍單兵作戰能力強,南軍則人員編制多。關鍵一點是,南軍才是直屬於皇權管理的,而北軍肩負著京城治安,所以是歸相權管理的。這個巨大的權力漏洞和權力威脅,才是呂雉決定要搶奪相權的根本原因。

呂雉以前得罪了太多的劉姓王爺,而軍功集團的那些老不死又個個都老奸巨猾,自己呂家也沒有合適的接班人,呂雉逼不得已要提前對軍功集團動手了。在壽命面前,很多人都要做出迫於無奈的選擇。

其實單純站在鬥爭手段的角度來說,呂雉這個臨終決定無疑是最正確的。第一,先下手為強;第二,先造成既定事實,再高壓強迫對方接受事實;第三,其實,呂家和軍功集團之間的一戰是無法避免的。

權力的遊戲為什麼永遠那麼殘酷?就是因為權力的滋味讓人無法抗拒。兩夫妻有時候還會因為誰聽誰的而吵得焦頭爛額,更何況本就是你死我活的政治對手?但是,我們謀事的同時更要謀人,不要認為我想好了、選對了,事情的結果就一定是我預期的。因為,人的因素才是最不可控的因素。

呂雉算無遺策一輩子,她也沒算準她的兩個侄兒並沒有把她的遺言理解透,也沒有算準劉姓王和軍功集團這兩股曾互不感冒的勢力會突然聯合起來。

呂后剛死,早就心懷鬼胎的劉姓王們就開始有人坐不住了,首先出頭的是劉肥的次子劉章,這傢伙由於軟禁在京城,自己又沒繼承權,唯恐天下不亂。他給自己的哥哥齊王劉襄寫了封密信:“我從我老婆(呂家人)那裡打探到了內部訊息,諸呂想要作亂,大哥你快發齊國之兵來長安,我充當內應,到時候我們裡應外合,一舉破敵,待到誅盡諸呂后,我便擁你為帝。”

劉襄一想到這些年受到呂家那些窩囊氣,一時氣難平,毫不猶豫地舉兵造反了。歷史上的“諸呂之亂”正式拉開了序幕,而一直躲在家裡裝孫子、裝病、裝傻、裝糊塗、裝老實……各種裝的“司馬懿們”——軍功集團的大佬們終於開始大喊自己的孩子們:“快,扶我起來!”

思考上的陳述與總結

“諸呂之亂”的引爆邏輯其實並不複雜,無非是一種“誰動了我的乳酪誰就該死”的霸權主義醜態在作祟而已。但是它的延伸面卻是非常廣闊和深刻的。基於篇幅,同時也留給讀者朋友更多自我思考的空間,我主要選擇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個簡單的陳述和總結。

1、呂雉是聰明的人,她也一直在做聰明的事。她廣封呂姓王的時候講步驟、講方法;她分配利益的時候有原則、有手段;她判斷風險的時候有理智、有對策……但是,我還是要講,一個人再聰明也不要自以為聰明,也不要認為聰明無敵、可以逆天改命!因為誰都無法擺脫人性的制裁,所以我們在面對人性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堵不如疏”,堵得了一時,堵不了一世。就好像我們不喜歡別人謾罵我們時,強行罵回去永遠是最愚蠢的方式,罵贏了你沒成就感,罵輸了你更加丟人。他辱罵你不就是想證明他比你優秀、比你聰明嗎?送他一個意味深長的“呵呵”不更好?他的聰明是自作聰明,你的“呵呵”才是大智慧。

2、一個人一定要知道適當地剋制自己,剋制不住自己有時候就是在幫助對方傷害自己。這一點呂雉和軍功集團那幫老傢伙就做得很好,其實他們都是政治慾望很強烈也很明顯的人,但是他們都知道如何剋制自己。該出手的時候才出手,不該出手的時候絕不亂動。所以我們看人比武的時候,真正的高手都是出手之前一動不動地靜氣很久,直到發現對方的破綻時才閃電出擊。而那些沒什麼水平的人,才會不停地對方眼前、周圍跳來跳去,結果人家本不想揍他,也一腳把他踹飛了。一個人得清楚自己和對方的斤兩,別覺得自己屬螃蟹,就該橫著走,螃蟹身上最紅的時候就是它被蒸熟了的時候。沒有能力和機會時,儘量呆在自己家裡(地盤)思考智慧、積累實力,別動不動就去挑戰誰!

3、人與人的關係是生來不平等的,所以面對不公平的對待時,除非你有能力和機會去改變,否則不要把你的不滿寫在臉上。古往今來,因為“不服”兩個字而丟掉性命的人實在太多了。劉姓王爺、軍功集團面對呂雉的擠壓,他們能服嗎?但是他們都聰明地選擇了乖乖聽話,為什麼呢?他們都是聰明人,他們知道沒有收縮力的弓箭是沒有力量的,不知道收拳的人是不知道出拳的,把力量集中起來在合適的時候給敵人致命一擊永遠是最高效的制敵之道。蠻幹,那隻能叫魯莽的反抗;巧幹,才是真正的有效反擊

4、在名利場之中追逐的時候,永遠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只講感情、講情懷的人,因為你的感情和情懷很多時候都會被別人背叛和利用。呂雉和軍功集團誰是講感情和情懷的人?講感情和情懷的王陵提前退場了。但是,人在擁有名利之後,卻千萬不能丟掉感情和情懷,否則你這個人就變得比機器更冰冷、比屠夫更無情,你得到的名利只會加速地流失。不要以為那些企業家賺多了錢,到處做慈善就是純粹作秀,人家也在為自己的感情和情懷找一個歸屬。情懷這玩意,只有在你安全地實施它的時候,才有意義。否則,它本身就是一種裝。

5、嚴格意義上來說,人都是帶著面紗在生活。當然你不能確定你知道對方的真實面目,永遠不要自以為是地以為自己瞭解別人。呂雉走的兩步錯棋,是後人透過最終結果反推出來的,但是如果真正理解呂雉的話,她的那兩步棋其實都是當時的最優選擇。帶著面紗裝慫的軍功集團脫下面紗的時候就變得面目猙獰了,所以歷史和生活其實是沒有絕對的真相的。當真相變得難以得知的時候,其實真相就並不重要了。同樣,當一個人的面具取不下來時,他面具背後的面孔也就不重要了。執著於邏輯比執著於真相更重要。

類似的道理很難一言而盡,大家可以透過諸呂之亂的引爆邏輯充分理解和吸收。迴歸到“諸呂之亂”這件事的本身上來,它的引爆就是其實就是人性之中的天然趨利性所引起的連鎖反應。呂雉為了自身和家族的利益打擊了劉姓王和軍功集團,劉姓王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了一隻病老虎,軍功集團則是典型的劃明界限看戲的人,界限外,戲越熱鬧越好,但是誰把手伸到界限內,我就拔刀子剁手。

就這樣做個簡單的總結吧。希望大家透過這樣一段歷史,能更加理解歷史和生活的邏輯。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野外交合”違背封建禮教嗎?不!古代不僅不禁止,反而會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