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人們熟知的封神演義中,其中的一節,說姜子牙在渭水河邊上釣魚,遇到了周文王的典故,這就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由來。

大家可能不知道,姜子牙垂釣的渭水,其實有兩個地方,其中一處在山東。

根據歷史記載,姜子牙生活於距今3000年前的商末周初時期,為躲避紂王暴政,居於渤海之濱的營州萊國濰水部九龍鄉,也就是現在的濰坊市坊子區九龍鎮,在這裡,姜子牙遇到了東伯侯姜桓楚,兩人相談之後,姜桓楚覺得姜子牙很有才能,遂命他為九龍鄉之長。姜子牙當上鄉長後,在渭水河畔的渭陽山上搭建草堂以居。因此,從那時候開始,該山一直稱作太公堂山。山上建有太公廟。

姜子牙在任九龍鄉之長時,政績卓著頗有賢名。他閒暇之餘,就在九龍鄉的渭水釣魚,渭水沿岸至今留有與姜子牙相關的地名三十多個。

這個時候的姜子牙,並沒有把區區一個鄉長放在眼裡,以他的才能,管理一個鄉,實在大材小用了,所以他才有時間去釣魚。他希望這種不幹正事的行為,能夠引來上級領導的重視,也好給他一個陳情的機會。

可惜的是,當時紂王昏庸,只顧自己享受,下面的官員治理的如何,他根本不過問。姜子牙沒有等來他的期望。這個時候的他,心情不好,每天為了釣魚而釣魚,純粹是消磨時間。

但是上天不會辜負一個有準備的人,姜子牙終於等來了一次契機。

周文王姬昌派大夫散宜生遍訪天下名士,散宜生來到了濰水沿岸,得知姜子牙的賢名,於是前往相請,姜子牙也覺得紂王昏庸無道,聽說姬昌賢德,便應邀前往西岐。儘管他的年紀已經不小,也儘管他都有了外孫,可是他毅然拋家舍業前往西岐,目的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本事。車駕臨行之時,當地百姓極力挽留,至今仍有車留莊的地名。

任何阻力都阻擋不了姜子牙西進的步伐,可是當他千里迢迢來到西岐之後,現實卻很骨感。

由於年紀大,他並沒有馬上受到重用,連姬昌的面都見不著。好在西岐重視老人,國家有福利,他倒衣食無憂。

心情鬱悶的他,就在陝西的渭水河邊釣魚。這一次,他不是為了釣魚,而是釣人,他天天那麼釣,卻一條魚也釣不到,別人都以為他是瘋子,就有人問他為什麼釣不到魚,他提起杆子讓別人看他的直鉤子。別人一看,直鉤子哪裡能夠釣得到魚呢?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渭水河邊有一個用直鉤子釣魚的老頭子。

姜子牙要的就是這種廣告效應。

這事最終傳到了周文王的耳中,文王一聽,奇人啊,我去看看!

就這樣,姜子牙把周文王給釣來了,他的一番談古論今,令文王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拜他為相。姜子牙從此發跡,先後輔佐文王和武王,滅了商紂,被封土在齊地(今山東臨淄一帶),也完成了他的宏圖大志。

所以說,一個人僅僅有才是沒用的,呆在家裡默默無聞,誰都不知道。既然認為自己有才,那就應該展示出來,必要的時候,還要做點出格的事情,引起別人的注意,讓別人知道你的存在,給你一個展示的機會,那才是硬道理。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衛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顛沛流離,遠走異國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