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問題,歷史學家議論紛紛,然而我們這些大眾肯定會認為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造成的。一方面,朱元璋身為我國古代最勵志的皇帝,從乞丐到帝王的進階歷程,這就不是李淵這個富家公子哥可以比的,手段心機堪稱古代帝王之最。另一方面,大唐的半壁江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而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朱棣還在媽媽的懷裡喝奶呢。此消彼長,這就註定李世民敢造李淵的反,而朱棣卻不敢造朱元璋的反。
表面看上去這是沒有錯,但是忽略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朱棣為何要在朱元璋死後造反?李世民造反的依據又是什麼呢?在朱元璋當皇帝統御天下的時候,那時上面還有他大哥朱標壓著,朱棣造反這事連想都不敢想。朱元璋對開國功臣的殘忍,在我國曆史上都是罕見的。
但是,他對他的兒子們非常不錯,與草莽出身的劉邦一樣,把他的兒子們都封為藩王,想著都是一家人,要錢給錢,要權給權,只想把最好的給你們。從西漢開始,藩王的存在一直都是一個難題,後繼者對此頭痛不已。可到了唐宋元的時候,這個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處理,基本上不會威脅到王朝的安穩了。皇帝一看這都不是問題了,當然要封自己的愛子、兄弟及親戚為王,但一般都只是讓他們當個富貴閒王,遊走在政治邊緣,每天吃喝玩樂多好啊。所以唐宋元這些朝代,藩王都沒權,只是一個名譽稱號,手上連點像樣的私人武裝都沒有,又怎會發生藩王的叛亂問題。
但朱元璋這個寵娃的老父親,居然又撿起了劉邦從前封王的老套路,目的就是讓他的兒子們都有坐天下的感覺,也在向世人展示:這個天下它姓朱。而對於朱棣來說,他更不可能造朱元璋的反。因為他與父親的脾氣秉性最像,朱元璋開國後在一線奮鬥基本上也帶著這個兒子,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蒙古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心頭大患,朱元璋會把朱棣放在邊關,可想而知,他對這個兒子的重視,因為這要是處理得當,他父親的寵愛是少不了的,而且他還不是總負責,只是來刷經驗的。總的來說,朱元璋在世的時候,他從來就沒想過要造反,只想當一個閒散王爺,護衛他朱家的江山。甚至後來,如果朱允炆削藩太過分,要他所有叔叔的命,他也不會造反的。
切換到李世民的視角,那一切都變了,唐朝的王都是閒職,無權也無封國。因此,當李淵稱帝后,這個戰時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權力落差。就好像你原有的一切都被搬走,而朝廷對他的安撫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閒散王爺。因此,李世民遲遲不願意放棄手中的這些特權,就是承受能力不行,他無法從兩者的落差中過渡。
這個道理,太子李建成也是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對唐朝建立後,李世民遲遲不肯放權的行為非常不滿,因為你不管有多厲害,在當時你就要交權。誰知道老爺子還能活幾年,到自己登基再向李世民動手是不明智的,因為那時李世民經營多年,動手最好的情況也會讓自己被扯掉一身皮。更何況,當李世民手握重兵,身邊又有那麼多人才的時候,他的野心已經暴露無遺,不動他,死的可能就是自己。所以,李建成權衡再三必須下手。
而李建成一動手,這正合了李世民的心意,李建成對李世民的戰鬥毫無勝算,只是他自己不知道罷了。幹掉李建成,他爹一定會處罰他,這無可避免,搞不好還可能為他弟弟做嫁衣。唯有逼宮讓他爹提前退休當太上皇,自己當上帝國的CEO。這樣一來,天下都由自己說了算,才能堵住悠悠眾口,也不用承擔啥責任了。綜上所述,朱棣壓根無力造他爹的反,而李世民為了自己的形象,必須造父親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