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國古代治國,非常注意要讓人們說話,不要禁止,有許多例項說明不讓人們說話會危害國家的安全。

先說一個反面的例子,據古書《國語》記載,西周時的厲王,治理國家非常殘暴,老百姓都有許多意見,但厲王認為這都是對他的誹謗,禁止人們批評他,還派出許多人在大街小巷監視老百姓,老百姓稍有不慎,就被說是誹謗國王,抓去殺頭,於是老百姓更害怕了,走在路上相遇,只能相互用眼神示意,不敢說話。《國語》裡用“道路以目”描述這種情況,後來“道路以目”就成了一個成語。

對此,一個大臣對厲王說:

你要知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河水被堵起來,不能正常流淌,就一定會衝破河堤,形成水災,讓更多的人受害。

這裡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也成為歷史上的名言。

厲王不聽,過了三年,老百姓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就組織起來,攻進王宮,把厲王從都城放逐出去了。

範祖禹的《唐鑑》也說到了這個問題,認為:

治天下首先要開通言路。

他說:唐高祖建國之初,能夠聽取官員的意見,對提出好建議的人,更能馬上提升官職,賞賜物品,這是向更多的官員表示:

大家都要向這種人學習,為了國家的利益,向皇帝不斷提出更好的建議。

他認為:

國家的治亂,與言路的通與不通有很大關係。好比一個人的全身,氣血流通而無阻滯,國家的言路通暢,可使下情上通,上意下達。這樣,民眾就會知道君主在關心自己,於是產生對君主的信任之心,有什麼想法都會向君主傾訴。

一個王朝,如果能夠建立君民之間的這種信任關係,就必會興旺發達。

所以,範祖禹認為唐王朝在建立之初就能如此開通言路,後來興盛強大,就是必然的結果。

範祖禹是就具體的事例,提出這種見解的。

當時萬年縣的法曹孫伏枷向唐高祖上書,提出:

隋煬帝因為厭惡聽到而亡了天下,對這種覆車之轍,我朝應該加以改變,君主要努力徹底瞭解民間情況,因此君主的言行不可不謹慎。

陛下今天即位,明天就有人獻上奇異的鳥禽供陛下玩樂,另外還有百戲、散樂乃是亡國的荒淫音樂,供君主玩賞。最近,太常官在民間借用婦女的裙子服裝,用作宮中歌妓的衣服,準備於五月五日在玄武門進行娛樂表演,這種做法,是不能讓子孫仿效的。

他在上書中又說:

對太子及諸王的屬官,應該謹慎小心地選擇其人選。

唐高祖讀了孫氏的奏章,大為高興,頒佈詔書加以褒揚,並把孫伏枷升官為治書御史,又賞賜了三百匹綢緞,將這事向天下宣佈。

國家將要興旺,就必定會獎賞進諫之臣,國家將要滅亡,就必定會殺死進諫之臣,所以進諫的人受到賞賜,是興旺的徵兆,進諫的人被殺,是亡國的徵兆。

天下就像人的身體一樣,人的身體必須氣血順暢流通,沒有阻滯,而後才能生存。進諫的人使下面的情況得以通達於君主,君主的旨意得以傳達到下面,就像氣血在全身順暢流通一樣。所以進言的路徑暢通,國家就會得到治理,進言之路堵塞,國家就會發生動亂,天下的治與亂,與進言之路是否相通緊密關聯。

唐高祖以隋朝滅亡的原因為借鑑,在王業剛剛建立之時,眾事處於草創階段,就能注意首先開通進言之路,使下面的意見暢順無駔,這表明他知道治理國家先要做什麼。

天下受高祖的影響,就像炎熱的人能夠沐浴,殘廢的人能夠站起來,百姓知道皇上擔心自己的疾病而痛心,他們將會朝見皇上訴說自己的心聲。

唐王朝後來的興盛,由此可知是理所當然的。

古代的帝王制度下,人們總喜歡向皇帝獻上玩樂之物,以討取歡心和賞賜。所以唐高祖稱帝后,人們就向他獻上各種禽鳥和百戲、散樂。

百戲散樂,一直是中國古代民間流傳的雜技與音樂,與宮廷中的禮樂表演和音樂不一樣。古時人們喜歡聽民間的桑間濮上之樂,又稱鄭衛之音。正統的儒家禮樂制度及其思想,認為這種音樂不利於國家統治,所以儒家經典《禮記·樂記》說:

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

《漢書·地理志》說:

衛地有桑間濮上之樂,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

可知這是表現民間男女青年相互愛慕的音樂與相應的舞蹈。而儒家正統要維護的是宮廷雅樂,即在舉行官方禮儀活動時演奏和表演的音樂舞蹈。

這兩種音樂舞蹈,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不可調和的,所以儒家正統為了君主的統治,一直反對君主觀賞民間的音樂舞蹈及雜技表演。

所謂百戲,除了現代所說的雜技之外,還有角抵,即摔跤一類的競技活動。東漢學者張衡在《西京賦》中對百戲表演做了詳盡描繪,包括歌唱奏樂、化裝表演、角抵、武術(扛鼎、胸抵刀、筋斗、弓箭)、雜技(鑽圈、跳越水盤、走索、吞刀、吐火)、馬戲、馴獸、魔術等,這在後世出土的畫像石中也有真實影象。

漢代畫像磚上的百戲圖

漢代百戲圖

漢代官員宴飲時觀看百戲表演

這在古代一直屬於民間演出,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秉承儒家觀念的大臣與學者,都極力反對君主喜好和欣賞這一類音樂舞蹈與表演,認為這會使君主耽於玩樂而不再關心國家大事。

一般而言,民眾喜愛這些音樂舞蹈雜技表演等,是正常的,無可非議,但治國的君主不可過分喜好這類東西。

從治國的角度看,這種說法也是有道理的。

因為如果君主過分喜好這類音樂舞蹈和表演,下面的宦官與大臣就會投其所好,在民間搜求這些東西,獻給君主,來討歡心,並藉機升官發財。北宋晚期的“花石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宋徽宗酷愛奇花異石,蔡京為了迎合徽宗,從江浙地區搜求花石獻給徽宗,後來規模越來越大,蔡京主持蘇杭應奉局,專門在民間極力索求奇花異石,運往北宋首都東京(今開封)。

運送花石的船隻,十船編為一綱,舳艫相接,絡繹不絕,時稱“花石綱”,騷擾民眾,不堪忍受。

如宋徽宗曾得太湖石,高四丈,載以鉅艦,役夫數千人,所經州縣,拆水門﹑橋樑、鑿城垣以過,應奉局準備的船隻不能應付,就將幾千艘運送糧食的船隻強行充用,這種擾民活動前後延續二十多年,最後激起了方臘起義。

可知孫伏枷告誡唐高祖不要喜好這類玩物,是政治上的忠誠進諫,因此受到範祖禹的稱讚。

而為太子及諸王(即唐高祖除了太子之外的諸位兒子,都封了王,故稱諸王)精心挑選屬官,也是當時非常重要的事務之一。

唐代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發生的玄武門之變,從表面上看,是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之間的矛盾與鬥爭,但在二人的爭鬥過程中,可以看出二人一直處心積慮地挑選與聚集得力的屬官。

孫伏枷原意是為太子及諸王挑選正直而有學問的屬官,以幫助太子和諸王學習治國之道及加強個人修養。

但李建成與李世民為了讓自己在政治上取得勝利,分別精心挑選屬官,使他們成為自己的得力干將。

據《資治通鑑·唐紀五》記載,李世民戰功卓著,李建成沒有戰功,李淵有意讓李世民代替李建成為太子,李建成知悉後,與李元吉合謀,要把李世民除掉,為此而“各引樹黨友”,即雙方都在暗中挑選和聚集忠誠於自己的文武人才。

後來唐高祖李淵對尚書僕射裴寂說:

此兒久典兵在外,為書生所教,非復昔日子也,

這是說李世民被他身邊的書生教得不像從前的樣子了,可證明李世民早就挑選人才為自己服務。

到唐高祖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爆發前夕,李建成看到“秦府(秦王李世民府中)有不少驍勇的武將,想把他們拉攏到自己身邊來,就偷偷地送給李世民手下的左二副護軍尉遲敬德一車金銀器,並給尉遲敬德寫了一封信,說要與他交朋友。

尉遲敬德說:

秦王對我有“再生之恩,當殺身以為報”,如果接受了你的禮金,私下與太子相交,那就是有“貳心”,是“徇利忘忠”,於是斷然拒絕李建成的禮物與拉攏。

李元吉又在唐高祖面前說尉遲敬德的壞話,高祖就要逮捕敬德,李世民極力保護,才得以倖免。

古人畫的尉遲敬德像

古書中一般稱他為“尉遲敬德”,民間則稱他為“尉遲恭”

李建成等人又誣告李世民的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用金帛引誘李世民的右二護軍段志玄,還用誣告手段除去了李世民的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最後李世民身邊只剩下長孫無忌、高士廉、侯君集、尉遲敬德、秦叔寶等人,但李世民此時還沒有下決心與李建成開戰,於是尉遲敬德說:

大王現在處事有疑,這是不智,臨難不決,這是不勇,你平時畜養的勇士八百人都被召進宮了,他們在宮內擐甲執兵,事勢已成,又怎能罷手不動呢?

李世民仍下不了決心,就找其他屬官商議,這些人都說:

若使李建成與李元吉二人得志,恐天下非復唐有,而以大王之賢,取二人如拾地芥耳,為什麼像匹夫一樣徇節,而忘了社稷的大計?

李世民還是下不了決心,眾人說:

大王認為舜是怎樣的人?

世民說:舜是聖人,

眾人說:

當年舜被他弟弟騙到井下挖泥,如果他不設法逃出來,就變成了井中之泥。舜多次被騙,如果都不設法逃過,又怎能在後來成為帝王而澤被天下,法施後世?平時的一些小事,就忍了,現在他們要殺你了,遇到這樣的大難,怎能還是忍受?

李世民還要進行占卜,此時張公謹自外返回,把用來占卜的龜甲扔到地下,說:

有疑問才占卜,現在事情這麼清楚,沒有任何疑問,還佔什麼卜?如果占卜的結果不吉,又怎麼辦?

這樣才使李世民下定了決心。

由此可看出,李世民身邊早經多年挑選,聚焦了一批得力的文臣武將,在關鍵時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建成方面同樣也有不少人才,在玄武門之變事前,太子中允王珪和太子洗馬魏徵向李建成獻計,要他率軍出征劉黑闥,掌控實際兵力,並結交山東豪傑,可知王珪與魏徵是太子李建成的得力謀臣。

在玄武門之變的作戰過程中,也可看到李建成方面的得力武將,如翊衛將軍馮立,聽說李建成已被李世民殺死,嘆曰:

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乎!

乃與副護軍薛萬徹、左車騎謝叔方率東宮(太子李建成為東宮)和齊府(齊王李元吉的府邸)的精兵二千人,馳奔玄武門來戰。

張公謹關了玄武門,不讓他們進來。這時,忠於李世民的雲麾將軍敬君弘掌管皇宮宿衛,率兵守衛玄武門,他見薛萬徹等人來攻,就挺身出戰,與中郎將呂世衡吶喊衝鋒,全都戰死在陣中。

張公謹率領守門兵與薛萬徹等人力戰良久,薛萬徹見攻不下玄武門,就想率兵去攻李世民的秦王府,秦王的將士非常害怕,這時,尉遲敬德拿出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級給他們看,李建成的軍隊於是瓦解崩潰,薛萬徹與數十個騎兵逃入終南山。

李建成的部將馮立,在這次作戰中殺死了李世民的部將敬君弘,他對手下人說:

這也足以回報太子了!

然後也逃到野外。

從這個過程看,李建成方面也有不少武將,忠心耿耿拼死作戰,如薛萬徹、馮立等。他們逃跑後,李世民屢次對他們進行招撫,但他們就是遲遲不歸,表示對李建成的忠心。這說明李建成經多年的招攬,聚焦了不少人才在自己身邊。

李世民手下的尉遲恭和秦叔寶,後來成了中國民間的左右門神,左為尉遲恭,右為秦叔寶

中國民間的門神像,左為尉遲恭,右為秦叔寶

民間的尉遲恭之畫像

孫伏枷向唐高祖建議為太子及諸王仔細挑選僚屬以輔佐他們,這時還沒有玄武門之變,孫伏枷的用意是想讓這些僚屬幫助太子及諸王好好學習儒家學說,以便將來治國,並不是想讓他們以後相互廝殺。

也許孫伏枷已經看出太子與秦王已有矛盾,想用挑選優秀人才作為僚屬的方法,化解其間的矛盾。但在實際上,雙方的矛盾無法和解,最終形成武力爭鬥,這是孫伏枷未能預料的。

9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如果馬戛爾尼訪華失敗後,英國人立刻對清廷宣戰,乾隆能打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