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聰明美貌的年輕皇后蹊蹺死去,為何朝廷不披露死因。請看《咸豐皇帝生母,不明不白殞命圓明園,為何正史只有十二個字》
清 道光皇帝
道光二十年(1840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名鼎鼎的年份。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這座橫亙於古代與近代之間的黑色時間界碑。這一年,爆發了中英鴉片戰爭,西方侵略者的炮艦從中國的南方海防門戶一直打到北方海防門戶。這一年,是封建中國變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轉折點。
這年正月,皇宮大內還發生了一起重要事件:年輕美貌的皇后鈕祜祿氏突然死了。皇后死得非常蹊蹺。但對發生在宮闈深處的這一事件,人們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渾然不知。
對於皇后鈕祜祿氏死亡的記載,《清史稿》僅十二字:“二十年正月壬寅,崩,年三十三。”既未交待具體死因,也沒交待死亡地點。
章開沅先生主編的《清通鑑》記載:“壬寅(十一日),皇后鈕祜祿氏病逝。”這一記載雖交待了鈕祜祿氏系因病死亡,但沒有交待皇后患何惡疾,年紀輕輕的為什麼一轉眼就死了。
對皇后鈕祜祿氏猝然去世事件,原始清史料均語焉不詳。將傳世的官史串起來,可以勾勒出皇后死亡前後的大體情形: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初六,紫禁城照例瀰漫著新年的歡樂氣氛。這時,突然傳出皇后生病的訊息,道光帝陪著六十五歲的皇太后前去探望。五天後的深夜,也就是十一日(2月13日)子夜兩點左右,皇后暴崩。聞訊,道光帝立即前去看視。八點左右,皇帝親自陪同老太后前往祭奠。道光帝下旨:著惠親王綿愉、總管內務府大臣裕誠、禮部尚書奎照、工部尚書廖鴻荃總理喪儀。不久,道光帝為皇后親定諡號:孝全皇后。至於皇后為什麼得病,得的什麼病,一概被遮掩得嚴嚴實實。
皇后之死亡,顯得神神秘秘。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有首《清宮詞》描寫了皇后鈕祜祿氏之死,隱約透出了其鮮為人知的死因。這與官史所記大不相同。這首詞說:
如意多因少小憐,杯鴆毒兆當筵。溫成貴寵傷盤水,天語親褒有孝全。
這首詞告訴人們,皇后鈕祜祿氏之死,與筵席上的鴆毒有關。這首詞還有一條註釋,提供了另外一些耐人尋味的資訊。註釋的大意如下:道光十三年(1833年),鈕祜祿氏被冊封為皇貴妃,統攝六宮。第二年,位居中宮,當上了皇后,過了數年暴亡,此事頗為隱秘。當時,道光帝繼母孝和皇太后仍健在,家法森嚴,道光帝不敢違拗她的懿旨,因而特諡之為“全”。道光帝由於痛悼孝全皇后離他而去,所以不冊立其他妃嬪所生皇子為皇位繼承人,決意冊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因為他系孝全皇后所生,而且在尚活著的諸位皇子中最為年長。
這條註釋告訴人們,孝全皇后之死,又與孝和皇太后有關:很可能是孝全皇后違背了家法,孝和皇太后站出來執行家法,逼她走上死亡之路。至於皇后究竟違背了哪條家法,為何連皇帝也無法保全自己寵愛的女人,註釋沒有詳細說明,只是含糊其辭地說:“事多隱秘。”
歷朝歷代宮廷裡發生的一些事件,由於不光彩,不雅氣,放不到桌面上,往往被官方所著正史所隱去。這也難怪,正史往往是在統治者點頭同意後才付梓存世的,他們不願張揚的醜聞,是不會載入皇皇正史的。如《清宮詞》所述,孝全皇后之死與筵席上的鴆毒有關,系孝和皇太后執行家法的結果,這純屬皇家醜聞,也只有稗史、詞曲得以披露一二了。魯迅先生曾稱讚野史中儲存有歷史的真實,可補正史之不足,此語實在深刻。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孝全皇后身邊宮女成群,這樣一位人物,極不正常的暴死,不可能沒人目睹、沒人耳聞。按照清制,秀女一般十四至十六歲進宮,如果沒被皇上看中或寵幸,未能進入答應、常在、貴人、嬪、妃等皇帝小妾行列,通常二十五歲就可以出宮嫁人。綜合與此事件相關的史料,根據一些筆記、秘史披露的內幕,可以勾勒出孝全皇后暴死的全貌:
眼看道光帝年屆六十了,仍沒有確定皇位繼承人。對此,皇后鈕祜祿氏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一位年近花甲的皇帝,一位已經坐了近二十年金鑾殿的皇帝,這麼長時間還不確定皇位繼承人,確實很不正常。
清王朝除開國之主努爾哈赤和第一位皇帝皇太極,按照當時確定的擇立繼位人原則,生前未指定繼位人之外,其他皇帝確立繼位人時自身年齡都比道光帝小得多。順治帝福臨,年近二十三週歲時指定繼位人;康熙帝玄燁第一次冊立皇太子時,才二十一週歲;雍正帝胤禛創秘密建儲制度並確定繼位人時,年近四十五週歲;乾隆帝弘曆第一次確定繼位人時,年僅二十五週歲;嘉慶帝顒琰秘密確定繼位人時,三十八週歲。近六十歲的年齡,對一位政事紛繁、妻妾成群的皇帝來說,已經是不低的壽數了。在他之前,只有康熙帝、乾隆帝活過了六十歲,清太祖、崇德帝、順治帝、雍正帝、嘉慶帝五位最高統治者,都沒有活過六十週歲。
道光帝遲遲不確定皇太子,並非因為皇子年齡太小。活著的皇子中,就數皇后鈕祜祿氏所生皇子奕詝年齡最大。他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初九日,在紫禁城承乾宮呱呱墜地。在他出生之前,道光帝已經有了三個兒子。不幸的是,皇二子奕綱、皇三子奕繼和皇長子奕緯,先後於道光七年(1827年)、九年(1829年)、十一年死去。皇長子奕緯在奕詝出生前兩個月死去,虛齡二十四歲。到道光十九(1839年)年,皇四子奕詝已滿八週歲,按當時的習慣計齡方法,已經到了九歲。在這個年齡,順治帝已當了三年皇帝,康熙帝也已坐了兩年金鑾殿了。康熙帝初次冊立的皇太子胤礽,年齡僅一週歲多一點;乾隆帝首次秘密確定的皇太子永璉,年僅六週歲。
道光帝在確立繼位人問題上的遲疑不決,表明他還沒有下定決心,還沒有在諸皇子中選定一個稱心如意的接班人。
是在皇位繼承人的爭奪上,讓作為皇子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鋌而走險嗎?請看下一篇《道光朝皇位爭奪戰,她的“畫蛇添足”,讓兒子差點與皇位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