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問題是影響戰後中東和平的重大問題。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就被英國佔領。1922 年英國獲得了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權。英國利用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矛盾,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1917 年英國發表了支援猶太復國主義的《貝爾福宣言》,宣佈英國要建立“猶太民族之家”,吸引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英國委任統治當局奉行扶猶排阿的政策使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勢力日益壯大,阿猶之間的流血衝突不斷髮生。1939 年,英國為了爭取阿拉伯世界對反法西斯戰爭的支援,發表了《關於巴勒斯坦的白皮書》,限制猶太人的移民和土地轉讓,提出巴勒斯坦將在10年內獲得獨立。戰後英國工黨政府更注重維護與阿拉伯人的“友好”關係,猶太大對此深感不滿。1945年5月以本-古裡安為主席的9“猶太建國協會執行機構”向英國提出,讓10萬猶太人遷人巴勒斯坦並建立猶太國,但遭到英國拒絕。猶太復國主義者轉而採取了反英親美和打擊阿拉伯人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擴大在中東的影響,美國積極扶持猶太復國主義者145年, 英美組成聯合調查組解決巴勒斯坦問題。這個委員會提出了1946年發放10萬張猶太移民證和將巴勒斯坦劃分為4個省的分省自治計劃。網位伯人和猶太人對此均表示不滿。1946年8月, 猶太建國會巴黎會議通過了“在巴勒斯坦適當地區建立有活力的猶太國”的計劃。擬建的猶太國面積約古巴勒斯坦總面積的65 %。美國對此計劃表示支援。1947年4月, 巴勒斯坦問題被提交聯合國處理。4月底至5月初,聯合國巴勒斯坦特別會議成立專門委員會對巴勒斯坦問題進行調查。11月聯大表決,通過了《巴勒斯坦將來治理(分治計劃)問題的決議》。它規定英國的委任統治於1948年8月1日前結束,此後兩個月內分別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前者面積為1.5萬多平方公里,後者面積為1.1萬平方公里。聯合國對耶路撒冷及其附近地區進行管理。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佈成立。猶太復國主義者從建國之日起,就制定了擴大領土、吸收移民以建設大以色列的政策。阿拉伯國家抵制以色列國家的建立。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阿拉伯聯盟與以色列發生故爭,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戰爭初期,阿方處於有利態勢。5月29日,聯合國在美國推動下透過停火決議,以色列獲得嘴息之機,獲得了大量的軍事授助。7月8日,停火期滿後,以軍發動進攻,戰火再起。阿拉伯國家已處於劣勢。1949年阿以雙方簽訂了停戰協議。第一次中東戰爭之後, 以色列幾乎佔領了巴勒斯坦總而積的80%,估計有96萬多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此後,恢復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權利問題成為中東問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