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17日,週四。公元1888年的今天,也是清光緒十四年,北洋水師在威海劉公島成立。我一向不喜去看滿清時代的歷史,特別的晚清大廈將傾的那段屈辱史。但既然說了要以史為鑑,以正衣冠,那不管多麼不堪,我們都要去面對曾經切實發生過的一切,也許會讓今人得到一些啟發。
殤者,未成年而死,或意為國戰死。北洋水師兩者皆佔,使人不禁為之痛心惋惜。如今我們從後世人的角度來看,北洋水師的命運其實從它成立的這天起,就註定了終將被毀滅。
黃海海戰老照片
無論它一開始曾聚集了多少英才俊傑,或是它裝備了多少堅船利炮。因為戰爭,從來都不只是戰爭。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國力的比拼,更是人民意志的對外體現,而晚清朝廷除了向洋人買的船炮之外,以上三點無一具備。
清廷在組建北洋水師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打造現代海軍的意識,儘管經過了令人絕望的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開始透過洋務運動進行現代化改革,但是海軍在清廷的掌權者眼中,作用不過是看家護院,不再被人破門而入罷了。
1892年,光緒帝明確提出朝廷接下來兩年內的任務是全力準備老佛爺的六十大壽,戶部隨後直接停了水師的購艦軍費。與此同時的日本在幹嘛?幾乎與洋務運動同步進行的明治維新全盤西化。同樣是被巨炮轟開家門的日本,窺探到了國門外的世界,開始變得野心勃勃。野心家們制定了以朝鮮為跳板吞併中國的瘋狂計劃,舉國之力發展海軍。甲午海戰時日方的“吉野號”當初因購艦銀子不夠,明治天皇把皇后的首飾都拿出來捐了。兩相比較之下,戰敗也是理所當然。
北洋水師龍旗
其次,清政府已經從上到下爛到根裡了。當年清廷軍費2000萬兩有近七成被八旗吃了空餉,剩餘的幾百萬兩再經過層層剋扣,落實能到軍備和兵餉的依然不剩多少了。再加上軍政內部派系鬥爭,黃海海戰北洋水師大傷元氣之後,丁汝昌退守威海。
丁汝昌照片
被革職的丁汝昌若不是李鴻章力保,早已被押回刑部受審了。但即便身處如此困境,丁汝昌仍振作守備。後日軍在山東登陸,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祐亨勸降,丁汝昌不為所動,並言:吾身已許國,隨後在孤立無援中,服鴉片自殺殉國。
但即便丁汝昌自殺前已將北洋提督印截角作廢,其手下軍官最終還是盜用他的名義,與日方簽訂了《威海條約》,至此,北洋水師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