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作者 李旭光

哈達山水利樞紐工程

二鐵蹄踐踏(1925年 —1945年8月)

哈達山蓮花塔

1943年,每天使用4、8萬勞工,1944年,每天使用勞工6、8萬人,1945年,每天用勞工8萬人。此外,在提水工程現場,每天還使用山東勞工3000人。總用工達337萬個工日。8萬多勞工共完成 2184萬立方米的土方量,每個勞工一天要開挖12立方米的土方。有2%的勞工在棍棒和凍餒下,在過度勞累中死去。有的不等到嚥氣就被日本人用鐵絲捆住活活埋掉。後來,人們發掘出的骨骸幾十個人用鐵絲捆在一起。由於日本戰敗,計劃中的三個提水站和三個灌區沒有全部完成,一些機組在海運途中被盟軍的打擊下沉入海底,其中,一灌區僅裝機7臺機組(計劃15臺),二灌區機組沒有安裝(計劃14臺)。整個灌區的排水洩乾和洩支也沒有形成完整的配套,僅開發水田3000公頃。特別是由於排洩不暢,地下水位不能按水稻耕作的要求合理調節,使前郭灌區作為未完工程,一直到七十年代中期還不能正常生產執行,水稻產量低且不穩,大片水田被棄耕而成為荒蕪的葦塘,土地鹽鹼化加重,省地兩級主管部門多次組織調研,查詢生產不穩定的原因。

李旭光簡介

祖籍山東,吉林松原人,軍人出身,退休前曾供職於鄉、縣、市(地)、省黨政機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史學會遼金契丹女真史分會理事,中國楹聯家協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吉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一級。

散文《秋來查干湖》,收入2011年《中國散文精選》、刊於《光明日報》、《作家》、《大家散文》、《詩選刊》、《散文選刊》、《語文主題學習》(上海教育出版社)等書報刊,被《學優網》、《第一文庫網》等語文學習網站眷顧;《查干淖爾之冬》發表於《大家散文》、《人民日報》,收入《人民日報》散文精選《風在訴說的時候》;《中華典籍引領我的生活》,獲《光明日報》社、“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有獎徵文優秀獎;《百餘年來洮霍兩河注入查干湖以及松嫩兩江與查干湖溝通的文獻與圖輿》,在全國遼金史年會宣讀,刊於《東北史地》,收入《遼金史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三石·九石》等幾十篇札記、隨筆、詩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詩刊》、《人民文學》、《美文》等報刊發表。

《踏青集》、《方舟·方舟》、《查干湖畔的遼地春捺缽》等文集在作家出版社、吉林出版社出版。(2019·10·20)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誰才是國軍第一悍將?他先救張靈甫後救胡璉,一戰令華野損兵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