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駒
說起張伯駒,很多人腦海中查無此人,但說起袁先生,相信許多人都很熟悉了。袁先生曾是民國時北洋軍閥的首領,權盛一時,而張伯駒就是袁先生的表侄,還是直隸總督張鎮芳的侄子。所以張伯駒可以說得上是家世雄厚、出身名門,而且張伯駒在歷史上不同於袁先生、張鎮芳等人被後人唾罵,許多人都對張伯駒萬分讚賞、敬仰有加。
出身名門,濁世佳公子當代學者史樹青先生曾評價張伯駒說:"我們近代沒出過這樣高的人,有學問的人,有涵養的人。"這樣高的讚譽,張伯駒絕對能擔當得了。
從七歲開始,張伯駒就進入私塾讀書,九歲就能寫出一手好詩,還因此被當時的人稱為"神童"。在私塾中,張伯駒接受了較為系統的中國文化傳統的薰陶,也因為家境比較富裕,張伯駒得以遍覽群書,增長學問。
在文學方面,張伯駒天分很高,再加上後天的努力,所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詩詞、對聯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張伯駒詞集
除此之外,張伯駒還是一個京劇愛好者。不同於一般的京劇票友,張伯駒既有才有財,還肯下功夫。他不光看京劇,還要學京劇,民國時期著名的京劇大師餘叔巖還曾經教過他唱戲。張伯駒學得很認真,早出晚歸,不辭辛勞,一年內就能學會彩唱。
張伯駒(右)京劇扮相
這場義演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作為世家公子,張伯駒看到的不是歌舞廳裡的燈紅酒綠,而是同胞們正處於水深火熱的處境。這樣偉大的情懷,想必也是張伯駒博得後人讚譽的原因之一。
痴迷收藏,鐵鞋盡踏破相較於對文學和京劇的熱愛,張伯駒在收藏上可以說得上是痴迷了。收藏是一項極其散財的愛好,張伯駒出於對中國文化的喜愛,義無反顧地在這項愛好上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
民國時期,政局混亂,一些名門貴族都開始典當自己家中的珍寶來獲取錢財,連曾經的皇室也不例外。北洋政府倒臺後,皇室子孫愛新覺羅∙溥儒為了維持生計,把一幅唐代名作《照夜白圖》賣出去,張伯駒一聽到這個訊息,就立馬北上打聽這幅畫的歸處。可惜,幾經輾轉,這幅畫最終流落國外。
《照夜白圖》
這件事對張伯駒的影響很大,他覺得國家的寶藏流落他國是一件多麼令人惋惜和羞愧的事情!所以當時的張伯駒暗暗發誓,今後,傾其所有也要保護住國家的文物。
在一次賑災書畫上,張伯駒見到了溥儒的《平復帖》,張伯駒害怕這幅畫在溥儒手中再次成為下落不明的藏品。所以他千方百計地想要從溥儒手中買回這幅畫。可是溥儒卻獅子大開口要價20萬,張伯駒付不起這錢,心急如焚。不過後來溥儒的母親去世急需用錢,這幅作品被張伯駒以4萬元購得。
《平復帖》區域性
買得作品後,張伯駒在保護作品上也是嘔心瀝血。時局動盪,張伯駒家中盡是當官的人,難免會被人盯。有一次在上海,張伯駒就被綁架了,綁匪一開口就要300萬。張家哪裡還有那麼多錢呢?家中比較值錢的就是張伯駒收藏的字畫了,要是把這些字畫典當出去,興許也能湊夠300萬。
但張伯駒卻堅持,寧願死,也不想讓那些字畫再次顛沛流離。所以張伯駒和綁匪就這麼僵持著,8個月後,綁匪終於鬆口了,不要300萬,就要40萬。張家人千方百計,在不變賣字畫的前提下匆匆湊夠40萬,這才將張伯駒從虎口中救了出來。
在生命危亡中,張伯駒關心的不是自己個體的命運,而是國家文物流傳的命運。他的胸懷和品行可見一斑。
張伯駒晚年生活清貧
還珠於民,破屋度餘生張伯駒為這些文物耗盡了心神,他的收藏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國家。所以當新中國成立後,時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的張伯駒將自己的藏品全部獻給了故宮博物院。
有人說故宮博物院裡的一半藏品,是張伯駒捐贈的,這話一點也不誇張。他所捐贈的藏品包括我們之前講到的《平復帖》還有李白的書法名作《上陽臺帖》和許許多多珍藏多年的字畫珍品,大大小小上千幅。
故宮博物院本想給張伯駒一些錢,但張伯駒沒要,要說是張伯駒是家財萬貫,不缺這點錢?不是的,早年張伯駒為了收藏字畫,花費甚多。1946年,張伯駒還為了收購一幅《遊春圖》,散盡了家財。
《遊春圖》
《遊春圖》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極其重要,他是隋代著名畫家展子虔的佳作,具有非常鮮明的中國山水畫特色。後來這幅畫流落到一個叫馬霽川的手中,馬霽川想將畫賣給外國人,張伯駒知道這個訊息後大怒。他想買回這幅畫,可是馬霽川卻出價800兩黃金,這個價錢對當時的張伯駒來說,簡直就是天價。
不甘心的張伯駒只好放出《遊春圖》要賣給外國人的訊息,文化界為之一震。紛紛對馬霽川予以譴責,馬霽川迫於壓力,只好降價到200金。這價錢也不便宜,張伯駒根本拿不出來,只好將自己的房產賣出,用來購買字畫。
所以張伯駒的生活更加貧困,有時甚至需要妻子去典當自己的首飾才能將生活維持下去。更何況,張伯駒認為自己為國家收藏珍品,現在還予國家和人民又怎麼會收取分文呢?
我們沒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將自己全部"財產"捐獻出去的先生,在晚年竟然還遭受了一次無奈的"欺負"。
張伯駒與妻子
1982年,張伯駒生病住院,他的妻子心疼他,再加上張伯駒年事已高,所以張伯駒的妻子就想給他換一個單人病房。但沒想到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請求,竟然還遭受拒絕。醫生認為張伯駒級別不夠不能換房,還反問道:"你配嗎?"
張伯駒的妻子無奈,只好請來了故宮博物院的人,這件事才被妥善解決。
我們後人在讀到這段歷史時,不禁有些唏噓,一個為國家捐贈了近千億的人,在病危時想換個病房,竟會因為"級別不夠"這種理由遭到拒絕。可是也許在張伯駒眼裡,這不過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早已將錢財置之度外,安守平淡。也就是這樣的無私與淡然,張伯駒先生的精神至今仍像一縷陽光溫暖著我們,當我們走進故宮博物院,總會記起一位叫做張伯駒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