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大哥是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
她的二哥是地質教育家、中國礦床學重要奠基人馮景蘭。
哥哥們耀眼的光芒,也無法遮蔽住她的榮光。
誰是馮友蘭胞妹?
她叫馮沅君,1900年出生在河北唐河縣。大哥叫馮友蘭,二哥叫馮景蘭。
她的父親馮臺異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在家設定書房,請“教讀師爺”給長子馮友蘭、二子馮景蘭及女兒馮沅君講授古文、算學、寫字、作文等課程。
年幼的馮沅君喜愛讀古文,其中以唐詩更甚。在她十一歲時不僅能背誦大量詩詞,而且還能吟詩填詞。
馮沅君年輕時
1917年,由慈禧太后創辦的女子師範學校更名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並在同年開始招生。17歲的馮沅君透過考試,成為中國第一代女大學生。
當年在女高師教書的先生真是名家雲集:李大釗、胡適之、魯迅、陳衡哲、吳貽芳、黃侃等等……
馮沅君不僅在這裡繼續學習國學,同時又接觸到許多新派人物傳播新思想。這讓從小受教育有思想的馮沅君更加如魚得水。
她在學校排演反封建禮教的新編話劇《孔雀東南飛》;受同班同學女作家廬隱影響拿起筆寫小說,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卷葹》的出版還得到魯迅的大力支援與幫助;她和蘇雪林、冰心、丁玲和凌叔華等人並稱“五四五大女作家”。
1922年6月,馮沅君畢業,恰逢北京大學沈兼士教授創辦研究所國學門並出任主任,馮沅君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研究所的研究生,開始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那個年代,女效能讀大學已十分不易,讀研究生的更是鳳毛麟角。據說,馮沅君是北大國學門當時唯一的女研究生。
作為一位有獨立思想,在同齡女性還處於矇昧狀態中時,早已用文化武裝好自己的新女性,馮沅君的感情生活會是怎樣的呢?
馮沅君原本以為王品青是最適合自己的人選,那時王品青與魯迅同是《語絲》創刊的十六位撰稿人之一,也是魯迅頗為欣賞的青年才俊,但隨著交往的加深,馮沅君卻越來越覺得他們並不適合。
馮沅君曾在文章中寫道:“某君雖然學問淺薄,但頗有才情。當時對我異常熱,因此我很想成就他,安慰他在人生途中所受的苦惱。不意數年朋友的結果,他處處負我的期望:我於此發現我同他的志趣不同,我灰心之極!”
所謂志趣,是兩人有共同理想,能攜手追尋同一目標。
對於嗜書如命的馮沅君來說,王品青讓她失望的原因是不僅不好學,後又好賭。據說王品青尤其喜好通宵不眠地打麻將,這一點讓馮沅君尤其厭惡。
因此,馮沅君堅決地與王品青分了手。
勇敢追愛,終遇佳偶
1926年秋天,因時局動盪,馮沅君在朋友介紹之下,應邀到南京金陵大學、上海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校中文系任教。
同年,比馮沅君小3歲的陸侃如也應邀到上海暨南大學、中國公學大學部、復旦大學等校中文系任教。
陸侃如
當時的陸侃如是清華大學研究院的高才生,師從梁啟超、陳寅恪等國學大師攻讀中國古典文學。他才華橫溢,所作的《屈原》、《宋玉評傳》等在學術界十分引人注目。
雖說陸侃如是青年才俊,但馮沅君已是文壇享有盛名的女作家,兩人的關係中,陸侃如十分崇拜馮沅君,而他的好學多才也頗得馮沅君好感。兩人因此開始了頻繁的往來。陸侃如反覆地向馮沅君表示純潔的友誼,接著就是純潔的愛情。
當時陸侃如正著手準備撰寫《中國詩史》,而馮沅君又對詩詞元曲早有研究,兩人於是通力合作。在這期間,馮沅君的三個短篇集,都是由陸侃如整理出版的。
馮沅君敬重陸侃如的品德、才學,她誠實地向陸侃如表露了自己的感情:“我主張朋友間的感情要淡而持久。然而我們的友誼何以發展得如此快,我也不知道。鮮豔的花兒,祝你戰勝了一切風霜!”
兩位志趣相投的年輕人就此許下終身。
結良緣,夫婦攜手做研究
結婚以後,馮沅君與陸侃如更加心無旁騖地從事教學與學術研究,1931年兩人共同撰寫的《中國詩史》出版。這本書是繼王國維先生的《宋元戲曲史》、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之後的又一部具有開拓意義的中國古典文學專著,也是我國唯一一部詩歌史專著。
隨後,夫婦二人又合著了《中國文學史簡編》。
此後數十年,生活雖多波折,但兩人不離不棄,攜手共同渡過,從未分別。
1947年,夫婦二人到青島,進入山東大學工作。陸侃如任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兼圖書館館長,馮沅君擔任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
1956年,國務院組織了教授評級活動,馮沅君被評為一級教授。同年,馮友蘭與馮景蘭也分別被評為一級教授。
1963年,馮沅君被國務院任命為山東大學副校長。
結婚後的馮沅君開掛一樣的人生,不得不說裡面也有陸侃如一半功勞。
用現在的眼光看來,結婚雖已不是人生必選項。但是如果想結婚,那麼找到好的另一半,就需要有自己獨特的擇偶觀了,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的一點拙見,不知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