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和解後,互稱正統,只不過宋稱遼北朝,遼稱宋南朝。中國王朝有兩種朝代,一種是中原王朝,一種是征服王朝。宋朝以後的朝代,都是繼承遼一方的,金,元。後來以宋朝大小明王起義,明朝繼承征服王朝元朝的正統性。後金無正統,是在入關後剿滅李自成,並且以明朝的名義繼續向南,打敗南明多個政權,最後統一的最後一個征服王朝。
金的正統性比遼強,金人和遼人本質不同。遼人是漠北的遊牧民族,金人是東北的漁獵民族,但也事農耕。在政治上,遼漢律治漢,契丹法治契丹,南北兩院制,一定程度阻礙了漢契丹的融合,而金建國後逐步實行單一漢法治國,從政治上加速了金人漢化,並鞏固中華理念,以中華自居,稱南宋為島夷。
其實明朝以宋朝為正統這件事很好理解,那麼正統是史學家根據民族認同認為是誰就是誰嗎?答案是否定的。從法理性來說,元朝形式統一了天下,並且有過一定的繁榮,繼承了正統。正統來源自南宋站不住腳。蒙古汗國建立之前,蒙古諸部處於金的羈糜統治下,他們造了金的反,如同臣下取代了前朝皇帝,直接來看應該認為是繼承了金。當然蒙古消滅的與目前中國有直接關係的政權不少,但能算上大個的卻只有金宋,而對於宋來說,蒙古的戰爭是生存戰爭,甚至是民族戰爭,可以說蒙古對宋的戰爭類似於沙皇俄國想要滅亡清朝的戰爭。如果宋是正統,那麼正統將不可逆轉的中斷。
遼宋是屬於典型的“雙星王朝”的存在,即互為正統關係。金在宋高宗建炎年間是正統(宋金紹興和議,宋朝短暫稱臣)而後因金國再次南侵,和議名存實亡,宋孝宗繼位後又力主北伐,所以這種臣屬關係破裂,宋金回到“雙星時代”,也是互為正統。元朝建立後,蒙古人對這一問題一開始並不在意,因為在蒙古人看來,不管是契丹人、金人、還是漢人、南人,都是手下敗將,無所謂前朝正統,自己就是蒙古正統。
但是到了元朝中後期,蒙古皇族漢化加深,王朝內部的民族矛盾、黨派矛盾激化。這時候為了維護蒙古人脆弱的統治根基,元順帝選擇抓緊時間修史,粉飾自己的王朝正統地位, 重新面對了這一棘手問題。丞相脫脫為了保險起見,選擇將“宋遼金”均尊為正統,西夏則為附屬國,是為“三正統”時代。
明朝建立後,因朱元璋為漢人,自然尊宋為正統, 但同時,朱元璋本人對於元朝並無太大的敵意,反而視忽必烈與成吉思汗為自己的政治偶像, 所以也力排眾議將元朝立為宋之後的大一統正統王朝,這一觀點在200多年的時間裡逐漸固化。滿清入關以後,針對宋遼金、蒙元的政治地位問題有過短暫討論,但是康熙認為“茲事體大”,政治敏感,不宜多言,所以即便在修《明史》的時候也幾乎對這類問題避而不談。
直到清朝政權根基比較穩固的乾隆時期, 乾隆皇帝才重新開始探討這一問題( 說是探討,但是按照乾隆時期壓抑的政治氛圍, 實際上是由其一言九鼎 ) 乾隆則認為“夫宋雖南遷,正統自宜歸之宋。至元而宋始亡,遼金固未可當正統也。” 親自欽定南北宋為第一正統, 遼金非正統, 這一問題在清朝才基本塵埃落定。乾隆身為滿人,為什麼會不顧自己少數民族的身份,執意認為南北宋為正統,這仍然是一個歷史之謎。畢竟當時諸如劉墉等漢人,也為了討好當權者而熱衷於將遼金推為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