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月11日,雙方代表簽署交換病傷戰俘的協定。
4月18日,第七屆聯大在美英的推動下通過了一項決議,內容是希望在朝作戰雙方病傷戰俘交換迅速完成。
4月26日,中斷了近5個月的和平談判正式復會。
就在當天,南朝鮮當局以李承晚的名義向美國總統府發出了一封抗議信。信中說:“大韓民國有理由要求除那些願意參加把敵人驅逐到鴨綠江以北的國家外,所有的所謂盟國都離開這個國家!”
同時,在臺灣的委員長也十分配合的寫了一封信給艾森豪威爾,主要內容是:“雙方談判應當設定一個時限,超過了時限,那就應該大打!”
然而,這兩條雜魚是沒有能力影響美國總統府的決策的。交換病傷戰俘的工作仍然按照之前雙方談判約定的程式進行,通盤解決戰俘問題的談判也已經開始。
4月14日,中朝方按規定用23輛開車載著首批聯合國軍病傷戰俘,離開鴨綠江畔的戰俘營,前往板門店進行集體交換。
同一天,中朝的病傷戰俘也從巨濟島運抵釜山,5天后,他們被送上火車,從釜山前往文山,等待交換。
按雙方時限約定,中朝方每天送交100名病傷戰俘,美方每天送交500名病傷戰俘。中國要換回700名中國戰俘,北朝鮮要換回5100名北朝鮮戰俘,美方要換回150名聯合國軍戰俘和450名南朝鮮戰俘。
4月20日,交換正式開始。雙方按批次交換,一開始進行的很順利。
當交換進行到第三天時,美方突然發現,從釜山運到板門店的中朝戰俘數量已經超過了原計劃要交換的5800人,多出550人。情況上報美遠東司令部,克拉克下令多出的人員也一併交換。
等待交換的聯合國軍戰俘
當美軍把多出的戰俘移交給北朝鮮後,北朝鮮代表表示,他們多出的戰俘也將超過原定的600人,按比例多給美軍同樣的人數。
美軍得到這個善意的迴應,連夜從花名冊上畫出了一批美軍軍官及士官戰俘,想借此多換回一些人。但是3天后,北朝鮮代表只是交還了美軍84名南朝鮮戰俘,隨即宣佈,北朝鮮方面的病傷戰俘交換完畢。
5月3日,作為對北朝鮮方面態度的迴應,美軍扣住了最後一批已經列入遣返名單的中朝傷病戰俘,宣佈遣返工作已經完成。
這次交換過程中,中朝方共移交給美方684名傷病戰俘,其中94人躺在擔架上。美方移交給中朝方戰俘6670人,其中志願軍戰俘1030名(較應交換多出330人),北朝鮮戰俘5640人(多出540人),在擔架上的有357人。
傷病戰俘交換結束後,中國方面對全面解決戰俘問題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
1、在停戰協定生效2個月內雙方應遣返所有願意回國的戰俘;
2、在第三個月內,應將所有不願意回國的戰俘送到一箇中立國看管;
3、對不願意回國的戰俘,其所屬國派人對戰俘進行六個月的解釋工作;
4、在解釋之後,要求遣返的應給予遣返,這個表態應在所屬國代表在場的情況下進行;
5、6個月解釋期過去後,仍然不願意回國戰俘的去向,應由交戰各方組成的政治會議商討決定;
6、不願回國的戰俘,在中立國的費用,應由其所屬國承擔。
這六點建議,看起來是給了美國人一個臺階,實際上則是中國擺脫蘇聯獨立自主地在國際舞臺上第一次提出的和平方案。
這個方案的意思是,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在東北和美軍之間劃定一個緩衝區,外面你愛怎麼鬧怎麼鬧,這一片我說了算,你不要摻和。
美國人也很懂事,隨即表示,原則上同意以上原則。但是六個月的解釋期太長,而且沒有必要將大批戰俘移送國外,美國控制的戰俘管理權可以交給中立國,在中立國的監管下由所屬國進行解釋工作。
中國隨後發表宣告,同意將解釋期由6個月縮短為3個月,並認可由波蘭、捷克、瑞典、瑞士和印度接管不願回國的戰俘的管理權。
5月23日,在美國華盛頓,艾森豪威爾主持召開了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內定同意這個方案。
但是,此時,有一個人的怒火正在燃燒,他的不滿如同滔滔江水、延綿不絕,這人就是李承晚。對於中國提出的這個方案,李承晚認為這是美國的背叛。他在國內演說中叫囂:“我將獨立領導這場戰爭繼續打下去,一直打到鴨綠江為止!”
好吧,這就好比寵物認為主人背叛了自己,對此我也很無語。
5月25日,白宮電告克拉克,讓他立即去漢城南朝鮮總統府當面告知李承晚,美國政府已經同意了中國方面的最後提案。當天,克拉克按照白宮的要求當面告知了李承晚,雙方不歡而散。
6月18日,美國談判代表在板門店正式簽署了同意中國提出的戰俘問題協定。
李承晚得知此事,大為光火,在南朝鮮全境主要城市組織了大規模的反對停戰遊行。當天晚上,李承晚命令南朝鮮軍隊開啟戰俘營,以就地釋放的名義從戰俘營趕走2.7萬名北朝鮮戰俘(含志願軍被俘人員50名),編入南朝鮮軍隊。
隨後,李承晚發表宣告,指責中美達成的協定對南朝鮮而言是喪權辱國。
李承晚的態度也讓美國人出離的憤怒,他們並不認為南朝鮮人有資格在這個過程中表達什麼不一樣的看法或是主張,所以艾森豪威爾決定對那些不識相的的人採取必要的準備措施。
為此,白宮下令給第八集團軍司令部,命該集團軍執行“特殊任務”的部隊擬定一項“時刻準備著的”作戰計劃,一旦李承晚做出干擾中美和平談判程序的重大舉措,立即採取行動將其“清除”,美國軍方對南朝鮮全境實行軍事管制。
6月19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公開宣讀對李承晚政府的照會:“女王政府認為,你政府之舉動是對朝鮮和平的背叛。”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也寫信給李承晚:“如果你繼續這種一意孤行的舉動,就無法保證聯合國軍同你繼續作戰。”
此時的李承晚已經徹底癲狂,他竟然拒絕接受艾森豪威爾的信件,將其封還退回。
至此,艾森豪威爾確定,狂犬病確實是無法治療的,只能以肉體消滅的方式加以對待。在當晚,他下令給克拉克,準備實施那項“永遠準備著的”方案。
就在此時,一場戰役挽救了李承晚的肉體生命和政治生命。
與此同時,已經在平壤準備簽訂停戰協定的彭總接到毛主席一封電報,內容是:“停戰協定簽署必須推遲,推遲到何時為宜要看形勢發展,再殲滅南朝鮮軍隊萬餘名極為必要。”
6月21日,志司經過研究決定,在金城地區發起一場旨在懲罰南朝鮮軍隊的戰役。
志司選擇的戰役發起點是西起金化、東至北漢江的金城以南地區,這道寬達25公里的戰線由南朝鮮軍首都師和第6、第8、第3師防守。
在志願軍開始挖洞後,美國人和南朝鮮人也現學現賣,在陣地構築了坑道工事和大量明暗火力點、地堡群,並以塹壕、交通壕相連線,形成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體系。
參與攻擊的志願軍是第20兵團和第9兵團第24軍。
此時的志願軍已經全員換裝蘇式裝備,戰鬥力較入朝初期有了質的飛躍。
按照當時蘇聯步兵師的編制,1個師轄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1個坦克團、1個獨立高炮營和1個反坦克營。
合計裝備122mm榴彈炮12門、76.2mm山炮12門、120mm迫擊炮12門,T-34坦克24輛,76mm自行火炮16輛,37mm高射炮12門,57mm反坦克炮12門,其他各種小口徑火炮200餘門,步兵武器13938件,汽車261輛,馬1136匹。
雖說有很多裝備都是蘇聯淘汰的,但是在當時世界範圍內也算是合格水平。像37mm高射炮,射速極快,可平射,多用途效能很強,76mm加農炮也是敲普通坦克的利器,當然奈何不了潘興。
除了武器裝備的提升,志願軍的軍事素質也明顯提高。上甘嶺戰役後,士氣更加旺盛,已取得對營、團堅固陣地進攻的經驗,並查明瞭金城以南地區南朝鮮軍防禦縱深工事的情況。
從六月下旬開始,志願軍在金城正面集中各種火炮1100餘門、坦克20輛,第20兵團組織6個工兵營和11個步兵團搶修公路、橋樑,動用2000輛汽車晝夜搶運物資1.5萬噸,併為參戰部隊配發了渡河器材。
7月13日21:00,第20兵團及第24軍突然發起進攻。1100餘門火炮實施7~28分鐘火力準備,發射炮彈1900噸,在主要突破地段上摧毀南朝鮮軍地面工事30%、障礙物80%~90%。在強大炮火支援下,步兵1小時內即全部突破南朝鮮軍前沿陣地。
過程就不多介紹了,先是大炮轟,然後坦克突,然後步兵攻陣地,然後開始向縱深穿插。
此役歷時15天,志願軍第20兵團及第9兵團第24軍突破南朝鮮軍4個師防守的正面寬達25千米的堅固陣地,向南擴充套件陣地160多平方千米,拉直了金城以南地區戰線,重創南朝鮮軍4個師,斃傷俘敵5.3萬餘人,有力地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
作戰中,第20兵團及第9兵團第24軍傷亡2.5萬餘人。
金城戰役是志願軍轉入陣地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志願軍對堅固設防之敵實施的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戰役,不但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上,而且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提供了進行大規模攻堅戰役的寶貴經驗。
這場戰爭也挽救了李承晚。
在這場戰爭中,志願軍表現出了強大的攻堅能力,讓美國意識到,一旦他們撤出,南朝鮮隨時會被推平。所以美國人決心暫時保證南朝鮮的局勢穩定,並向李承晚保證,美國政府將訓練和裝備20個師的南朝鮮軍隊,並無償提供武器裝備。同時提供1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幫助南朝鮮的復興。
當然,忙也不能白幫,在韓所有軍隊的指揮權,歸駐韓美軍指揮部。
上午9:00,雙方代表團從兩個方向同時進入談判會場,代表中朝方面簽字的是北朝鮮南日大將,代表美方簽字的是陸軍中將哈里森。
兩方代表進入會場後,沒有例行的寒暄握手,各自坐到各自的位置,開始等待。
上午10:00整,到了規定的簽字時間,雙方開始埋頭簽字,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及《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的停火協議。
與此同時,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金日成元帥於平壤,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於開成,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於汶山,分別在停戰協定及各種附件上簽字。
彭總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克拉克在簽字後感慨道:
“我在執行政府訓令中,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為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
連我方教科書都引用了這句話,但克拉克所說的並不是事實。這說明克拉克不僅打仗不在行,連西點軍校必修的美國戰爭史也沒學好。
1814年,英國元帥甘比爾和美國駐俄羅斯大使約翰·亞當斯在聖彼得堡簽訂了《根特條約》,結束了第二次美英戰爭。這場戰爭是美國人趁英國在歐洲圍毆拿破崙而發動的,企圖兼併加拿大。戰爭中期美軍大敗,英國軍隊和加拿大民兵打到了華盛頓,火燒了美國總統府(白宮)和國會大廈,作為對美軍火燒多倫多的懲罰。最後雙方算是勉強打平,各自回到戰前的國界線,美國徹底斷了兼併加拿大的念想,英國徹底斷了重新將美國變成殖民地的念想。
這才是美國第一個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
兩個月後,也就是1953年10月1日,美國與南朝鮮簽訂《美韓共同防禦條約》,規定繼續在南朝鮮保留美國駐軍,戰時美國駐軍最高司令被賦予在韓所有軍隊的統一指揮權。
也就是說,戰後的韓國實際上是個半獨立國家,因為其國家沒有戰時軍隊的指揮權,這個權力在美軍手中,這種現狀一直持續至今。
1954年4月,在為恢復中南半島和平問題而召開的日內瓦會議上,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拒絕與周總理握手、會談,導致中美兩方未能就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達成協議。蘇聯官員和在朝鮮半島參戰的各國代表舉行了會談,但未達成一個永久和平計劃。
1957年,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建成,佔地9萬平方米,其所在位置就是當年志願軍總指揮部所在地。類似的志願軍烈士陵園在朝鮮境內有多處,但以此地規模最大。
中方捐助烈士陵園的志願軍戰士銅像
烈士陵園四周群山起伏,蒼松翠柏環繞,周圍山水秀麗。陵園入口的環形拱門上,用中朝兩種文字寫著“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中文在上,以示尊重。
毛岸英烈士就安葬在這裡。
陵園自建成後,保管情況良好,朝鮮政府會定期組織修繕,朝鮮國家領導人也會不定時前來祭祀。2020年10月22日,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70週年,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親臨烈士陵園參謁。他以國家名義向志願軍烈士致辭,以個人名義向毛岸英烈士墓碑敬獻花圈。
大報壇存在了293年,即使朝鮮被清朝統治的200年期間,朝鮮歷任國王也經常前去祭祀。不知道志願軍烈士陵園能存續多少年。客觀來說,中朝兩國不管是歷史還是現世,都是有厚重友誼基礎的。
1958年底,中國人民志願軍單方面全部撤離朝鮮。
1991年,朝鮮和韓國簽署了一項進行永久和平條約談判的協議,1992年得到批准。但1991年朝鮮方面開始抵制軍事停火委員會,中國於1994年退出該委員會。
2009年5月27日,朝鮮軍方和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宣告:朝鮮退出朝鮮停戰協定,將不再受軍事停戰協定約束。
2020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影片會議上,韓國總統文在寅發表講話時重申,他建議朝韓兩國和美國,或許還有中國,共同宣佈朝鮮戰爭結束。
因為從嚴格意義上講,由於朝鮮戰爭以停戰結束而未簽署和平條約,朝韓兩國至今仍處於戰爭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