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國歷史上不愛上朝理政的皇帝大有人在,如果搞個不愛上朝大賽,評選出其中之最的話,那麼這個冠軍,恐怕是非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莫屬,且沒有之一。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萬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是在這48年中,這位仁兄居然創造了將近30年不上朝的記錄!您說他不奪冠,誰還能爭這個第一?

由於皇帝長期不臨朝,跟自己的臣屬壓根兒見不著面,漸漸地,大臣們連皇帝的模樣都記不清了。於是言官們不幹了,紛紛上書要求皇帝臨朝理政,一次兩次沒有結果,就繼續三次四次……

可是每次上書,宮裡給的答覆都是萬歲身體抱恙,可大臣們不信,一致認為皇帝是極度沉迷酒色,懶惰怠政才不理政事的。即便是後世的史學家,很多也持有這種觀點,甚至清人還將明朝滅亡的原因,歸咎於萬曆皇帝疏於政事。

那麼這個不看別人臉色,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只要待遇,不去“上班”的“懶”皇帝,真的像一些言官和史學家認為的那樣不堪嗎?還是說他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呢?

一、當政之初的萬曆,是個好皇帝

其實萬曆皇帝登基之時,還是個十歲的孩子。自古英雄出少年,剛剛當上皇帝的朱翊鈞不僅沒有被後人所詬病的那些荒淫無度的毛病,而且還非常勤政勵志,一心想當一名好皇帝。當然這與他得到名臣張居正的傾力輔佐也是分不開的,但無論如何,那時候的萬曆皇帝,總體來說帶給人們的還是一副積極正面的形象。

即便有能幹的大臣,如果沒有皇帝的理解和支援,也是很難做成大事的,在萬曆執政初期,萬曆皇帝不僅不怠政,而且還非常勤政,對國家的大事小情,文韜武略都非常上心。

在國家治理上,他推行了一系列新政,任賢舉能,清丈田地,推行“一條鞭”法,讓國民經濟一度出現了“萬曆中興”的繁榮景象。

萬曆皇帝重視農桑,心懷百姓。他曾親自步行二十公里為百姓祈雨,只為百姓能有個好收成,過上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這樣的皇帝,在民間的聲望怎會不好?

在軍事上,他親自部署完成了三次成功的軍事行動:平定哱拜叛亂、援朝戰爭、平定楊應龍叛變。

真要是按這個勢頭髮展下去,萬曆皇帝恐怕將與歷史上的盛世明君相媲美,甚至成為一名貨真價實的千古一帝。可是這樣一位看起來無懈可擊的好皇帝,為何轉了性,甘願揹負罵名,連早朝都懶得上了呢?

二、 有人說,萬曆不上朝是對文官集團的消極抵制

從萬曆十四年起,朱翊鈞臨朝的次數便開始大大減少了,萬曆十七年的元旦,他更是以發生日食為由,免去了元旦的朝賀。從那之後,朝堂之上,便再也沒有看見萬曆皇帝的身影。

可能有人會問:皇帝不上朝了,難道不會天下大亂嗎?可事實是:即便是在朱翊鈞壓根兒不上朝的幾十年中,國事也沒有因此荒廢,國家更沒有產生動盪的局面,相反國家事務依然被安排得井井有條,張弛得當。

要這麼看來,萬曆皇帝並非有意荒廢國家政事,他就是單純地不想臨朝,或者換個思路:他是壓根兒不想見到那些朝臣罷了!

可能有人會大不以為然了:一個當皇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臣,難道還會害怕見自己的下屬嗎?至於嗎?要真是有哪個大臣不聽話,下聖旨推出午門斬首不就得了。

這要是在其他朝代,這種一言不合,諫臣便被皇帝殺掉的事,可能還真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是在明朝,出現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明朝自朱元璋時代起,便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御史監察制度,所以明代的“言官”具有相當大的“言論自由”,諫臣們可以放心大膽地提意見,上至皇帝,下到官吏,大到國家大事,小到後宮家常,只要有被“言官”看不順眼的事情,都可以提出意見,甚至加以批判。

而明朝的皇帝,因為有“祖訓”的管制,也形成了寬待“言官”的傳統。在明代,皇帝再殘暴,也不敢輕易違背祖訓誅殺諫臣,因為那樣不僅會招致朝野的憤怒,留下“罵名”,更是會被看作違背祖制,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即使皇帝被“言官“們氣得當朝”翻白眼兒“,頂多也就是判處個”廷杖“,拉出去打一頓板子,出出氣了事。

凡事皆有兩面性,明代對“言官“的包容,確實對朝政起到了一定的監督作用,但同時也滋生了一批腐儒。這些人別的不會,卻特別會找茬罵人(當然是那種不帶髒字的罵),上到皇帝,下到朝臣,看見啥不合心意的,便上書”大罵“不止,甚至勾連權貴,謀取私利,還沒有人能把他們怎麼樣,真是誰見了都頭疼。

除了“言官“,明代後期文官集團人數眾多,朝內黨爭普遍。這些人往往為了各自集團的利益,不斷地進行政治鬥爭,而作為皇帝,則必須在這些不同的利益派系中進行周旋與制衡,會消耗非常巨大的精力。

作為權力中心的萬曆皇帝,自然希望自己的臣屬們都是忠誠、順從和大公無私的,然而在與眾多文人集團的長期消耗戰中,萬曆皇帝深感眾臣的離心離德與利慾薰心,逐漸感到失落和失望,慢慢更會滋生“高處不勝寒“的絕望心情,別說上朝面對面議政,就連看到這些人都心煩。

既然“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嗎?苦悶難當的萬曆皇帝,最後乾脆選擇了逃避,搞起了“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的消極抵制,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當然這樣的舉動,更是激起了“言官”的不滿和強烈批評。

可對於滿懷鬱悶的萬曆皇帝來說,批評就批評,你們說我怠政,那我就怠政好了,你們說我荒淫,那我就真的乾點荒淫的事情,免得對不起你們的“忠心”,做皇帝被“逼”到這個份兒上,箇中無奈,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體會了。

三、萬曆皇帝的身子骨,著實不怎麼樣

除了政治上的不如意,朱翊鈞的身體狀況也著實不怎麼樣,宮裡回覆大臣:“皇帝身體抱恙。”並非推諉搪塞,說的還真是實際情況。

著名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郭沫若,在1958年打開了萬曆皇帝的陵寢:定陵,發現了萬曆皇帝的遺骸,並對遺骸進行了科學檢測。

經過檢測鑑定,發現萬曆皇帝的左右腿並不一樣長,右腿比左腿不僅要長出來一截,而且右腿的腿骨還呈現出蜷曲的狀態。據專家分析,導致這種情況產生的,很可能是由於長期的肌肉萎縮造成的。

按照定陵發現的狀況,稍微發揮一下想象,就能得知萬曆皇帝在腿部肌肉萎縮的情況下,行走應該已經是相當困難的了。作為一國之君,如果以瘸腿或者癱瘓的形象出現在眾臣面前,實在是過於損害皇家的威儀。

所以說,除了與朝中的文官鬥氣,消極抵制外,萬曆皇帝不希望自己的臣子,看到自己病入膏肓的樣子,惡化天家形象,應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甚至鑑於當時萬曆皇帝的身體狀況,也並非是他不想臨朝,只是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也是很有可能的。

都說皇帝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可誰會想到在金碧輝煌的宮牆之內,君王也會有各種各樣、卻又不能與人言說的困擾和煩惱呢。就如萬曆皇帝,抱負滿懷卻受到環境的嚴酷制約,有治國安邦的雄心卻沒有能過與之匹配的身子骨,在筆者看來,這種狀況與其說是被苦惱和無奈纏繞著,還不如直接定義為人生與時代的悲哀與悲劇更為恰當。

1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圍魏救韓之馬陵之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