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上官婉兒墓出土的這方誌石,長寬皆為74釐米,厚15.5釐米,正書32行,滿行33字,共計982字,整個墓誌鏨刻精細造型優美,是唐代貴族墓的上乘之作。那麼這個代表墓主人身份的墓誌,究竟會還原怎樣的上官婉兒呢?

公元710年7月21日夜,肅殺的氣氛籠罩著唐長安皇城,25歲的臨淄王李隆基率領禁軍衝進了玄武門,士兵不由分說地殺死了韋后和安樂公主,這一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合發動的改變大唐命運的政變,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唐隆政變”。當李隆基率領禁軍來到上官婉兒住處時,上官婉兒正不慌不忙地帶領宮女執燭燈迎接他,拿出了一份她早已準備好的遺詔,請李隆基的親信劉幽求為其美言。劉幽求看完遺詔拿不定主意,請求李隆基指示。李隆基看完遺詔只說了一個字:殺,47歲的上官婉兒就此被斬於旗下。這就是《資治通鑑》所記錄的一段史料。

沒有人懷疑上官婉兒死於李隆基的刀下,但是對於李隆基殺死上官婉兒的動機則歷來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有人認為上官婉兒是韋后一黨,因為政變目標就是誅殺韋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有人認為上官婉兒是太平公主一黨,因為李隆基想削弱太平公主的政治勢力;還有人認為上官婉兒死於李隆基的誤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李隆基非要置上官婉兒於死地呢?上官婉兒為何要在政變關頭拿出遺詔,這份遺詔究竟寫了什麼內容,這一切在發現的墓誌上會有答案嗎?

在這座被損毀嚴重的大墓中,上官婉兒墓誌是目前為止最為重大的發現,它是人們揭開這個神秘女子面紗的重要線索。墓誌緊接著講述了韋皇后操弄國權以及安樂公主結黨求封皇太女的史實,然而接下來的記載則堪稱顛覆歷史。為了阻止韋皇后、安樂公主一黨亂政,上官婉兒曾數次向唐中宗泣血進諫,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髮為尼,最後不惜以喝毒藥的方式以死相諫。唐中宗因為愛惜人才,急令御醫診治才挽回了上官婉兒的性命。此段墓誌生動而形象地描述了上官婉兒拼死抵抗韋后一黨的壯舉,這段精彩的記載與千百年來上官婉兒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此訊息一經公佈,在史學界堪稱重磅炸彈。因為歷來人們傳統認為中宗、韋后就是一黨,他們就屬於代表著唐朝的亂局,特別是韋皇后,後來是要把李唐的江山都拿到她手裡,人們也一直認為上官婉兒跟她是關係比較好,但是現在墓誌告訴人們,上官婉兒做了最大程度的反對,這是人們過去從來不知道的事情。

韋后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韋氏,唐中宗李顯的第二任皇后,為了效仿婆婆武則天,韋氏勾結武三思重用韋氏家族,形成了一個以韋氏為首的韋武專政集團,並縱容女兒安樂公主索要皇太女之位,另外大肆賣官鬻爵,最後為了實現自已的女皇夢不惜和女兒合謀,毒殺了唐中宗李顯,致使朝綱一時混亂不堪。為了不讓大唐的江山再次旁落外族,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果斷髮動了唐隆政變,誅殺了圖謀不軌的韋氏和安樂公主,大唐的秩序才得以重新恢復。傳統觀點認為上官婉兒是韋后一黨,所以才在李隆基發動的誅韋政變中被殺,這也是上官婉兒歷來被人們所詬病的關鍵所在。而墓誌的這一段反對韋后的壯舉則完全顛覆了人們對於上官婉兒是韋后一黨的負面印象,這樣的記載讓史學家們震驚的同時,也使得現在的上官姓家族欣喜不已,這下,家族千年的冤屈終於洗清了。

墓誌的記載真的洗清了上官婉兒千百年來的冤屈嗎,墓誌和史書究竟誰對誰錯,上官婉兒與韋后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這個謎題的破解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唐中宗李顯。專家認為,唐中宗是上官婉兒真正的恩主,上官婉兒達到人生的巔峰,不是在武則天時期,而是在唐中宗時期。公元705年,太子李顯逼退了母親武則天登上皇位,史稱唐中宗,就在這一年上官婉兒被唐中宗封為正二品昭榮。昭榮雖然在後妃裡排名第二位,但是在唐中宗的後宮中,排名第一的妃位空缺,所以上官婉兒的權位僅次於韋皇后。在武則天手下當了27年的五品才人之後,上官婉兒終於迎來了自已人生權力的巔峰。上官婉兒在唐中宗一朝是內宰相,她在武則天的時候是秘書。秘書意味著別人說什麼你記錄什麼,而內宰相意味著不僅要起草文書,還要幫皇帝來決策朝政,所以上官婉兒那個時候,是擁有對國家大政的決策權力的。那麼上官婉兒在唐中宗時期,究竟達到了怎樣的權力巔峰呢,你難以想象一位皇帝嬪妃可以在宮外擁有自已的私宅,你難以想象她以一人之力,替代眾多朝廷重臣獨當書詔之任,你難以想象她代帝、後、公主等5人同時作詩的才思敏捷,你難以想象一個柔弱女子站在綵樓上,品評天下詩文的巾幗豪情。其權力和才華都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巔峰。

然而無論是《舊唐書》《新唐書》還是《資治通鑑》,伴隨著這位才女更多的則是負面記載,紛紛痛批上官婉兒放蕩的私生活。作為唐中宗李顯的二品昭榮,卻與武三思、崔湜等人私通,穢亂宮闈,真實的上官婉兒果真是這樣的嗎?敬請收看下面接著的第四節。

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朝能燒紙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