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便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等觀點,而且,在政治執行中,為了實現統一、維護統治,不乏團結聯合政治、社會、民族、宗教力量的統戰實踐。
盟津之誓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結盟、會盟不勝列舉,例如吳蜀聯盟、宋金聯盟等,而“盟津之誓”則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引致朝代更迭的結盟。
商朝末年,紂王殘暴無道,激起民眾不滿。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姬發率軍在盟津誓師,決意伐紂。各地諸侯和部落首領800人聞訊前來,一致認為“紂可伐矣”。周武王因行軍至盟津途中,見“白魚躍入王舟中”“有火自上覆於下”,認為滅商時機未到,因此還師暫退。兩年後,周武王再度率兵,遍告諸侯“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並與各路諸侯再次在盟津會師,周武王作《太誓》,怒斥紂王暴行,號召諸侯“共行天罰”,討伐商紂
兩次盟津集會結盟,發出了興周滅商的動員令,確立了周武王的盟主地位。牧野之戰,商軍潰敗,周武王率領的聯軍大獲全勝,創立周朝。若無其事,原來是最狠的報復。
合縱連橫戰國時期是“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的大爭之世,“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一統局面已經名存實亡。七雄並立,征伐雲起,戰國後期,“合縱連橫”的施政策略在各國盛行,合縱是指“合眾弱以攻一強”,即齊、楚、燕、趙、韓、魏等國聯手對抗秦國;連橫是指“事一強以攻眾弱”,即依附秦國進攻其他弱國。公孫衍、蘇秦、張儀等都是當時著名縱橫家。
歷史上,合縱攻秦的戰爭共有5次。公元前318年,秦惠文王時期,公孫衍發動魏、趙、韓、燕、楚等國合縱攻秦,但出戰時,燕國和楚國按兵不動,駐軍觀望。聯軍為秦所敗。公元前298年,秦昭襄王時期,孟嘗君發動齊、韓、魏等國合縱攻秦。聯軍攻入函谷關,秦國戰敗求和。公元前287年,秦昭襄王時期,蘇秦發動齊、趙、魏、韓、燕等國合縱攻秦。聯軍抵至函谷關外,秦昭襄王主動宣佈取消帝號,歸還魏國、趙國的城池。聯軍未與秦軍交戰而撤退。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時期,信陵君發動魏、趙、韓、楚、燕等國組成聯軍大勝秦軍。聯軍攻至函谷關,秦國堅守不出,聯軍撤退。公元前241年,秦王嬴政時期,龐煖發動趙、魏、韓、燕、楚等國合縱攻秦,遭遇秦軍主力,聯軍以失敗告終
因為各國實力不一、利害不同,合縱聯盟並不是鐵板一塊。聯盟是短暫而鬆散的,各國相互攻伐,其間甚至也穿插著各國迫於形勢的連橫,直至秦王嬴政橫掃六合,建立秦朝,形成天下一統的格局。
和親和親是中央政權統治者與少數民族首領以及少數民族首領之間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聯姻。這種施政策略是通過聯姻的方式將政治關係親情化,進而緩和或促升政權之間的關係。
和親始於漢高祖以宗室女嫁匈奴單于,後有隋唐時期中原王朝與突厥、吐蕃、回鶻、吐谷渾等和親,宋代契丹與黨項李繼遷和親等。其中,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被傳為佳話。漢元帝時,王昭君以良家子選入掖庭為宮人。當時,漢與匈奴經過百餘年戰爭,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韓邪單于朝見漢元帝,願為漢氏之婿,於是漢元帝將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以結和親。文成公主是唐宗室女,唐貞觀十五年(641年),嫁於吐蕃松贊干布。入蕃時,鬆贊率兵親迎,唐室帶去了書籍、經像、種子、工具以及工匠等等。文成公主在吐蕃40年,對增進唐與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大有貢獻
和親對緩和民族矛盾、鞏固中央政權統治起到一定作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團結和民族之間的友好關係和經濟文化交流,體現了和合共處的政治理念。
羈縻“羈縻”是中央政權對境內及其周邊少數民族區域實行的管理方式。古人將馬絡頭稱為羈,將牛靷稱為縻,因此用羈縻表達系聯、籠絡、管理之意。
《史記》記載,早在夏朝時期,中央政權已經對少數民族實行“因其故俗而治之”的政策。唐朝設立羈縻府州,使少數民族既臣屬於中央政權,同時又享有較大的自治權。元朝在各民族聚居區實行世襲其職、世守其土的土官之法,利用當地民族首領治理當地事務。明代正式演變成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制度——土司制度
羈縻是以少數民族接受中央政權統治為前提,其具體內容是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充分體現了中央政權對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認可與尊重,正確處理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係,既加強了少數民族與中央王朝的聯絡,又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安定、繁榮和統一。
互市互市是中央政權開展對外貿易或同邊境民族間的貿易。
漢初,中央政權便開始同南越和匈奴通商。魏晉以後,又稱“交市”,西北陸路貿易更加繁榮。隋代在西北邊境設交市監,唐貞觀六年(632年)改稱互市監,沿邊設互市場,以馬市為主。宋、遼、金、元在邊境設榷場互市。宋鹹平五年(1002年),在靈、夏二州番族屯聚的赤沙川、橐駝口,分別開設定期的市場。景德四年(1007年),宋朝正式設定保安軍榷場,與黨項開展貿易。慶曆四年(1044年),宋夏和議後,開設保安軍順寧寨、鎮戎軍高平寨兩個榷場,與西夏進行互市交易,宋主要輸出絲綢、瓷器、漆器、茶葉等貨物,西夏主要輸入牲畜及畜產品、藥材等貨物。宋還以茶、鹽等同邊疆各族換馬,北宋初設定市馬務,掌管向西北少數民族買馬事宜。清代與西北地區各少數民族的貿易,由理藩院和當地將軍、大臣及各旗札薩克管理稽查。內地商人領有理藩院票或當地該管衙門的執照,即可前往貿易。張家口、伊犁等處均為重要的互市點。
互市的盛衰與政治、軍事鬥爭密切相關,對維護中央政權的安全與穩定起到重要作用,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治邊政策。同時,各民族之間通過互市開展經濟交往,促進了物資交流和人員往來,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了解。
文章刊載於《學習時報》2019年10月21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