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雖然國祚不長,但是在歷史上也算是一朝盛世,若不是楊廣不愛惜民力,怕也不止於二世而亡。而隋朝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有其糧食儲備,據記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天下義倉皆充滿”。那麼,隋朝的儲糧真的夠唐朝吃幾十年?或許我們都誤解了真正的歷史。
一、隋朝有多少糧食儲備
隋朝國家很富有,據推算大業初年儲糧水平達到了7000-8000萬石,這可是唐朝直到天寶年間才達到的水平。
如果大家沒有一個直觀的感覺,可以參考杜甫的《憶昔》:“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隋朝儲糧之所以多,在於如下政策:
1、實行均田制
開皇二年,隋文帝下令實行均田制。也就是說朝廷做主,分配給人民部分的土地,讓他們好種地納稅。一般授予的土地有桑田和露田,男女均有。這一招在財政學上叫拓展稅源。
2、實行租調力役制
這是一項稅收制度,年滿18週歲的人要開始納稅,其中包括實物稅收和勞役稅收,並規定相應的份額。這一招在財政學上叫定稅率。
3、實行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
這兩項制度在於括查人口,定戶高等,方便朝廷直接管理人口,方便收稅。在財政學上,這叫擴稅基。
4、興義倉
隋朝在興建糧倉的同時建了很多的義倉,也就是在正稅的基礎上興的一種苛捐雜稅。義倉本來的目的是幫助百姓在窮苦的時候渡過難關,但是義倉不義,天災時朝廷從不開倉放糧。
據說,開皇十四年天下大旱,百姓飢餓不已,餓死者甚多,楊堅痛哭流涕,可就是不開倉放糧。足見義倉實際已成皇室私庫!
二、隋朝儲糧真夠吃幾十年嗎
中國古代是典型的農業社會,所以自然非常重視糧食的儲備,據《禮記·王制》記載:“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可見,隋朝的糧食儲備至少在九年以上。
但是我們知道,不管是什麼樣的儲備環境,糧食總是有一個保質期的,一般在5-10年左右。所以說糧食能吃幾十年,那完全就是不可信的。
雖然,監察御史馬周曾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
但是這並不代表隋朝的儲備糧到唐朝初年還一直在,因為這些儲糧早就被消耗掉了。
首先,隋煬帝后期征伐高句麗,行軍打仗難道不需要糧草先行?單說在朝鮮半島丟的糧食估計就不少了吧,更別說還有一堆五大三粗的漢子要吃。加上修大運河,巡幸江都,只要動人,那就要耗費糧食。
其次,隋朝起義軍為了籠絡百姓,大多選擇攻佔官倉,並開倉放糧。餓極了的百姓哪管你糧食應該省著點吃的道理,糧倉一開,自然免不了哄搶,儲糧自然下降。
由是於此,隋朝的糧食早就被消耗一空。據《舊唐書》記載:“及大業中年,國用不足,並貸社倉之物,以充官費,故至末塗,無以支給。”
可見,隋朝的糧食儲備雖多,但是留給新生唐朝的遺產其實很少!
三、唐朝吃過隋朝的糧食嗎
唐朝建立的時候其實全國只有不到一千萬人,大部分人不是在戰亂中死了,就是被餓死了。所以,唐朝前期無疑是吃過一部分隋朝餘糧的,但是這個數額估計不會太大,畢竟隋朝的遺產並沒有多豐富。
加上隋朝末年戰亂頻仍,即使儲糧不小,但是也扛不住只出不進,所以就算唐朝建立初期吃過隋糧,充其量就夠幾年之用。後來還是太宗勵精圖治,才頻至豐稔,這時候自己種糧了,自力更生不是更勝一籌?
由此可見,隋朝糧食雖多,但是夠用幾十年這樣的話實不可信。畢竟就算糧食不發黴,奈何人口也會增加,爆炸式增長的人口,這點糧食怕也不夠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