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流行喪文化,好像只有頹廢和無所作為才能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懷,甚至一度發展到了嘲笑努力的人。當然,很多人,甚至有學者為喪文化正名,好像一個人努力反而成了一件被人看不起的事。但是我想告訴你,如果你知道明清兩朝的皇子生活的有多努力,你就會明白,其實年輕人根本沒有資格“喪”。
明太祖朱元璋說過,“朕諸子,將有天下國家之責……因其材力,各俾造就”明代的皇子,必須要上學,而且一定要出閣講學。出閣有很複雜的禮儀,光這些禮儀,就要學上兩年之久。而且宮中學規很嚴,天還沒有亮,就要去先請安,再入學。不到五更就開始上課了,所有的禮樂射御書數,都要精通,一直到天黑,才可以下課回去休息。相比起來,現在的學校,三點多就放學了,簡直是太輕鬆了。
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清朝,清朝對待皇子們更為苛刻,學習不分春夏秋冬,也不分嚴寒酷暑,一年放假時間只有五天——元旦,端午,中秋,生日,皇上生日,其餘時間沒有一天假期。皇子們的飯都是送到書房的外邊,早上七點一頓早飯,中午十二點一頓午飯。不過飯送到了也不能吃,如果功課沒完成,或者達不到老師的要求被罰,那就只能一直等著老師允許才能去吃飯。知道師傅滿意,覺得可以吃飯了,才能離開書房去吃飯。
吃飯可能吃不上熱乎的不說,平時上學還可能被罰,清朝的師傅都有皇帝許給的特權,在書房裡都備有打手板,如果皇子不聽話,違反學規,師傅直接就可以打手和罰站,因為皇帝的要求,就一定要十分嚴厲。到了光緒時期,皇子們便增加了英文科目,每天都要多學幾個時辰的英文,所以國家倡導學習列強,文化交融,不是說著玩的,是實實在在體現在方方面面的。
這就是最近的明清兩代皇子,即便是出生於帝王之家,依然尊師重道,依舊揹負著很重的學業負擔,每天早上四點就上課,晚上天黑才能休息,一年之中,幾乎從不間斷,同時面臨這各種懲罰。反觀現在的我們,天天的追求就是不用再努力了,難道就不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