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輝(1895—1976),字自乾,民國陸軍上將,外號“多寶道人”,俗稱“劉么爸”,是另一川軍大佬劉湘的叔叔;1917年自保定軍校畢業後,在侄子劉湘的推薦下到川軍第8師任上尉參謀,自此在兄長劉文彩和堂侄劉湘來自經濟、軍政兩方面的關照下一路官至川軍第9師師長;後又在劉湘、楊森、鄧錫侯、李家鈺等眾多四川軍閥之間左右逢源、合縱連橫,逐漸發展自己的勢力。
歷任國民革命軍第24軍軍長,四川省主席,西康省主席等。曾主政西康達10年之久,人稱“西康王”,是民國軍政舞臺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身為一方霸主的劉文輝很早就開始注重培養自己的接班人了,他自己的親生子女有很小,所以只能從家族裡眾多的子侄中間選,
貪汙腐化的不要,好吃懶做的不要,能力太強的不要,鬧分家的不要,挑來挑去最終相中了能力平平,忠厚聽話的劉元瑄。
劉元瑄成為劉文輝的接班人後,在其精心培養下,職位一路高升,5年時間已經官至少將旅長了,期間還兩次被送到陸軍大學深造。
作為繼承人的劉元瑄,沒有機會上前線,因此只能透過讀報來了解前線的一些戰事情況,而喜歡讀中共辦的報紙的劉元瑄,逐漸在報紙的影響下開始理解、同情、擁護共產黨,並且付諸以行動,辦了《新康報》、《西方日報》,裡面的文章都是講反投降、反內戰、反獨裁的。由於劉文輝自1938年1月,出川抗日的劉湘戰死後,他為圖自保,一直走的是“親共”道路;並且在1944年冬還加入民革;因此劉元瑄辦報紙、請民主人士,甚至是共產黨員寫文章都沒有被阻止,反而是很支援。
1947年7月,上了年紀的劉文輝開始考慮傳位的事情,擔心侄子劉元瑄不能服眾,特意將其舉薦為24軍代理軍長,有扶上馬,送一程的意思,但也有不放心,再觀察觀察的意思。
1949年,對國民黨失望的劉元瑄開始頻繁與我黨川康地下工作人員聯絡,並加入了我黨(不符合程式,未被承認);並將已經暴露的中共地下黨撤往自己的地盤——雅安,這一舉動使得雅安在當時有了“小香港”的稱號。還積極推動叔父起義。
1949年12月9日,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在四川彭縣聯名通電,宣佈起義;作為接班人的劉元瑄亦在此列。
起義後,劉文輝的嫡系部隊第24軍併入解放軍第62軍,因此身為接班人的劉元瑄就出任瞭解放軍第62軍(軍長劉忠)副軍長;此後劉元瑄還出任了西康省軍區副司令員。
1953年轉業後,歷任西康省民政廳廳長,四川省體委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政協四川省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等職。1996年3月在四川成都病逝。享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