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萊剋星頓總算打響了北美獨立的第一槍。那麼北美是不是就要堅定不移地謀求獨立了呢?
還沒有。雖然萊剋星頓槍聲事件之後,北美民兵封鎖了波士頓城,還跟英軍之間發生了邦克山戰役,雙方以及處於實際戰爭狀態了,但北美殖民地中大部分人仍然認為自己是英國人。為此,在1775年召開的第二次大陸會議上,很多代表都傾向於政治解決殖民地與本土之間的衝突。他們通過了《原因宣告》,想要對英國解釋衝突的原因。還專門給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發去了一份《橄欖枝請願書》,聲稱殖民地仍然願意忠於國王,希望結束衝突。
大家都知道《獨立宣言》是1776年簽署的,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年時間裡,北美殖民地的訴求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
這事咱們得從一個名人說起,他的經歷和思想轉變是最能說明問題的。
這人就是招雷劈的富蘭克林。大家注意我不是罵人啊,這個富蘭克林就是那位大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本人。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放風箏引雷電的故事。
這位富蘭克林可不知是位物理學家,他還是位出色的政治家。前文咱們說到七年戰爭前,北美殖民地曾經搞過一個《奧爾巴尼聯盟計劃》,那個計劃書就是富蘭克林負責修訂的。同時他還長時間擔任殖民地官員。可以說,富蘭克林在一生的絕大部分時間裡,將自己視為一個出生在殖民地的英國人。為此他一直試圖調和英國政府和殖民地之間的矛盾。
因為曾經代表賓夕法尼亞向英國國王陳情,向英國國王和議會系統說明殖民地狀況。他在英國很有知名度和影響力。
同時因為他在英國下議院做的陳述和答辯,對廢除《印花稅法案》起到了關鍵作用,北美殖民地也把他視為英雄。
在這個階段,富蘭克林一直想要說服英國國王和議會,透過減少駐軍、擴大殖民地自主權等方式,降低英國本土和殖民地之間的敵意,以避免殖民地最終走向獨立。
但是呢,他這邊兒一個人忙著滅火,北美那邊漢考克他們一大幫人忙著點火。殖民地一次又一次的敵對行動逼著喬治三世一次又一次的採取強力措施,也讓英國議會越來越聽不進富蘭克林的話了。
1774年2月,富蘭克林受邀到了英國樞密院。他本來滿心以為英國是要任命他為馬薩諸塞州的總督,取代一直主張強力鎮壓殖民地反抗勢力的哈欽森。結果卻發現這是一次針對他本人的調查,負責調查的副檢察長韋德伯恩對臭罵富蘭克林一頓的興趣明顯比調查大,他衝著富蘭克林的臉噴了一個多小時吐沫星子。
就在富蘭克林在英國接受調查的時候,他的妻子在北美殖民地去世了。
這次經歷讓富蘭克林徹底轉變了,這個原本力主與英國和解的重要人物,一下倒向了漢考克他們那幫最堅定的造反團伙。等到1776年北卡羅來納代表和弗吉尼亞代表在大陸會議上提出要獨立的時候,富蘭克林就衝那些仍然希望跟“祖國母親”和解的議員們,噴了更多的吐沫星子。
可以說,富蘭克林是當年北美殖民地很多人的代表。本來他們想得最多是自治,沒想從英國獨立出去。但由於殖民地與英國政府之間的關係惡化,最終把他們逼到了獨立的路上。他們不會去責備那些造謠的、鬧事的、走私的、毀壞他人財物的殖民地人,因為那些人是他們的“自己人”。到了今天,美國還是這個樣子。
1776年6月,大陸會議任命了“五人委員會”負責起草宣言,其中就包括了富蘭克林。6月28日,委員會向大陸會議提交了這份宣言。7月4日,大陸會議批准了這份宣言,由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帶頭簽字。這就是《獨立宣言》。
此前的6月14日,大陸會議已經決定組建大陸軍,並任命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北美殖民地終於統一了思想,開始一心一意地造起英國的反來。
明天的故事裡,咱們就要改稱他們為美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