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全國總人口數為十三億七千餘萬,而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漢族人口占比91.51%,目前這個比例的變化也不會太大。憑藉十幾億的人口數量,漢族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民族,或許你就是這個群體的一員,那在歷史的演變中,漢族為何能成為這世界第一大族的呢!
首先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漢族,或許你自己就是漢族,但你卻未必知道。我們所說的漢族又稱作華夏族,主要是指從漢朝發展而來的中原民族,實際上漢族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並且龐大的族群,從最早應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夏商時期就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民族了。現在人們通常把漢朝之前的中原民族稱為華夏族,其實華夏族和漢族是同一個概念。而根據歷史記載,古人真正以漢族自居大概是在唐朝初期!
因為漢族在中國歷史上始終佔據絕對的主體,所以從歷史上中國人口數量的變化過程就可以較為直觀的看出漢族人口是怎樣演變的,中國人口的變化是一個典型的由緩至急,總體不斷增加的過程。戰國才有兩千萬左右;而兩漢時期大概五千萬;到了唐朝初年則已經八千餘萬;北宋年間突破千萬; 明萬曆年間則高達1.5億!為什我國的會出現人口數量的持續增長變化從而促使漢族最終成為世界了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呢?出現這種情況必然是諸多因素導致的結果,但客觀上來說還是取決於以下這幾個主要原因。
第一,地理條件的優越性!條件的優越性指的是漢族人生活的地方具有較好的自然條件適合民族生存,並且還能夠不但地壯大。早期漢人生活的地方主要在中原地區、江南地區及巴蜀地區,有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這樣的地方,非常適合農耕生產。人們可以長期的在這樣的土地上透過勞動實現自給自足的生活傳統農耕生活。只要國家比較穩定,不發生戰爭,不發生各種自然災害,統治者也不大量役使老百姓,人口就可以持續穩定的快速的增長。輕輕徭薄賦,鼓勵農耕,修養生息也是古代統治者想要增加人口數量的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
中原漢人與周邊的遊牧民族就是最鮮明的對比,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所,分佈稀疏,且平常都在大面積遷徙轉移。這樣的條件下人口增長是十分緩慢甚至會出現長期的負增長。
第二,文化上的包容性從而形成的民族融合性!或許漢族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具有融合性的民族之一了。漢族人口的不斷增長顯然並不僅僅是靠自己,漢人透過不斷地對周邊的民族進行融合,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人口的快速增加。夏,商,周的民族融合可以稱為一次大的民族融。後來,無論是秦漢時期的匈奴人,還是三國時期的烏桓人,又或是五胡亂華時期的胡人和五代時期的沙陀人,甚至是後來的遼,金的一部分民族,最終都受到漢文化的影響融合成了漢人。元、清朝也同樣存在不少民族融合。
為什漢化融合會成為一種不可逆的融合趨勢呢?根本原因原因在於漢人擁有的文化豐富性但卻又獨特的生活方式逐漸被少數民族接受。北方民族來到中原,他們便會漸漸變得和像漢人一樣生活,接受漢人的農耕文明,不再過之前的遊牧生活,而是說起漢話,讀起漢書,寫起漢文。第三,文化的延續性!就文化的延續性而言,中原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就與周邊文化相比較,例如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党項等等,這些民族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都被慢慢淡化了。從更為廣闊一點的角度來看,就算是同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等,也只有中國文化從未間斷過。
第四,人口遷移!
也有觀點認為人口遷移是漢人人口規模迅速擴大的根本原因,兩漢時期,北方人口占到80%左右,南方人口甚至可能不到20%。自東漢末年起便逐漸開始出現主動或被動,自發或者是有組織的大規模人口南遷,西晉時期黃河流域人民大規模南遷至長江中下游。唐朝末年藩鎮割,也導致了大規模的人口南遷。到了北宋時期,由於金兵頻繁南下,導致了規模更為巨大的人口南遷的高潮。大量人口的不斷南遷,一方面是文化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則是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兩宋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南方相對穩定和良好的自然條件促使人口快速增加!
在經過數千年的積累,至清朝道光帝時期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4億以上,這也是我們在觀看近代史影視劇中常聽到的四萬萬同胞的由來。到新中國成立時人口約6億,20世紀末人口總數達到10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