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六國時,秦國有赫赫百萬秦軍,所向披靡,無堅不摧,
奈何二世而亡,怎麼百萬秦軍一下就沒了蹤影呢?
秦二世而亡的可能原因如下:
首先,百萬秦軍何在?散了散了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軍團所至,無堅不摧,短短數十年,完成統一六國的大業,天下一統,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第一次在中華大地上建立起來。
自信剛愎的始皇帝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毫不猶豫將天下無敵的秦國甲士分成了幾波。
第一波,30萬軍隊北上,在蒙將軍的率領之下,修築長城,抗擊匈奴。
北方30萬秦軍的統領蒙恬含冤被殺,副將王離受命統領了這支軍隊,後來,王離帶著這支軍隊回援參加平叛,趕巧了遇上鉅鹿之戰,沒成想被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給團滅了。
第二波,50萬軍隊南下,征服百越。
南下的軍隊馬不停蹄,一直到達南海邊,後來在趙佗呢帶領下建立南越國,整整五十萬大軍眼睜睜的也沒來回援,真是遺憾。
也有這麼一種說法,說當年這支秦軍的將領趙佗,叛心已起,他誅殺了監視官員,斷絕了將士們與秦朝內地之間的聯絡。趙佗背叛中央,自立為王,號為“南越王”,漢朝建立以後,麻溜稱臣,著實讓漢朝撿了個大便宜。
歷史無法假設,倘若這50萬秦軍能夠及時回援中原,歷史又會是怎樣呢?
第三波,20萬軍隊留守,駐紮咸陽,護衛都城。
章邯統領20萬大軍駐守咸陽,後來成為平叛的主力軍,另外加上人數眾多的驪山皇陵的修建者,多數為窮苦的民夫,共同組成防禦守衛大秦王朝的軍隊。
不過,章邯確實有點才能,就是這樣一支軍隊,愣是讓他帶出來了,先後平叛陳勝、吳廣起義,打敗項梁的軍隊。
鉅鹿之戰後,激戰不敵的章邯,選擇率軍投降項羽,結果,全被項羽坑殺了。
評一評,話說回來,秦始皇也不是沒頭腦,他深思熟慮過,他有他的威嚴在,只是他沒想到自己固若金湯的大秦朝,後來怎麼會面臨這種尷尬局面。當秦始皇突然染病去世後,昏庸無能的胡亥在趙高、李斯的陰謀下,奪得了帝位,倒行逆施,引起黎民百姓的普遍反感,從此天下大亂。
其次,大秦帝國的步子邁的太快,制度慣性碾壓,也是秦速亡的重要原因。秦二世而亡,令人唏噓,最根本的原因絕對不是儒家學者所說的因為暴政。
那麼究竟是何原因呢?
一個推測,極有可能是秦始皇代表的先進生產力在變革生產關係方面,走得太急,走得太快,過於超前的社會改制,壓縮了社會空間,不僅六國貴族受不了,疲敝的關中百姓也是難以忍受。
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短短數年之間,郡縣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數百年的貴族政治一夜間被官僚政治所取代,著實太快,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如此劇烈的社會變革,一定會引發強大的阻礙機制。
舊傳統、舊秩序的慣性太大。
不要忘記了,即便是後來劉邦統一天下後,漢朝也在無奈之下采用了分封制與郡縣制並存的政治手段,為的就是籠絡功勳貴族,一直拖到漢武帝時期,才開始真正革新,推恩令基本解決了困擾西漢的王國問題,才真正實現了秦始皇心心念唸的天下大一統。
最後,秦朝時中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如何統治?實在是沒有什麼歷史經驗可參考。本來,大秦朝這個機器的運轉主要靠秦始皇這個強有力的舵手,但怎奈秦始皇過早離世。
怎樣才能管理好這樣一個疆域空前遼闊的統一國家,其實秦始皇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走邊探索,無奈的是,歷史並沒有給這個千古一帝太多的機會,也許是他前半生用盡了所有的運氣和力量,在出巡的路途中,千古一帝秦始皇竟然突然駕崩。
大秦徹底失去了主心骨,面對巍峨壯觀的秦始皇陵園,我們仍然可以說,秦始皇顯然沒來得及安排好身後事,他沒有給子孫留下太多統治的智慧的經驗。
秦始皇過早的離世,讓秦朝失去了平衡的力量,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無情的碾壓在嬴姓子孫的頭上、軀幹上,祖祖輩輩用無數鮮血的智慧,才換來秦朝的大一統天下,可悲、可嘆!
赫赫威名的大秦帝國,竟然頃刻間分崩離析……
留下永遠的謎團,
千百年來,人們爭論不休,卻始終沒有正確的答案。
千古興亡多少事,閒來翻閱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