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文:逆風的小草

“於後世千秋萬代,每一戶人家的窗臺,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大秦帝國之縱橫》嬴駟臺詞

在五千年曆史長河中,中國曆經多次亂世紛爭與統一戰爭,具有雄心壯志的傑出人物都以“一統天下”為己任,以“拯救亂世蒼生”為使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為天下,為蒼生”的歷史人物在中國民眾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老百姓會為他們建祠堂、廟堂、紀念館等世代紀念,儼然如神靈一般的存在。

祠堂最早出現於漢代,據《漢書》記載:文公忠於蜀,利民,為立祠堂,及時祭禮不絕。

在日本,也有類似的場所——神社。日本的神社遍佈全國各地,是祭拜神靈的場所。對日本有重大貢獻的人物也會被修建神社祭祀,如我們熟知的靖國神社——專門供奉對日本有貢獻的軍人。

在大大小小的神社中,有一座神社非常特別,中國人卻鮮有人知。這座神社是為紀念蔣介石而修建,名字叫中正神社,坐落在日本愛知縣的幸田町。日本為什麼要為一個外國人(況且這個外國人還是交戰國的政府首腦)修建一座大型神社祭拜呢?

我們來看一下神社內立的“以德報怨”碑(日本人以蔣介石抗戰後名言“以德報怨”起名),碑上刻有日文碑文,翻譯成中文意思大致如下:

本社是為了紀念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中正而建立的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當日,蔣公曰:"與人為善,以德報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反對分割槽佔領日本,放棄戰爭賠款,反對罷黜天皇,200多萬軍民即行遣歸日本。由此,才有如今日本之興旺。想來對於戰敗國,這種寬容是各國領導人所未見的。大恩無以為報,特立斯社於此,以表誠摯感謝,永世不忘。

因此,日本人是覺得“因為蔣中正,才有戰後自由、民主、發達的日本”,也就是說在日本人心目中蔣介石對他們有“再造之恩”,特修建神社一座以紀念之。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蔣介石換來日本人的感恩戴德是用犧牲中國的國家利益得來的,是用對中國人民的背叛“沽名釣譽”。歷史紛繁複雜,讓我們今天撥開歷史煙雲,說道一下這段令人憤慨不已的歷史真相!

抗戰勝利,中正“賣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透過廣播向全世界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並命令日軍就地向交戰國繳械投降。中國人等待這一天太久了,日本投降的訊息傳來,舉國沸騰,全國軍民舉辦歡慶活動。

整整14年,中國的抗戰無比艱苦。中國以傷亡3500萬軍民的代價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冷冰冰的數字背後充滿中國人的血和淚。

由於敵我力量懸殊,中國軍民的抗戰是以血肉之軀對抗日軍的鋼鐵武器,在此向抗日戰爭中英勇抵抗日寇的所有軍民致以崇高的敬意。抗戰中,全國26個省份淪陷,淪陷區面積高達600餘萬平方公里,至少2億人成為戰爭受害者(編者注:數字來源: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

日軍每攻陷一地,輕則“燒殺搶掠淫”,重則“燒光、搶光、殺光”。據中央黨史館2004年至2014年曆時11年調研彙編成的系列叢書之《抗日戰爭時期全國重大慘案》記載:

從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以一次性平民傷亡800人以上為限,日軍制造的大屠殺慘案共有173個(編者注:這個173,遠不是最終的數字。而不是“一次性屠殺800人以上”的慘案未收錄到此書中)。

大屠殺慘案中,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殺”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30萬同胞被日軍6周內屠殺殆盡,平均12秒殺死一箇中國人。南京是國民政府的首都,在這裡生活過的人但凡有一點良知,都不會對此無動於衷。

我們這些活著的後人,每每想到那些死難人員的冤魂亡靈,就彷彿看到他們呻吟掙扎於侵略者的屠刀之下,禁不住心靈顫抖潸然淚下。

但有一個人做到了無動於衷、視而不見,這個人就是蔣介石。日本宣佈投降前夕,中美英三國於1945年7月26日聯合釋出《波茨坦公告》公告的主要內容是宣告三國在戰勝納粹德國後一起致力於戰勝日本以及履行開羅宣言等對戰後日本的處理方式的決定。

參會的各國一致同意“要求日本對受害國賠款”,即使“將整個日本砸爛賣光”也要日本人承擔戰爭賠款,我們來看一下部分國家(編者注:受日本侵略影響較小的小國)向日本提出的戰爭賠款數字。

世界小國獲得的賠款清單明細

當時舉世公認中國抗戰的巨大貢獻,也認可中國是日本侵略的主要受害國,世界各大國也支援中國向日本索取鉅額戰爭賠款。但是蔣介石堅決反對對日本尋求“報復性賠償”,正如1949年菲律賓特使向他商討共同對日索取賠款之事時,他坦然答到:“要對這次戰爭負責任的是日本軍閥,而不是日本人民。要求日本人民負擔戰爭賠償的做法是不公平的。”1952年4月8日 ,早已敗退臺灣的蔣介石為了取得日本對其政權“合法性”的支援在賠償問題上作出全面讓步,決定放棄全部賠償。

日本為了感謝蔣介石,表示願意賠償物資並歸還部分搶劫的物品以抵“戰爭賠款”,這些物資折價僅0.25億美元。一戰結束後,被我們批評得一無是處的北洋政府從德奧政府得到的賠款是8400萬銀元,如果再算上船隻等實物賠償及庚子賠款免賠額,總額高達近3億銀元。

國民政府的骨氣連腐朽透頂的北洋政府都不如,蔣介石卻還幻想著一統江山,維護蔣家王朝在中國的統治,在他心裡:民心可欺,國家利益可賣,唯獨蔣家王朝的統治不可動搖。

為了內戰,對日“仁慈”

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的絕大多數將士是抗日的,蔣介石領導的正面戰場的戰鬥或戰役都給日本侵略者以極大的殺傷,對抗日戰爭的勝利功不可沒。但是,蔣介石的抗戰卻又很消極,他的底線是:只要不觸及他的根本統治利益,他就不會和日本人真刀實槍地幹。

這個底線意識讓蔣介石的抗日決心一直不堅定,時而抗日,時而妥協。1935年底,國民政府派何應欽與日本秘密簽訂《何梅協定》後,蔣介石在公開場所說:奢言抗日者,殺無赦!

影視劇劇照

君無必勝之心,將無敢拼之志,兵無血爭之勇,必敗。君須自信於胸,鼓將殉國之軀,勵兵固家之願,能勝。國民黨在抗日戰場上的一系列失敗與蔣介石搖擺不定的抗日態度脫不了干係,好在“天佑中華”,中國的抗戰最終取得了勝利。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的個人威望、權力和軍隊實力達到了頂峰。抗戰勝利後,國軍軍隊在量和質的方面都得到了極大提升,僅陸軍總兵力就達到了空前的524萬人;武器裝備得到美軍的大量援助,同時接受了百萬投降日軍的各式裝備,綜合實力遠超我黨軍隊,甚至連斯大林都認為我黨不可能取得全國政權。全國人民也都期望蔣介石能夠帶領中國走向和平,給人民帶來新的生活。

另外,蔣介石在抗戰後收回了財權並藉機掃平了地方軍閥(華北的宋哲元,山東的韓復榘,山西的閻錫山,四川各派系,滇系),抗戰結束後,尚存的各系軍閥的實力大多保持原本的規模或有縮水,唯獨中央軍擴充了幾倍,對其他地方軍閥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其實力也遠超我黨。蔣介石對於統一全中國志在必得,他恢復“圍剿”紅軍時期的一系列軍事機構,制定了“戡亂”規劃,確定“剿匪”的部署和方針,為發動內戰做全面準備。

為了穩操勝券,蔣介石還將目光盯向了“日本在中國遺留的200多萬戰俘”,為了避免投降的日軍向我黨投降,蔣介石在日本宣佈投降後,就在天皇發表停戰詔書同一天,蔣介石發表了由自己親身執筆起草的《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書》的廣播講話:

“……我說到這裡,又想到基督寶訓上所說的‘待人如己’與‘要愛敵人’兩句話,……我中國同胞們必知"不念舊惡"及"與人為善"為我民族傳統至高至貴的德性……我們並不要報復,更不可對敵國無辜人民加以汙辱……要知道假如以暴行答覆敵人從前的暴行,以奴辱來答覆他們從前錯誤的優越感,則冤冤相報,永無終止,絕不是我們仁義之師的目的……”

民心民意,國家利益在蔣介石的眼裡都是浮雲,為了自己的勝利,一切皆可拋!為了儘快爭取日軍戰敗軍人為己所用,他親自下令赦免日軍侵華總司令岡村寧次。蔣介石的“善行”贏得了日本各界的好感。

1946年7月31日,日本官媒發表社評,盛讚蔣介石人格及領導力量之偉大,並對蔣公予以感謝。在日本官方的外交場合多次提及蔣介石對日本的“以德報怨”,並被大量記載於日本文獻之中。崗村寧次不僅下令日軍只能向國民黨投降,還自願成為了蔣介石的軍事顧問,

在岡村寧次的“參謀下”,大量侵華日軍的中高階軍官被免於起訴,搖身一變成為國軍“戡亂”的中堅力量。相比60萬被蘇聯紅軍抓走到西伯利亞做苦力的戰俘,留在中國的戰俘簡直活在天堂,連他們自己也不相信犯下滔天罪行竟能夠被如此寬待。

蔣介石的所作所為不僅讓日本人感到“驚呆”,就連盟友美蘇英法都覺得匪夷所思。一是反對廢除“天皇制度”,維護敵對國政體。開羅會議上,英美極力主張廢除日本的“天皇制度”,並提出將裕仁天皇放逐到西伯利亞”或“絞首刑”。他們在徵詢蔣介石的意見時,蔣介石提出由日本“人民自決”的建議。

發動戰爭的人,只是一小撮日本軍閥,我以為必須的條件是根本剷除軍閥,不能讓他們再起干政;至於日本的國體應該如何,最好待戰爭結束之後留日人民自己來決定。”

在蔣介石的建議下,日本的“天皇制度”得以保留,“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支柱,是日本歷史文化的載體,也是日本國民的信仰力量源泉。為此,日本人感恩蔣介石。

二是放棄向日本駐軍,維護敵對國國土完整。美國曾要求中國派兵進駐日本四個地方,羅斯福總統兩次邀請中國進駐琉球,總共需要5萬兵力。但都被蔣介石拒絕了,他最終只派出了一個憲兵隊進駐。按照原計劃,中美英法蘇都要派兵分割槽進駐日本,在蔣介石的示範帶動下,其他國家也因各種原因放棄了進駐,改由美軍獨駐。這樣,日本就避免了被強行肢解的命運,雖然主權不完整,但國土完整。

三是優待遺留在中國的200萬日本軍民。侵略中國的日軍,大多數都沾滿血債,蔣介石要求一律優待遣返,以至於連岡村寧次都不禁感慨:

“日本計程車兵從東南亞回來時,就跟乞丐一樣,唯有從中國回來時,跟走富親戚一樣,什麼毛毯、衣服、皮靴、手提包什麼都有,還有現金!”

戰後的中國,滿目瘡痍,民生急需改善。蔣介石卻讓侵略者攜帶著掠奪的物資“悠哉悠哉”回國了,戰後的日本本土經濟崩潰,國民生活極其困難。但從中國回去的軍民個個就像暴發戶一樣過得“尚且不錯”。

蔣介石太讓中國人民失望了,死難的3500萬同胞,罹難的30萬南京同胞冤屈還沒昭雪,他就想讓活著不易的中國人再度陷入戰火。為了自己的勝利,他可以善待“血海深仇”的敵人,卻唯獨不善待自己的國人。

苦難的中國,苦難的中國人民啊!為何會遇到蔣介石如此不堪的“領袖”。民心不可欺,蔣介石縱然獲得“百萬日寇”的感恩心,卻難以打敗獲得億萬民眾民心的我黨軍民(蔣介石發動的內戰很快就以失敗告終)。

結語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在臺灣去世,他在逝世在億萬中國民眾心裡沒有引起一絲波瀾。大洋彼岸的日本為了“感恩”他,成立了“蔣公遺德顯彰會,為其修建了中正神社,奉其為主神,神社的入口處一塊牌匾上書四個鎏金大字:永懷蔣公。

1985年“蔣公遺德顯彰會”修建了“以德報怨”碑,碑文顯示了蔣介石對日本人的莫大恩情:“再造之恩,永世難忘!”

這真是中國人的一種恥辱,希望那段不堪的歷史永遠不要再次上演。

12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楊貴妃不能懷孕?李隆基獨寵楊玉環十一年,為什麼沒有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