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北美大陸,這個總面積達兩千四百多萬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三大洲,曾是印第安人世代生活的家園,也是後來歐洲殖民者眼中的新世界。英國一共在這裡建立起了13個殖民地,與北邊的加拿大一同作為英國政府治下的殖民區,成為了英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756年-1763年的 “七年戰爭”結束後,英國政府為了彌平戰爭期間鉅額的財政開支,在北美所有的殖民地實施一系列激進的徵稅政策。從 1765 年的《印花稅法》到 1767 年的《湯森稅法》再到1774 年的《不可容忍法令》,這一系列捐稅政策與法令既給英國政府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稅收收入,也不斷激發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意識。

北美殖民地的人們清醒地認識到不列顛娜這位曾經的溫柔“母親”,已不再是舊時的模樣。

最終,這場始於1775年4月的萊剋星頓槍聲,終於1783年的戰爭,宣告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個年輕的國家——美國,開始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一、戰爭導火索:波士頓傾茶事件

1773年,波士頓“自由之子”組織,偽裝成印第安人混入了英國政府的茶船,並將船上的342箱茶葉全部傾倒入海。原因十分簡單,英國茶葉比北美生產的茶葉要便宜,而英國人不斷輸入廉價的茶葉到新大陸,擠壓了殖民地當地的茶葉產業。

(偽裝成印第安人的“自由之子”們,正在傾倒英國的茶葉)

波士頓傾茶事件發生後,英國當局認為這顯然是對其的挑釁行為,必須要嚴格懲罰。於是之後便通過了四項針對北美殖民地的懲罰性法令,不僅規定可以隨意搜查殖民地的民宅,更二話不說,直接封鎖了波士頓港。

然而這並沒有威懾到北美殖民地的人們,反而起了反作用。天高皇帝遠的殖民地,沒有英國本土民眾犧牲自己成就英皇的秉性。

不斷攀升且不見盡頭的加稅額早已經壓迫北美殖民地喘不過氣來,只需一顆小火星就可以點燃一場大規模的反抗。

獨立,開始成為每一個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內心訴求,並且成為接下來獨立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

二、戰爭所面臨的經濟困境

1775年4月19日,一隊800人的英國軍隊受命前往列剋星敦小鎮搜查隱藏軍火庫,卻在小鎮上的民兵靈活戰術下,大敗而歸,英國士兵死傷247人,而小鎮民兵不過傷亡數十人。

這個訊息很快傳遍了北美的13個殖民地,英軍的慘烈失敗與殖民地民兵的極大成功,鼓舞了殖民地的人們,所有人開始參與到如火如荼的反抗運動中去。

(列剋星敦小鎮民兵與英國軍隊作戰)

列剋星敦的槍聲,象徵著北美殖民地的反抗不再是口頭上的申明與不滿,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事鬥爭。

英國方面聞訊,則開始迅速動員部隊開往反叛的北美殖民地。1775 年,英國本國擁有3 萬多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軍隊,而其中三分之一在北美殖民地。

(18世紀,英國的“紅杉軍”,在世界各地戰績輝煌,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除英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外,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還有著大量的效忠分子,他們並不贊同同胞反抗宗主國的行為,並企圖在多個方面幫助英國政府。

此時的北美殖民地,卻連一支可以稱為正規軍的部隊都沒有,只能依靠各個殖民地的民兵組織,武器裝備落後不說,彈藥也嚴重不足。

(美國民兵,作戰靈活但紀律散漫,缺乏組織訓練)

由於大陸會議鬆散的組織架構,北美殖民地的力量也大大分散,各個殖民地往往各自為戰,缺乏統一的領導。

最致命的一點是:這些反抗者們的部隊極度缺乏軍事裝備與生活物資,去維持這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獨立戰爭前期,美國計程車兵不僅沒有足夠的武器彈藥,甚至沒有充足的補給品。許多士兵沒有鞋子可穿,只能打著赤腳上戰場。

1776 年駐守在坎布里奇的華盛頓這樣描述他的境況:“我在此已經數月,每個士兵所有不足 30 發子彈,而且缺乏火藥,不得不聽任敵軍炮火肆其威虐,而把我們所有的這一點點彈藥留在手槍所及的射程之內以作為回擊之用。”

面對軍事物資與生活物品雙重的困難,各個殖民地組建的大陸會議也無可奈何。作為一個鬆散的聯盟,它沒有權力去向各個地方上的殖民地徵稅,也沒有辦法去徵稅。

因為本身就是為了不交稅才反叛,所以只能依靠著殖民地民眾的一腔熱血與自發的捐款。

這也就使得大陸會議陷入了經濟上的困難,無法為大陸軍提供更多的幫助與支援。

此時,一群援助者的到來,改變了大陸會議窘迫的處境。

二、不遺餘力的經濟援助者到來:法國、西班牙以及荷蘭

18世紀中期,正是英國如日中天的時候。一方面英國以工業革命為驅動,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科技;另一方面以強大的綜合國力,將殖民的足跡遍佈全世界各個地區。前者帶領人類走向了現代化,開創了一個工業性的大國曆程。後者則將一個殖民地遍及亞非拉的“日不落帝國”,帶到歷史的舞臺前。

英國確立其世界性大國的地位並非一帆風順,期間不僅與老牌的殖民國家西班牙作戰,搶奪西班牙的殖民地與商船,而且一直與歐洲大陸強國法國摩擦不斷,多次插手歐洲大陸事務,由此得了一個歐洲“攪屎棍”的稱號。

在與法國、西班牙這兩個國家不斷爭鬥中,英國漸漸處於了上風。

七年戰爭後,英國迫使法國放棄了其在美洲的大片殖民地:加拿大與密西西比河東岸的地區(除新奧爾良)。

這不僅象徵著法國在新大陸爭奪上的完全失敗,而且進一步確定了英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大幅降低了法國在歐洲大陸外的影響力 。

在西班牙稱霸海上的時候,英國不停地透過公開支援私掠船的形式,沿海掠奪西班牙的殖民地,襲擊西班牙商船。

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趁火打劫從西班牙手中奪走了直布羅陀。七年戰爭期間,又從西班牙手中奪走了美洲的佛羅里達。

(黃色與紫色為英國從法國、西班牙手中奪取的殖民地,英國與這兩個苦大仇深)

此外,作為西班牙海上貿易霸權的繼承者——荷蘭,也被英國針對打擊。荷蘭在三次英荷戰爭中遭受慘敗,不僅丟失了自己在北美的殖民地,而且作為一個商業國家接受了英國的《航海條例》,只能使用英國人與英國船來運輸英國貨品,一下從縱橫天下“海上馬車伕”變成英國人的物流“打工仔”,淪為一個二流國家,卻在英國強大實力面前一直敢怒而不敢言。

新仇舊恨、老賬新賬,對煊赫武功的英國極度厭惡、仇恨,同樣也懼怕英國繼續壯大,進一步染指自己的殖民地,侵犯自己的既得利益。

法國、西班牙、荷蘭這三個在歷史上宿有齷齪的國家,不約而同地站在了一條戰線上。

英國的北美殖民地叛亂,對法國與西班牙、荷蘭政府正是一個天賜良機。

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援助北美殖民地的反叛,不用自己動手,便能牽制住英國的發展、消耗英國的實力。接著便可以趁機在其他地方染指英國人的勢力範圍,法國打壓英國聲望,重塑自己大國地位;西班牙收回直布羅陀,重新掌控地中海的咽喉要道;荷蘭提供戰爭借款,商人團能大發戰爭財。

率先發力的是在七年戰爭中慘敗的法國人。法國人頂著法國本身財政壓力,將法國的100萬利弗款項與西班牙的100萬利弗款項(100萬利弗約等於20萬美元),透過一個虛構的公司援助給美國人,並且向北美的反抗者運送了大量軍事物資。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頭像金幣,這些金幣被源源不斷送往美洲大陸)

僅在1776 年 10 月的一個月時間裡,反抗軍就從這個虛構的個人公司中就得到了 3萬支步槍, 200 門大炮,27 門迫擊炮,10萬發炮彈,1萬3千發炸彈,與3千頂帳篷,3萬套服裝。

(美國“大陸軍”,手上的槍支彈藥很可能就是來自法國)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十餘年後死於法國革命黨的斷頭臺)

除了這些軍事物資之外,法國政府與西班牙、荷蘭政府還向美國提供貸款與補助金。後者所說的補助金是無條件支援款項,不需要還款。

整個獨立戰爭期間,法國政府為美國提供了五百八十萬美元的貸款,同時給予美國十八萬美元的補助金。西班牙則給予美國的貸款二十四萬美元,補助金三十九萬美元。荷蘭提供給美國一百三十萬美元貸款。

至此,獨立戰爭勝利的天平開始往美國方面傾斜。雜亂的大陸軍得到了源源不斷的資金與軍備支援,加上各個殖民地民眾的支援,在多個方向打退了英國部隊的進攻,將戰爭拖入了長期之中。

在長期的戰爭裡,美國不斷鞏固與發展了自己的組織結構。外交上取得了多個歐洲國家的認同。軍事上,越來越有經驗,一改之前散兵流寇般的樣子。

相反的是,英國本就是為了彌補七年戰爭的財政損失,方才出下策給北美殖民地加稅。在長達八年的戰爭中,財政更是捉襟見肘,為了避免其他殖民地出現問題,又只得不斷在本國加稅,各種社會問題與政治矛盾頻發發生,繼而讓英國國內的貴族與資本家站到了政府的對立面。

在1783年,無力繼續戰爭的英國,不得已承認了美國獨立,放棄了自己對這片北美殖民地的主權。至此,宣告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徹底勝利。

(紅色區域為美國獨立時的13個州)

參考文獻:

喬治·華盛頓:《華盛頓選集》、比米斯《美國外交史》

作者及簡介:安東,一個閱讀者。

1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漢朝的太學選拔制度雖然受眾面較窄,但是仍然是巨大的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