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龍袍是中國古代最為莊重的禮服之一——因為它是給皇帝穿的。我們去看絕大多數電視劇,都會發現電視劇裡面的皇帝都是穿著明晃晃的龍袍的。龍袍上面縱橫飛舞的九條龍,更是成為了一種身份的顯示。有的人為了當皇帝,都偷偷的準備龍袍,因為這東西幾乎是與皇權等價的。

所以說,一個沒有龍袍的皇帝,他的皇帝人生是不完美的。不過,歷史上也還真就有這樣喜歡“不完美”的的朝代,它就是宋朝。看過宋朝電視劇的人大約都會發現:宋朝的皇帝幾乎不穿龍袍。而且趙匡胤等宋朝皇帝的畫像,大多數也是沒有龍袍的,只是穿著紅色的衣服,戴著一頂跟大臣差不多的帽子。

那麼,作為帝王的象徵,為什麼宋朝的皇帝不穿龍袍,反而是官服在身呢?這就必須要說一說宋朝的文化了。雖然宋朝有“弱宋”之稱,不過建立宋朝的趙匡胤還真是個大英雄。一方面,他結束了五代十國的軍閥混戰;另一方面,他看到了軍閥混戰的根本:武將太多,太重視武功戰績,太過於張揚。

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之。他把自己的國家定位為一個文人型的國家,同時大量的打擊那些張揚的行為,而鼓勵那些保守的行為。當然,做什麼事情都需要自己先帶頭,宋朝皇帝自己當然也需要帶頭提倡勤儉節約,以此來告訴大臣們——我這不是針對你們,我是針對在坐的所有人,包括我自己。

所以自從960年建立了宋朝之後,宋朝的皇帝都儘量給大家帶頭不張揚。比如宋朝的皇帝大多都不喜歡打仗,這一方面是軟弱的表現,另一方面也是節省民力的表現;還有他們也不怎麼折騰當官的,基本不殺大臣——除非大臣經商、追逐利益;除此之外,他們也儘可能的不穿龍袍。

其實說實話,對於一個帝國來說,做一身龍袍真的花不了幾個錢,但是他們需要做這樣一個榜樣出來:我皇帝為了勤儉節約,連龍袍都不穿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所以宋朝的絕大多數皇帝都是不穿龍袍的。雖然不穿龍袍,但是他們也有宋朝獨特的禮服,比如黑革履、絳羅袍、蔽膝等等。《禮記》上說: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

這是周朝正統的禮儀,但它卻並不是禮儀的定式,因為禮儀本身只是一個劃定階級、身份的規矩,而不是一個固定的模式。所以很多東西古人都是在進行非常靈活的轉變的,不僅僅是龍袍,包括土地制度、貨幣制度、甚至禮儀制度,都是不斷地發生變化的。比如說土地制度,《禮記》上是這麼說的:

“農田百畝。百畝之分: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也。”

它這明顯是按照當時的生產力來設定的,後世隨著生產力的上升或者下降來改變所授予土地的多少。像古代農民隨隨便便被授予十幾畝上百畝的土地(雖然古代土地一畝比現在可能有所不同),,在現代是很明顯行不通的。因為14億人,你這麼分總有人分不著土地。而且咱們雜交水稻出來之後,也確實不用這麼多的土地。

龍袍也是一樣的道理,雖然宋朝的皇帝不穿龍袍,但是他們仍然是真正的天子,是所有人都不敢觸犯的權威,因為權力並不是因為龍袍而存在,而是因為皇帝本人而存在。實際上龍袍在歷朝歷代也有很大的改動,最為典型的就是龍袍的顏色了,從秦朝到明朝,幾乎每一個相鄰的朝代都要把自己的顏色改一下。

比如秦朝用的是黑色,因為秦人尚黑;漢朝就用紅色,因為黑色代表水。漢朝認為自己滅了水,那便是火了,所以得穿的紅紅火火了;而後面一段時間皇帝又開始迷戀上了黃色得,所以到了五代十國得時候,大家都喜歡玩“黃袍加身”得遊戲。先是郭威帶了頭,然後趙匡胤接著玩。

所以說,歷史上得一切規章制度都是可以在特定得條件下改變得,只要符合於當時的時代需要,就可以對這些東西進行改變。不要說龍袍了,即便是流行了2000年的儒家,如今不也被改變了嗎?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年羹堯被處死後,雍正是如何處置他妻兒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