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顯現勝利曙光,為了更好地協調對日作戰、懲罰日本侵略罪行,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國首腦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簽署並於12月1日共同發表《開羅宣言》。宣言確認了日本侵略和掠奪中國領土的事實,明確提出了戰後對日本的處理決定,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大成果,是建立戰後國際新秩序的重要基石。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首腦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蘇聯8月8日對日宣戰後加入該公告。《波茨坦公告》第八條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次日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中承諾“切實履行波茨坦宣言之條款”,日本政府無條件遵守《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對其的制裁。

1972年中國和日本簽訂的《中日聯合宣告》第三條中,日本政府再次承諾“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

以上事實確鑿證明《開羅宣言》及相關國際條法的延續性和法理性,併為當時日本政府所承認。還必須特別強調,1947年頒佈的《日本國憲法》,以及幾屆日本政府透過的反戰決議等等,都是在《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影響下,反映了同盟國的意志、深受日本侵略的亞太地區各國民眾的訴求以及廣大日本人民對軍國主義泛起的警惕。

《開羅宣言》等國際條法對日本作為戰爭發動者的懲戒包括:

永遠不容許日本再發動戰爭。《開羅宣言》指出:“我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於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這就定性了日本發動戰爭的性質是“侵略”,而絕非後來日本聲稱的只是“進入”。《波茨坦公告》明確宣告絕不容許日本今後再踏上戰爭之路。

不準日本擁有再發動戰爭的軍事力量。鑑於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給世界人民造成的災難,同盟國商定,除永久剷除日本妄圖征服世界的邪惡勢力,還必須在日本建立“和平安全及正義之新秩序”,直到“有確定可信之證據”證明“日本製造戰爭之力量業已毀滅”。

日本必須歸還被其掠奪的別國領土。《開羅宣言》明確規定:“剝奪日本自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

對與日本有爭議島嶼的處理。考慮到日本歸還島嶼可能會引起地域不清楚的爭議,《波茨坦公告》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也就是說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美、中、英、蘇等戰勝國具有對其領土範圍的解釋權。

對戰爭罪犯的懲戒。日本當年鼓吹髮動侵略戰爭的罪犯理所當然應為其犯下的反人類罪行受到懲處,所以《波茨坦公告》宣佈了“對於戰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虜在內,將處以法律之裁判”,還世間以公道。

《開羅宣言》將日本牢牢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然而戰後日本右翼勢力一直企圖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成果,特別是否定《開羅宣言》等有關國際條法對其的懲戒條款;近年來更是變本加厲,妄圖挑戰戰後國際秩序,其行為包括否定侵略戰爭罪行,拒不歸還釣魚島等島嶼,修改和平憲法,增加軍費,擴軍備戰。

日本右翼勢力的一系列危險舉動不僅是對《開羅宣言》的公然違背,更是企圖否定二戰勝利成果、挑戰戰後國際秩序、謀求成為軍事政治大國進而主導東亞政治的表現,將給亞太地區和全球國際局勢帶來新的不安定因素。與日本右翼勢力的鬥爭具有艱鉅性、複雜性、永續性的特點,顯然單靠中國一國力量會有所不足,應當加快推進和形成反對日本右翼勢力的國際統一戰線。所謂“國際統一戰線”內涵,借用毛澤東主席一句話,就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敵人縮小到最少……對我們來說,朋友越多越好,敵人越少越好”。由此,反對日本右翼勢力國際統一戰線包括:第一條戰線,即對日本右翼勢力本質有較清晰認識,堅決捍衛第二次世界大戰成果,反對日本復活軍國主義的國家;第二條戰線,即在反對日本右翼勢力否認第二次世界大戰成果等方面能夠達成共識的國家;第三條戰線,即日本國內堅持和平發展、反對日本右翼勢力的一些黨派、團體和有影響人物。我們要鞏固和擴大第一條戰線,團結和穩定第二條戰線,支援和發展第三條戰線。

《開羅宣言》確立的原則不容否定。這是用幾千萬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也是二戰後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證。只有堅定維護《開羅宣言》,才能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再度危害世界,才能維護亞太地區和世界來之不易的和平穩定發展局面。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李江濤講故事(1218),呂雉殺趙王